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智库中国 > 领军人物

林毅夫:加快转型升级 融入“一带一路”

来源: 人民日报 | 作者: 林毅夫 | 时间: 2016-06-23 | 责编: 王琳_观点

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以下简称“一带一路”)是习近平主席提出的重大倡议,得到国际社会高度关注和有关国家积极响应。2015年3月,《推动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愿景与行动》经国务院授权发布,“一带一路”战略进入实质性实施阶段。

沿海地区是我国开放开发的先行区,在“一带一路”建设中地位和作用举足轻重,其中,福建被确定为建设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核心区。经中央批准,中央统战部日前组织全国无党派人士考察团来到福建,围绕“建设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助推沿海地区产业转型升级”这个主题进行考察调研。

考察团由中央统战部副部长陈喜庆率队,无党派人士、全国政协常委、经济委员会副主任林毅夫担任团长,许瑞生、王翠凤、彭雪峰、汤敏、刘桓等无党派人士参加,成员既有省部级领导干部,也有从事相关研究的专家学者,还有实践经验丰富的企业家和律师、会计师等专业人士。在福建期间,考察团听取了福建省政府、福州市、泉州市、厦门市、平潭综合试验区及省内专家学者和企业家在建设海上丝绸之路、推动福建省产业转型升级中的主要做法和经验介绍,并考察了福州自贸园区、福州—东盟海产品交易所、新大陆、福耀玻璃、平潭台湾商品免税市场、匹克、英良石材、金龙汽车、东南国际航运中心等十几个企业和有关项目。此前,浙江和广东两省部分无党派人士就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与本省产业转型升级开展了专题调研,并形成了子课题报告。

如何认识我国当前的经济发展态势?沿海地区应该如何抓住“一带一路”战略机遇?沿海地区产业转型升级的主攻方向是什么?在实施 “一带一路”战略方面,考察团有哪些思考?就这些问题,记者采访了考察团团长林毅夫。

在2015年到整个“十三五”期间保持7%左右甚至以上的经济增长是完全有可能的

记者:您是知名经济学家,我们还是想先请您给大家分析一下我国当前经济发展态势。

林毅夫:改革开放以后,中国大陆平均每年9.7%的经济增长速度是人类历史不曾有过的奇迹。但近5年来,中国经济增长速度不断下滑,到今年第一季度只有7%,而且经济下行压力还很大,这是改革开放后不曾有过的。在这种状况下,习近平总书记在去年提出了一个重要判断,即我们进入了一个经济发展的新常态,处于一个中高速增长状态。

在新常态下这种中高速增长会是多高呢?判断未来中国经济增长速度,关键在于对经过36年高速增长后的中国经济增长潜力该如何判断。

经济增长代表收入水平不断提高,这就需要劳动生产率水平不断提高,也就意味着需要靠技术不断创新、产业不断升级。作为发展中国家,我国在技术创新和产业升级方面具有后来者优势或后发优势。

同时,经济潜力的发挥也是有条件的。在现实当中还是要从需求面来分析。从需求面看,决定经济增长的是三驾马车,即出口、投资和消费。我国出口增长速度下滑明显,由于发达国家还没有完全从2008年金融危机中复苏,未来10年到20年经济还会比较疲软,因此我们出口的前景并不乐观,经济增长就要更多地依靠内需,即投资和消费。从内需的条件来看,我们跟发达国家和其他发展中国家比,条件相对较好。在投资方面,我们大部分的产业处于中低端,可以升级到中高端,还有很大的空间。相信这方面的投资,会有很好的经济回报。此外,我们国家城市化水平不高、环境保护任务重,在城市内部的基础设施建设、环保项目等方面,我们还有很多好的投资机会。投资需要资金,我们的条件相对也较好。中国缺的不是钱,而是缺乏投资的信心和方向。

总的来说,作为中等发达国家,我们的回旋余地大,可用政策手段多。如果通过政府投资,撬动民间投资,就能保证一定的就业,从而增加收入和消费,在2015年到整个“十三五”期间保持7%左右甚至以上的经济增长是完全有可能的。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十八大提出的两个翻一番的目标就能够实现。同时,在国际经济疲软的大环境下,人民币还有继续升值的压力和空间。到2020年,我国人均GDP可以达到或超过12615美元,达到联合国和世界银行确定的高收入国家的门槛,这将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一个重要里程碑。

地方参与“一带一路”战略,最终落脚点应该在产业升级上

记者:请您谈谈对“一带一路”战略的认识,地方应该如何抓住这个机遇?

