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刚在华盛顿闭幕的G20财长和央行行长春季会议,在会后发布的《公报》中,重新定义了货币政策、财政政策与结构性改革的关系,并划分了其适用范围。
《公报》称“我们重申我们的承诺,将各自以及共同使用所有政策工具,包括货币、财政和结构性改革政策,以增强信心和促进增长”,并分述了货币政策、财政政策与结构性改革的职能。这是今年2月27日G20财长和央行行长上海会议之后,再次在会后发布的《公报》中强调这一内容。然而,可以看到,相比于2月27日将“结构性改革”与“宏观政策”并列的表述,这次则将“结构性改革”与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并列为同一层次的表述。语义上分析,这也可以理解为,货币政策与财政政策将不再被包含于结构性改革之下。这种并列是有其深刻意义的。
发达国家主要利用货币政策和财政来实现对经济的调整,由于多数发达国家政府负债率比较高,它们更重视货币政策的作用。比如说在本次金融危机中,从2007年底至2008年9月,美联储进行了七次降息,并且在2008年12月16日,美联储宣布将联邦基金利率降至零至0.25%,正式步入零利率时代。即便如此,仍不足以应对当时严峻的金融和经济形势。雷曼兄弟银行倒闭引发全球金融市场急剧下跌,美国次贷危机迅速演变为席卷全球的国际金融危机。
在降息仍然无法控制危机的蔓延后,美联储随后采取了购买债券等一系列非常规货币政策工具,开启了史无前例的量化宽松政策。2008年底至2014年10月,美联储先后出台三轮量化宽松政策,总共购买资产约3.9万亿美元。美联储的资产负债表扩张到前所未有的水平,至此,美国经济才出现缓和迹象。
随着美国在2015年年底开始了加息进程,美元开始回流美国,引起了新一轮发展中国家货币贬值,以及流动性枯竭,巴西、哈萨克斯坦等国家经济发展陷于困境,有的国家还发生了社会危机。由此可以看出,发达国家的货币政策虽然可以缓和本国的经济危机,同时,往往会把危机转嫁到其它发展中国家。
同时,我们也看到,一些发达国家的货币政策不再有效。日本从2月16日起实施负利率政策,但是在实行两个月后,日元对美元却不降反升,今年以来日元兑美元已上涨了11%,因此,安倍经济学面临失败的风险。
而对于中国来说,在经济政策中,一直把结构性改革置于非常重要的地位。例如,在“十三五”规划建议中就提出:加大结构性改革力度,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实现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的发展。也正是我们提早进行了结构性改革,在全球经济仍然低迷的情况下,我国经济的发展仍然取得亮丽的成绩。G20正是吸收了我国的发展经验,才把结构性改革写入了公报。
当然,不同国家,结构性改革的内容也不一样。对于发达国家来说,首要的是解决庞大的政府债务,降低财政赤字。过去相当时间内,一些发达国家大肆借贷,形成庞大的政府赤字,忽视了其中的风险所在。同时,我们也看到,这也使得信贷高歌猛进,并催生了人们对高收益金融产品和金融衍生品的需求。因此,发达国家要减少借贷,增加积蓄,从而降低财政赤字。
另一方面,对于发达国家来说,如何对就业进行结构性改革也非常重要。失业率高企可是说是一些发达国家面临的最大社会问题。国际劳工组织发布的报告《2016年世界就业和社会展望》中指出,2015年尽管部分欧盟国家和美国的失业人数在下降,但发达国家仍有太多的人没有工作。之所以出现这种现象,主要原因在于发达国家工会势力太强大,社会福利太高,从而使得企业不敢雇用太多工人有关。
而对于像中国这样的发展中国家来说,结构性改革主要在于增加创新能力,加快产业升级,减少对环境的污染和对资源的依赖。并且要提高国民收入水平,做大内需市场,尽快从出口驱动转变为内需驱动。根据今年第一季度的数字,消费对经济的贡献超过了60%,这也说明我国在结构性改革方面取得了重大进展。
今年9月,新一届G20峰会将在我国杭州召开,这也是我国对外展示发展成就的重要机会。随着越来越多的国家开始关注、借鉴我国的发展经验,中国模式也获得了越来越多国家的认可,其中也不乏发达国家。本次G20公报中吸纳中国经验,也印证了习主席提出的三个自信的远见。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