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网讯 2016年1月27日,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智库研究项目(TTCSP)研究编写的《全球智库报告2015》中国北京发布会在宾夕法尼亚大学沃顿中国中心举办。
《全球智库报告2015》是由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TTCSP项目连续第九年为全球打造的最具权威性全球智库研究发展报告。该智库研究报告旨在研究全球各国智库在政府与社会发展中的作用,建立了一套客观公正的智库研究体系,每年对全球智库进行跟踪研究和综合排名,以加强全球智库的能力建设并提高智库的表现。在中国北京的发布活动是《全球智库报告2015》全球系列发布活动之一。2016年1月27-28日,《全球智库报告2015》在联合国总部、世界银行等全球80多个地点同时发布。
宾夕法尼亚大学智库研究项目主任詹姆斯麦甘(James G. McGann)教授通过远程视频对报告研究背景做了介绍,宾夕法尼亚大学沃顿中国中心执行主任张忠教授也通过视频祝贺报告发布。宾西法尼亚大学沃顿中国中心副总经理何育萍女士对《全球智库报告2015》在现场做了发布介绍。
本次活动除了发布报告成果和智库排行、解读报告外,还举办了主题为“智库对政策制定者和公众的重要意义”的智库研讨会,邀请来自政府、产业、学术、媒体等领域的专家参与本年度的发布活动,并借此机会讨论了智库对我国政策市场建设的推动作用以及对公众日常生活的影响。研讨会首先请中国与全球化智库主任王辉耀博士做了智库发展与智库创新的主题发言。接下来研讨会分为“智库对中国政策的影响力”和“中国智库对舆论和公众的影响力”两个环节分别研讨。专家们在研讨中表示,中国智库在新一届政府高度重视下,开始进入了一个大发展的时代。转型发展中的中国比历史上任何一个时期都需要更多高质量的智库为国家建言献策。智库发展关系到国家政策的制定和社会及国际影响力,需要加大创新的力度,参与全球智库间的合作,培养更多一流的智库人才,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中国智库发展优势。与此同时,智库也需要发挥媒体的功能,通过媒体影响大众,影响社会。
全球智库发展概况:中国智库数量位居世界第二
2015年,全球共有智库6846家,其中北美洲智库数量最多,拥有1931家;欧洲其次,拥有1770家;亚洲紧随其后,拥有1262家。美国依然是世界上拥有智库数量最多的国家,有1835家。中国依然是世界第二智库大国,拥有智库数量达到435家。英国和印度智库数量位列中国之后,分别拥有288家和280家。
2015全球智库排名的方法介绍
为了提升智库排名的质量和智库指数的代表性,宾夕法尼亚大学智库研究项目每年进行大量智库研究和智库调查。自从2010年以来,上百位专家参与了排名标准的评估和提名及排名的过程。为了尽量避免偏颇、扩大排名的代表性,全面提升排名质量和提名过程的真实性,智库指数在5年来经历多次大的修改和完善。在今年的《全球智库报告2015》全球智库排名过程中,共有来自143个国家4677名记者、政策制定者、智库专家和公共及私人捐赠者参与了智库的评选和排名工作。其智库的评选和排名主要分为三个过程:
第一阶段,评选智库提名:向全世界超过6500家智库,大约超过7500名新闻记者、公共和私人捐助者以及政府政策制定者发送智库提名的邀请。
第二阶段,同行、专家推荐入选。获得专家提名的智库将被发送给所有同意参与到评选流程的智库、新闻记者、公共和私人捐助者以及政策制定者,邀请他们参加评选。评选推荐结果以列表形式将提名智库生成最终入选智库名单。
第三阶段,专家审阅和排名。向专家们发送要求排名审阅入选智库的信息,并要求专家们提交他们的最终推荐和排名。
2015年全球智库指数(GGTTI)提名和排名标准包括智库领导层的才能和责任感;智库员工的素质和名誉;研究成果的质量和声誉;招募和留住精英学者、研究员的能力;学术表现和声望;媒体声誉和智库的社会影响力等。《全球智库报告2015》并不将研究成果作为衡量智库影响力的唯一方法。而是考虑了资源指标(能够招募和留住领军学者以及研究员的能力;财务支持的水平、质量和稳定性等);利用指标(在媒体和国内政策精英间的声誉;知名学术出版物和会议嘉宾研究的引用情况等);成果指标(政策建议和观点,出版物(书、期刊文章、政策简报等);影响力指标(被政策制定者和社会组织考虑、采纳的建议,论坛和网站的主导性等)。
2015全球智库排名榜单解读
1.中国智库全球排名表现不俗
根据区域分布、研究领域、特殊成就三类标准,《全球智库报告2015》共列出52个分项表单,比去年的49个分项表单有所增加。其中,中国智库上榜的表单数量达到28个。
在全球智库175强榜单中,有9家中国智库上榜。亚洲大国智库(中国、印度、日本、韩国)智库排名60强中,18家中国智库上榜。在最佳民营智库、最值得关注的智库、以及多个研究领域如教育政策、环境政策、国防和国家安全智库排行榜单中,中国智库均列名次。
值得一提的是,中国社会智库在过去一年中发展迅猛,新兴智库中不乏优秀者涌现,受到国际关注。在今年的《全球智库报告2015》的“全球最佳民营智库排名” 50强榜单中,有6家中国智库上榜;而在“全球最值得关注智库排名”100强榜单,有4家中国智库上榜。
2.全球智库175强榜单,9家中国智库上榜
