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焦点访谈》:张维为:我们处在一个中国话语创新和崛起的大好的时代

来源: 中国网 | 作者: 王晓博 | 时间: 2016-07-28 | 责编: 王晓博

《焦点访谈》:张维为:我们处在一个中国话语创新和崛起的大好的时代

央视网消息(焦点访谈):中华民族历来以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化著称于世,我们的思想、精神、价值观曾经影响了一大批国家和地区,长期以来中国就是世界文化的一大中心。实现民族复兴、重铸中华文化的辉煌,成为中华儿女的共同期盼。今天,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加接近民族复兴的目标。繁荣发展哲学社会科学,再次建构起中国特色的、有全球影响力的哲学社会科学体系,是实现民族复兴的重要任务。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5月17日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在北京召开了。习近平总书记在重要讲话中强调:“一个没有发达的自然科学的国家不可能走在世界前列,一个没有繁荣的哲学社会科学的国家也不可能走在世界前列。”

座谈会上,习近平总书记高度评价了哲学社会科学的历史地位和重大作用,他强调,“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哲学社会科学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地位,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中国社科院欧洲研究所所长黄平说:“这也是十八大以来第一次党和国家最高领导人站在历史和国家发展的高度,也包括世界变化这个高度来讲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的重要性,所以从我们从事社会科学研究的具体科研人员来说,首先是具有很强的指导意义,也有很大的鼓舞力量。”

改革开放以来,全面快速发展的中国让世界惊叹。近年来在西方学术界掀起了一股研究中国的热潮,其中既有真知灼见,也有一些思潮在混淆视听。这就迫切需要加强我们自己的学术研究和思想理论建设,以掌握国际话语权。

复旦大学中国研究院院长张维为说:“中国崛起到今天这个地步,它面临的挑战,面临的疑虑,各种各样的复杂问题层出不穷,所以都需要哲学社会科学拿出一些前瞻性的意见、看法。”

哲学社会科学一直是推动历史发展和社会进步的重要力量。比如说,14世纪到17世纪欧洲的文艺复兴就为欧洲资本主义社会的产生奠定了思想文化基础。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人类社会每一次重大跃进,人类文明每一次重大发展,都离不开哲学社会科学的知识变革和思想先导。张维为说:“我们处在一个中国话语创新和崛起的大好的时代,机会太好,太难得了。只要你努力,认真研究,有创意地研究,提出原创性的观点,全世界都愿意听。”

没有科学的理论就没有成功的实践——近百年来,中国从贫弱走向富强、从屈辱走向复兴,需要哲学社会科学领域做出正确选择和发展创造。今天,面对民族复兴的新的历史任务,中国哲学社会科学的使命依然艰巨,但不管具体任务有什么变化,根本的原则不会改变,那就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

习近平强调,“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是当代中国哲学社会科学区别于其他哲学社会科学的根本标志,必须旗帜鲜明加以坚持。”

中国社科院研究员姜辉认为:“马克思主义是站在最广大人民的立场上,所以说当代中国的哲学社会科学必须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这是保证我们哲学社会科学沿着正确方向前进的根本保障。”

坚持马克思主义并不是照搬教条,而是要随着时代发展而不断丰富。我国哲学社会科学的一项重要任务就是继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

北京大学国家治理研究院院长王浦劬说:“怎样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之下,在不同文明的发展当中,能够形成新的符合中国特色的哲学社会科学,这是几千年文明的继承和创新,也是世界各国文明的吸收和扬弃。”

早在2004年,中央就启动了一项重大的理论创新工程——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十多年来,这项工程在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等方面取得了重要成果。

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咨询委员会主任徐光春表示:“(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有效巩固了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矮化、淡化和边缘化马克思主义的问题,有效地组织了马克思主义理论教学、研究和宣传的队伍。”

在这次座谈会上,习近平总书记还针对如何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提出了要求、指明了方向——继承性、民族性、原创性、时代性、系统性、专业性——这是体现战略思考的顶层设计,也是来自鲜活实践的深刻领悟。

100多年前,在敦煌发现5万件左右古代文献跟艺术品,被称为人类近代文化史上的重大事件。敦煌作为中国古代留下来的重要文化遗产,吸引了全世界的关注,敦煌学也成了一门国际性的学问。然而,在过去很长一段时间,我国的敦煌学研究一度发展比较缓慢,国际上甚至有“敦煌在中国,敦煌学在外国”的说法。

樊锦诗,敦煌学者,敦煌研究院名誉院长,本是西子湖畔的江南女子,因为祖国的需要毅然来到西北大漠,从青春岁月到古稀之年,她在这里生活已经超过50年,近80高龄的她依然工作在保护敦煌洞窟艺术的第一线。经过几十年的努力,樊锦诗和她的同事已经改变了中国敦煌学研究在国际上的地位。

