2015年7月12日,由中国与全球化智库(CCG)举办的“全球命运共同体与中国企业发展新思路--2015中国与全球化圆桌论坛”在北京银泰柏悦酒店举行。这是国内首次探讨全球化与全球命运共同体的论坛,是中国与全球化智库打造具有国际影响力新型智库的一个有益尝试。80余位官、产、学各界精英汇聚一堂,共同把脉全球化浪潮,探寻中国企业全球化路径。
香港恒隆地产董事长,中国与全球化智库联席主席陈启宗在论坛开幕式上发表以下演讲。开幕式由中国与全球化智库理事长,国务院参事王辉耀主持。
中国经济国际化道路不可盲目跟风
中国未来的创新主要是商业经济的创新,但真正需要的是政府的创新。
中国不能完全照搬西方的模式,西方的体系有其先进性,也有其缺点。中国未来的发展应该借鉴各个国家发展的先进经验,但又不完全照搬照抄,甚至有一些地方是完全跟以往的范式是相违反的,要形成一个混合的符合实际国情的创新道路,并且在兴盛起来以后能为全世界、全人类的发展做出贡献。
讲到商业的创新,世界上并不是只有美国模式,美国的模式也并不是不无条件地适用于任何国家,例如德国和日本没有跟随美国的模式,但也取得了成功,德国的人均收入要超过美国高,日本则不一定。美国的模式是有其特定的文化历史背景,还有地理等各方面的原因,中国有这个背景,别的国家没有这个背景。
关于德国和日本,有人特别谈到工匠精神,工匠精神很了不起。比如在欧洲、德国、日本,工匠在社会的地位,他们的工资待遇等都是相当高的。当然,在某一个过程中有这样的情况是可以理解的,甚至有这样的需要,但发展到另一个阶段的时候,可能社会上会有不同的声音和不同的模式,这就很值得研究。
总而言之,无论是政府的创新或是企业的创新,都是既有挑战又有机遇,中国不能走西方的老路,也不能不走,具体的方案需要智库的力量去研究,并且需要各方面的支持,需要一个综合性的群体才能够得出相关的结论。
全球化过程中中国要扮演更重要的角色
其实全球化并不是一个全新的概念,2000多年前的丝绸之路就已经有了简单意义上的全球化,如今则是因为科技的原因实现了更广范围内的延伸。
过去,强盛的国家在被超越或打败后就走向没落,但现在,中国已经崛起但美国依然强大,这是一种新的格局,中美两国的关系则是命运共同体。
从经济上看,以往中国制造是不良产品的代号,但现在中国制造却在市场环境中越来越重要,中国的经济在不断崛起。从政治和军事上看,中国的“一带一路”战略恰好填补了该区域全球化进程中的空白。
在全球化的过程里,中国要扮演一个更重要的角色,尤其是在文化创新和慈善、智库等等这些领域。中国崛起之前,世界上缺了20%人的脑力和创造力。而现在,中国经济的崛起、政治的崛起,也开始带动在其他的领域的创新和崛起,从文化、慈善、智库等方面逐渐影响世界,和世界融入在一起。全球化背景下,中国崛起仍面临很多挑战,但也拥有很多机遇,关键看战略如何把握,但其前途一定是光明的。
(本文摘自作者在中国与全球化智库举办的“2015中国与全球化圆桌论坛”上的发言)
评 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