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大会上的讲话指出:“坚持不忘初心、继续前进,就要始终不渝走和平发展道路,始终不渝奉行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加强同各国的友好往来,同各国人民一道,不断把人类和平与发展的崇高事业推向前进。”这段掷地有声的讲话,深刻地揭示了中国外交的使命感,那就是担和平之责,造人类之福。
新中国在成立伊始,就明确宣布外交要“另起炉灶”,与旧中国屈辱妥协的外交政策彻底断绝关系,坚持在独立自主的全新基础上与世界各国建立平等互惠的外交关系,以崭新的姿态出现在国际舞台上。而“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和平共处”的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正式宣告了中国外交的初心:和平共处和反对霸权。在随后的日子里,中国依据这一原则与绝大多数邻国解决了历史边界问题,并与世界上大多数国家建立了外交关系。在二战后亚非拉国家追求独立解放的浪潮中,中国始终不畏强权,勇敢地站在广大第三世界国家一边。正如习总书记说:“为人类不断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早就作出的庄严承诺。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从苦难中走过来,深知和平的珍贵、发展的价值,把促进世界和平与发展视为自己的神圣职责。”新中国在有关第三世界人民的利益与福祉的问题上,不仅仗义执言,而且慷慨援助。新中国对发展中国家的需求和处境感同身受,真心实意地帮助他们创造属于自己的发展机遇。
改革开放以后,中央鉴于国内外的形势,提出了“韬光养晦”的战略,“韬光养晦”并不意味着中国放弃了外交的初心,对霸权屈服与妥协。邓小平明确指出:“中国永远站在第三世界一边,中国永远不称霸,中国也永远不当头。但在国际问题上无所作为不可能,还是要有所作为。作什么?我看要积极推动建立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我们谁也不怕,但谁也不得罪,按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办事,在原则立场上把握住。”
因此,中国在国际舞台上,并没有因为专注于经济建设而处处妥协退让,而是在涉及中国核心利益和世界和平格局的大是大非问题上,勇于与强权争辩,旗帜鲜明地捍卫自己的观点。
冷战的结束并不意味着霸权主义时代的终结,冷战思维和“零和博弈”思维依然大行其道。面对新的历史挑战,中国外交依然不忘初心,勇于开拓进取,实现中国特色外交新局面。党的十八大以后,中国的外交政策在坚持既有原则的基础上深化发展:在和平共处的基础上提出了“一带一路”战略和周边外交政策,使得中国与相关国家的和平共处更加贴近实际,有利落实;在反对霸权的基础上提出建设“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从全球层面强调国家的平等性和独立性,赢得更广泛的国家支持。除此以外,中国还创新国际政治经济治理体制,倡议组建了亚投行等新型多边合作机构,与俄罗斯提出了加强全球战略稳定的联合声明。
展望未来,世界格局依然风云变幻,诸多不稳定因素短时间内无法彻底清除,但是只要中国外交坚持不忘初心,负和平之责,造人类之福,中国人民一定会在世界舞台上赢得尊重和友谊,为中国自己的发展赢得未来!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