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智库中国 > 智库观点

莫开伟:协调是社会经济持续有序发展的灵魂

发布时间: 2015-11-02 08:59:10    来源: 中国网    作者: 莫开伟    责任编辑: 戴丽丽

——“十三五”时期五大发展理念专家谈之三

莫开伟 财经评论人

十八届五中全会强调,实现“十三五”时期发展目标,破解发展难题,厚植发展优势,必须牢固树立并切实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这十个字包含的发展理念,是对中华民族发展更高要求的生动表述,无异于一次质的飞跃,更是一场深刻的社会经济变革,对我国未来经济社会发展具有明确指导意义。

“十字”方针包含的五方面内容是一个既相互依存、相信包容,又相互促进和推动的、缺一不可的社会经济发展有机整体,缺少任何一条内容或任何一项内容没有执行到位,都表明中国社会发展是不完整的,或发展是不成功的。所以它要求全党、各级政府在实施“十字”方针中,应统筹兼顾,学会“弹钢琴”,善用联系的、全面的观点看待经济,切忌顾此失彼,最终使经济社会发展陷入被动;同时,又要坚持循序渐进,不能超越客观现实,善于捕捉最有利经济发展时机,切忌“眉毛胡子一把抓”,使经济社会发展丧失良好机会。

从当前经济社会发展全过程看,协调发展是“十字”方针中的核心和灵魂,具有承上启下、带动其他四项内容全面推进的融和功能。因为从“创新、绿色、开放、共享”全方位社会经济角度看,都是协调发展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其本身就是协调发展的产物,离开了协调发展,各吹各调,“十字”方针内部就会产生紊乱,也难以协调有序发展;从“创新、绿色、开放、共享”每项内容小范围看,又都需各自内在因素的协调,没有内在协调发展,就会出现无序恶性循环,每项内容都难以达到预期目标,经济社会有机整体就无法形成,最终中国社会发展就难以摆脱失败命运。因而,协调不仅是“十字”方针尤为重要的内容,也是经济社会发展客观现实需要,更是未来社会发展的一种必然趋势和选择。

当前,经济社会协调发展至少应包括两大内容:首先,经济社会发展是一项全民参与的、浩大的系统工程,需各级政府、各类企业、各社会阶层共同参与,才能汇聚力量,推进经济社会进步与发展。这要求社会各种力量形成共识,塑造共同理念,树立大局意识、全局意识、国家意识和人民意识,才能步调一致,消除相互掣肘,化解各自利益矛盾,使经济社会发展获得有新力量。否则,各怀心思,打自己小算盘,离心离德,相互设置障碍,利用各自权力形成政策体制性“壁垒”,各项经济改革就无法产生红利,甚至停滞不前,经济社会就无法形成巨大推动力。如我国当前施行的简政放权、中小微企业减税让利等政策就需形成社会共识,需各级政府积极配合,打破部门利益樊篱,缪力同心,才能形成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合力。否则就会使各项改革功效消弭于无形。

其次,经济社会发展需各种社会资源要素关系的协调,只有各种社会资源要素协调,才能处理好生产与消费、经济增长速度与增长质量、经济发展与环境承载、科学教育投入与社会发展能力等若干对经济矛盾关系,推动经济社会有序发展,实现社会发展与环境保护、经济增长速度与经济增长质量等高度契合,推动中国未来经济社会发展提质量、上档次,又快又好发展。上述各社会资源要素关系协调要求在未来经济社会发展中处理好四大关系:一是协调好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之间关系,实现二者利益最大化。这要求在未来经济建设中全面放弃以牺牲环境为代价的经济发展方式,消除“带血”的GDP,杜绝环境染污,在实现经济发展同时,不断改善民众生活环境,提高民众生活幸福指数。二是协调好经济增长速度与经济增长质量之间关系,实现两者同步提高。这需求在未来经济社会发展中,坚决摒弃以牺牲环境、消耗过多资源为代价的粗放经济增长模式,追求质量效益型、环境好友型的集约化经济增长模式,降低每个单位GDP能耗,提高每个单位GDP科技生产含量,实现整个社会经济增长方式转变。三是协调好生产与消费之间关系,实现生产发展与民众收入提高同步。这要求各级政府进一步健全生产与消费引导机制,确保生产与消费之间比例平衡;并不断改革收入分配机制,进一步缩小收入分配差距和消除社会贫富两极分化,确保民众收入与GDP增长率同步及民众入水平能跑赢CPI增长幅度;并实施进一步扩大内需政策,让内需成为带动经济增长的有效动力。

同时,进而协调好投资、出口与消费之间关系,让三者在未来拉动经济增长时能平衡出力,防止出现过分依赖单一的、片面的经济发展方式。四是协调好社会财富增长与教育投入之间关系,实现财富增长与教育投入增加及全民教育程度提高同步。这要求积极政府在经济发展的同时,要考虑教育投入稳固增长;因为一个国家要实现长久可持续发展,最关键要靠教育实力,要靠全民综合素质提高。而目前我国在教育方面投入还存在一定问题,中小学教育投入不足、教师工资过低等依然成为我国基础教育的短板,这需要在未来经济社会发展中,把教育投入放在更加重要战略地位,在经济增长同时,确保教育投入增长,提高全民文化素质,为未来经济社会发展注入不竭活力。

此外,还要协调好财政收入与养老医疗等社会保障之间关系、国防投入与其他投入之间关系、农村城镇化建设与现有城市之间关系等等,只有协调好了经济社会发展所有参与体的利益关系,才能拼发出社会创新发展巨大潜能,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才有希望。因此,协调是经济社会发展永恒主题,是经济社会发展平衡的有效“烫慰”之手,一定要把协调贯穿经济发展始终,让其成为解决经济社会发展一切难题的有效“利器”。

评 论

中国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