樊锦诗说:“经过改革开放,30多年了吧,我觉得完全变了,我们的研究成果远远超过西方,他们有一点点呈现后继无人,人很少,成果也很少。”

习近平指出,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要体现继承性、民族性,这也正是樊锦诗和她的同事们从事敦煌学的基础所在。而习近平总书记“不忘本来、吸收外来、面向未来”的论述,也给敦煌学的发展指明了方向。

樊锦诗说:“通过文化来交流就互相理解对方,进一步可以促进合作,非常重要。所以敦煌文化艺术可以作为加强对外合作交流的重要的桥梁,也很好发挥它的作用。我们做‘一带一路’,敦煌本身就可以起这个重要作用。”

“一带一路”不仅为敦煌学增添了时代性的注脚,也给研究国际关系的学者带来了机遇。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一带一路”倡议后,中国人民大学国际事务研究所所长、国际问题专家王义桅就对一带一路发展战略所带来的周边外交、地区合作、全球发展等进行了调研,并出版了多种语言版本的著作。

“一带一路”的中国方案、构建命运共同体的中国主张,体现着充分的文化自信。这个新的时代命题也让学术研究极具原创性,并掌握了国际话语的主导权。王义桅说:“去年12月份有个世界中国学论坛在上海开,有个老先生叫谭中,他的父亲(谭云山)跟泰戈尔创立了东方学院在印度,非常有名。他说什么是中国崛起呢?就是外国人研究中国的时候,不再引用美国人的著作,而是要引用中国人的著作的时候那才叫真正的崛起。什么时候呢?我说现在已经开始了。”

习近平指出,只有以我国实际为研究起点,提出具有主体性、原创性的理论观点,构建具有自身特质的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我国哲学社会科学才能形成自己的特色和优势。近年来,外文出版社深刻体会到,对原创性研究成果的翻译和对外传播效果很好,2014年公开发行的《习近平谈治国理政》更是在国内外引起强烈反响。目前这本书已经翻译了11个语种,13个版本,对外发行超过40万册。

外文出版社社长徐步认为:“这本书首先它是从内容上来说,它是反映了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治国理政的新思想,新战略,新部署,国际上誉为是了解中国的一扇窗户。而且我们认为这本书不仅仅反映了中国的发展变化,而且还向世界提供了国际问题的中国解决方案。”

哲学社会科学领域是知识分子密集的地方,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了用好人才的重要性,并提出要实施以育人育才为中心的哲学社会科学整体发展战略,构筑学生、学术、学科一体的综合发展体系。

教育部部长袁贵仁表示:“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深刻回答了新时期党和国家发展什么样的哲学社会科学和如何发展哲学社会科学这一根本问题,也深刻回答了新时期高等学校哲学社会科学培养什么样的人和哲学社会科学如何培养人的这一根本问题。”

目前我国高校哲学社会科学队伍有60多万人,是我国哲学社会科学事业的主力军、育人育才的主阵地。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哲学社会科学综合发展体系,对教育极具针对性和指导性。

袁贵仁说:“在学生、学术、学科三位一体中,学生是中心,学术是关键,学科是基础,要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加快哲学社会科学学科体系建设、教材体系建设、话语体系建设,进而实现学科、学术、育人、育才的功能。”

座谈会上,习近平总书记还指出,要提倡理论创新和知识创新。2011年,中国社科院开始推进哲学社会科学创新工程,重点在学科体系、思想观点、体制机制等方面进行改革和创新,在马克思主义研究和传播能力、国家高端智库建设等方面取得了明显成效。

中国社会科学院院长王伟光说:“创新工程我们做的最重要一件事情就是推进理论和学术创新,再一个就是要推进学科体系创新,第三就是推进哲学社会科学的管理体制和机制创新,进行科研经费的改革创新,最大限度调动知识分子、科研人员的积极性。”

针对当前哲学社会科学领域存在的急功近利、追名逐利等学风问题,习近平总书记也指出,要大力弘扬优良学风,推动形成崇尚精品、严谨治学、注重诚信、讲求责任的优良学风,营造风清气正、互学互鉴、积极向上的学术生态。

徐光春说:“要解决这个问题关键就是总书记强调的,必须要确立以人民为中心的这样一个思想;再一方面我觉得还是要解决学术导向的问题;第三个方面我觉得还是要解决做学问与做人的问题。也就是说,立德与立说的关系问题。”

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说:这是一个需要理论而且一定能够产生理论的时代,这是一个需要思想而且一定能够产生思想的时代。只要我们坚持立足中国、借鉴国外,挖掘历史、把握当代,关怀人类、面向未来的原则,在指导思想、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等方面充分体现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中国的哲学社会科学一定会迎来更加繁荣发展的明天。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