林毅夫:中国经济要实现中高速增长,需要有一个前提,那就是我们必须要有一个和平的国际环境,然后充分利用好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一带一路”战略的提出,充分展示了中国主动参与国际事务的积极姿态和负责任大国的形象。通过这个战略,我们不光给相关国家一些输血式援助,更重要的是开展造血式合作,即对中国有好处,对他国也要有好处。

“一带一路”战略是我们的国家战略,有些工作需要国家层面来做,比如提出建设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金砖银行的倡议以及建设一些重大项目,如投资460亿美元协助巴基斯坦建设瓜达尔港等。地方在参与“一带一路”战略时,既要抓住这一战略所创作的有利外部环境来推动产业升级、技术创新发展地方经济,又要在合作共赢中帮助伙伴国家经济上能够造血。对于地方来说,“一带一路”战略既是一个全方位的对外开放战略,同时又要求地方把最终落脚点落在产业的不断升级、生产力水平的不断提高上。要使产业升级,地方需要修改那些不利于对外开放、不符合市场经济的规则,为产业升级、技术创新提供更好的平台和更好地发挥政府因势利导的作用。

失去比较优势的产业应该尽快转型或者走出去

记者:实施“一带一路”战略和沿海地区产业转型升级的关系是什么,产业转型升级的主攻方向是什么?

林毅夫:“一带一路”发展战略的实施和促进产业转型升级是一个需要不断深化的认识过程和实践过程。包括福建在内的沿海地区能否利用“一带一路”战略,实现跨越发展、弯道超车,关键在于能不能结合自身产业转型升级,做出几个显著的、有指标意义、互利共赢,而且对长期短期都有利的大项目。对于和发达国家仍有差距的产业,政府应支持一部分企业通过兼并、设立研发中心等方式走出去;没有并购机会时,政府可以继续通过招商引资,提供基础设施配套,吸引外国的先进产业在这里生产,这些产品不仅可以进入中国市场,中国还能成为出口世界市场的生产基地。对于在国际上有竞争优势的产业,政府则可以帮助企业在产品销售国家收购品牌、设立产品开发中心和生产基地,实现互利共赢。

对于一些已经失掉比较优势的产业如劳动密集型的服装、鞋业、玩具等产业,政府必须帮助这些企业尽快转型,或者走出去,去低收入国家创造“第二春”。不走出去,这些失去比较优势的产业随着国内工资上涨,生产成本增加和国际订单流失,可能不到五年就会消失。帮助企业走出去,帮助沿线各国创造亟须解决的就业,扩大出口创汇,还是最好的外交手段,定会广受欢迎。

坚持市场导向、政府支持、企业自愿的原则,尊重经济规律,不能搞一拥而上、一哄而散

记者:通过这些天的调研,考察团形成了哪些有价值的意见和建议?

林毅夫:中央统战部每年组织无党派人士考察调研,已成为无党派人士参政议政的重要形式。通过对福建的调研,并结合浙江、广东等地区的分析研究,全体团员群策群力、集思广益,大家认为,在推进“一带一路”建设中,应着力解决好以下几个问题:

一是“一带一路”建设应科学统筹布局,沿海各省市之间要各自发挥比较优势,实现错位发展,避免无序竞争。

二是要坚持市场导向、政府支持、企业自愿的原则,尊重经济规律,不能搞一拥而上、一哄而散。

三是政府推动并出资,与沿线相关国家谈判协商建立产业园区,为中国企业抱团走出去创造条件,避免个别企业单打独斗地走出去所面临的不利局面。

四是加大对中国企业、中国品牌和中国产品的推广,坚决打击各种假冒伪劣产品和侵权行为,树立中国产品和中国产业形象。

五是整合各种资源,优化政府服务体系。首先是要建立政府服务平台,通过我国驻外使领馆、投资贸易促进会以及各种商会,提供企业所需要的市场信息,避免企业因信息不足而出现裹足不前或蜂拥、盲目。

六是充分利用股权投资、兼并重组等方式积极收购国外企业和知名品牌。

七是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打造网络“海上丝绸之路”,拓宽经贸途径。

八是积极推进政府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完善促进“一带一路”发展的“软环境”,在通关、融资、资本市场、保险、法律保障、人员往来以及财税政策等方面进行必要的改革和调整,对走出去的企业在转型升级过程中给予适当的政策法律扶持。

九是加大相关教育投入,为走出去的企业培养一大批经济贸易、金融财会、法律、海事、外事及技术人才。支持东部和国内其他地区高校、科研机构在理论上进一步提炼我国发展、转型经验的一般意义,设计针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政、商、学界高端人士的学位精品培训项目,在沿线国家精英层培养更多“知华派”和“友华派”。华侨大学、暨南大学等有大量海外学生尤其是华侨学生,要为沿线国家培养更多懂中文的人才,以进一步夯实我国和“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合作根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