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7月12日,由中国与全球化智库(CCG)举办的“全球命运共同体与中国企业发展新思路--2015中国与全球化圆桌论坛”在北京银泰柏悦酒店举行。这是国内首次探讨全球化与全球命运共同体的论坛,是中国与全球化智库打造具有国际影响力新型智库的一个有益尝试。80余位官、产、学各界精英汇聚一堂,共同把脉全球化浪潮,探寻中国企业全球化路径。
中国金融期货交易所研究院首席宏观研究员赵庆明在“圆桌论坛三:‘一带一路’建设与人民币国际化”上发表以下演讲。本场议题由中国与全球化智库副主任孙玉红主持。
一带一路”有利于人民币国际化,如果说想指望它来加快则不太现实。“一带一路”的战略现在已经是取得了共识, 早在2009年,原国家税务总局副局长许善达,提了中国版的“马歇尔计划”,他提出来:一是中国不缺产能,因为我们大部分的工业行业都是产能过剩的;另一方面我们不缺钱,应该对非洲和落后的国家用马歇尔计划的方式来推动。后来我们出了“一带一路”的战略,和那个有一些相似。
美国马歇尔计划是比较短的,主要是支持战后欧洲国家的复兴和重建的。它1948年实施,到1951年,不到4年的时间就结束了。马歇尔计划对美元的国际化有点作用,但这之前1944年布林顿森林体系,是根本的奠定和美元的国际化地位。美元和黄金挂钩,其它货币跟美元挂钩,把美元和黄金提等同等重要。
人民币要借助“一带一路”战略就能够加快国际化是不现实的。“一带一路”这个战略是一个长期的,“一带一路”战略赋予的内容和地域更加广泛,甚至可以说未来中国和周边相关国家未来十年、二十年、三十年的长期战略。从这个角度来说,它保证对于人民币的国际化是有益的。在目前的国际货币体系下,对一个转型、后发的国家,其国家货币转变成国际货币也是一个漫长的过程。
货币国际化,就是一个国家的货币走出国门,行使部分或者全部的货币职能。不到6年的时间,我们在中国的贸易项下接近20%,还没有超过20%,资本和储备项下要比重更小一些。我们现在不到6年从0到1/5,还是比较显著的。还有我们经常说人民币国际化的目标,因为现在有一些指标已经是第五大,贸易融资是第二大货币,但是这里面的比重还是可以忽略不计。
衡量一个货币的国际化一个是在全球外汇市场当中的比重。另外是全球官方外汇储备当中的比重。如果把所有的货币加起来,它的比重和是200%,就单个货币来说最大的比重是100%。像美元它的比重在全球外汇市场当中的比重,有统计以来比重没有低于85%,最高的时候接近90%。欧元在全球外汇资源当中的比重只有30%左右。还有在外汇储备中。美元欧元这两个占了80%多,甚至90%,其他的货币只有10%的份额。全球排第三、第四、第五货币的难度不大,排不到第二是可以忽略不计的。
人民币国际化确实应该借助“一带一路”战略,但不能像马歇尔计划一样,这里面涉及到两个方面,一个是贸易,直接做生意;二是做投资。“一带一路”所覆盖的国家有相当一部分工业化程度还是比较低的,靠大量的进口,这里面还是有机会,当然很多国家都是比较落后的,没有法制,既有机会,也是有风险的。
在这个过程当中,贸易投资来先行,银行业要齐头并进。一个货币的国际化如果没有本国银行提供相应的服务也是很难的,只有本国的银行才会切换到你的清算系统里面来。澳元是过去十多年国际化程度比较快的,它的快仰仗于当地商业银行的国际化推进的。所以在“一带一路”方面我们也应该鼓励银行走出去,到这些国家试点。
最后,我们不能急于求成,“一带一路”战略应该是一个长期的战略。人民币国际化和“一带一路”要有持久战的准备。
(本文摘自作者在中国与全球化智库举办的“2015中国与全球化圆桌论坛”上的发言)
评 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