《全球智库报告2015》的2015全球智库综合排名榜单共列及175家世界智库。其中美国的布鲁金斯学会蝉联榜单首位。这已经是布鲁金斯学会连续4年排行第一。英国查塔姆社和美国的卡耐基国际和平基金会分列第二、第三位。布鲁金斯学会还被报告选为2015年度全球最佳智库。美国入选全球十大智库的数量最多,达到6家,与去年持平。2015全球智库综合排名榜单175强中,有9家中国智库入选,排名如下:
2015全球智库综合排名175强榜单(中国智库排名)
智库名称 |
名次 |
中国社会科学院 |
31 |
中国国际问题研究院 |
35 |
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 |
39 |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 |
50 |
北京大学国际战略研究院 |
64 |
上海国际问题研究院 |
72 |
天则经济研究所 |
103 |
中国与全球化智库(CCG) |
110 |
人大重阳金融研究院 |
150 |
3.亚洲大国智库(中国、印度、日本、韩国)智库排名60强,18家中国智库上榜
《全球智库报告2015》发布的亚洲大国(中国、印度、日本、韩国)智库排名60强榜单中共有18家中国智库上榜,排名如下:
亚洲大国(中国、印度、日本、韩国)智库排名60强榜单(中国智库排名)
智库名称 |
名次 |
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 |
4 |
中国国际问题研究院 |
8 |
卡耐基中国中心 |
9 |
中国社会科学院 |
10 |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 |
13 |
上海国际问题研究院 |
15 |
布鲁金斯中国中心 |
17 |
北京大学国际战略研究院 |
23 |
天则经济研究所 |
30 |
中国与全球化智库(CCG) |
34 |
九鼎公共事务研究所 |
36 |
上海社会科学院 |
39 |
人大重阳金融研究院 |
40 |
财团法人国策研究院(台湾)、 |
46 |
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 |
47 |
中国金融40人论坛 |
51 |
察哈尔学会 |
55 |
中国(海南)改革与发展研究院 |
56 |
4. 6家中国智库入选最佳民营智库
全球最佳民营智库排名50强榜单中共有6家中国智库上榜,分别是中国与全球化智库(CCG)、察哈尔学会、中国(海南)改革与发展研究院、中国经济改革研究会、人大重阳金融研究院、思汇政策研究所。
5. 中国4家智库最值得全球关注
在全球最值得关注智库排名100强榜单中共有4家中国智库上榜。上海高级金融学院、中国与全球化智库(CCG)、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位列中国最值得关注智库前三甲。人大重阳金融研究院紧随其后位列第四。排名如下:
全球最值得关注智库排名100强榜单(中国智库排名)
智库名称 |
名次 |
上海高级金融学院 |
27 |
中国与全球化智库(CCG) |
64 |
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 |
75 |
人大重阳金融研究院 |
76 |
6. 新增亚洲国家和地区智库排名
宾夕法尼亚大学《全球智库报告2015》发布中还有一大亮点就是新增加了国别智库排行榜的发布。今年新增加了亚洲国家和地区的智库排名,其中包括中国、日本、韩国、澳大利亚、新加坡、印度等主要国家。中国顶级智库排行榜如下:
中国顶级智库排名 |
1. 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 |
2. 中国国际问题研究院 |
3. 上海国际问题研究院 |
4. 中国社会科学院 |
5.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 |
6. 清华大学卡耐基中国中心 |
7. 中国与全球化智库 (CCG) |
8. 清华大学布鲁金斯中心 |
9. 九鼎公共事务研究所 |
10. 天则经济研究所 |
11. 北京大学国际战略研究院 |
12. 财团法人国策研究院(台湾) |
13. 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 |
14. 上海社会科学院 |
15. 人大重阳金融研究院 |
16. 思汇政策研究所(香港) |
17. 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 |
18. 环境保护部环境规划院 |
19. 中国金融40人论坛 |
20. 察哈尔学会 |
21. 中国(海南)改革与发展研究院 |
22. 中央党校 |
23. 清华大学中国研究中心 |
24. 复旦大学中国发展模式研究中心 |
25. 国家发改委宏观经济研究院 |
26. 香港政策研究所(香港) |
27. 香港经济研究中心(香港) |
28. 中国社科院亚洲太平洋研究所 |
29. 国防大学战略研究所 |
30. 综合开发研究院 |
31. 亚非发展研究所 |
32. 新华社新闻研究所 |
33. 武汉大学国际法研究所 |
34. 中国农村发展研究所 |
35. 经济与技术研究院 |
更多详情,请登录宾夕法尼亚大学智库研究项目官方网站http://gotothinktank.com/查阅
评 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