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张维为出席“中华复兴与中国道路”学术研讨会并作发言

来源: 中国网 | 作者: 王晓博 | 时间: 2016-07-28 | 责编: 王晓博

张维为出席“中华复兴与中国道路”学术研讨会并作发言

    今天的中国正披荆斩棘走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道上,比历史上任何时候都更接近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梦想。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呼唤着学术界致力于对中华复兴与中国道路更加自信、自觉、系统的学术理论建设。7月22日,由山东大学(威海)与山东威海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主办,中国社会科学院国际研究学部合作举办的“中华复兴与中国道路”学术研讨会在山东威海举行。与会学者从“中国道路:理论与实践”、“中国道路的世界意义”、“中国的复兴战略”、“大国崛起的道路比较”四个议题展开多学科、多视角的学术探讨。

  多角度阐释中国道路

  在甲午海战的爆发地威海举办“中华复兴与中国道路”学术研讨会,有着特殊的意义。百年来中华复兴进程曲折艰难,从新中国成立到改革开放,中国人民找到了实现复兴的康庄大道,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虽然不同于世界上既有的其他制度模式,却是适合中国国情的发展道路。中国道路蕴含着自身文明的基因与历史逻辑,是中国人民在实践经验中探索形成的。

  中国社会科学院原副院长武寅在会议致辞中表示,把中国道路放到国际大视野和中外历史的长河中,可以从时间的全过程和空间的宽领域这纵横两条线上,对中华复兴和中国道路进行多角度、多层面的考察和阐释。作为哲学社会科学研究者,我们的研究不仅要有视野的广度,还要有理论的深度。特别是在总结历史经验的时候,要想得更深、更远。

  在山东大学(威海)马克思主义教学部主任吴文新看来,今天我们所走的中国道路本质上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科学社会主义意义上的中国道路,是共产主义思想的中国探索。

  世界很多国家在现代化进程中逐渐形成自身的发展模式。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国际研究学部副主任周弘认为,中国发展的独特性不仅为中国近代发展的历史所验证,也为30多年的改革发展历程所证实。

  中国也从世界不同文明中汲取养分,借鉴经验。但正如复旦大学中国研究院院长张维为所强调的,在学习过程中不失自我、不盲目照搬,而是根据中国的民情、国情进行借鉴乃至创新,形成自己的特色,是中国重要的“赶超”经验。

  为人类提供“中国方案”

  改革开放30多年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经验和取得的成就向世界证明了,“中国共产党人和中国人民完全有信心为人类对更好社会制度的探索提供中国方案”。

  中国道路既独树一帜,又具有广泛代表性。周弘认为,中国道路通过改善世界人口1/6人群的生存状态,为人类的进步作出了贡献。其世界意义在于,它通过实践证明了,坚持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道路能够达到解放生产力和发展生产力的目的;中国走的是一条独立自主、和平发展的道路,证明了人类文明多样性的合理性;中国道路将改革与开放联系起来,在与世界各种力量的交往、合作和对比中谋求发展和进步;中国道路在世界上倡导平等互利,推动国际关系的民主化和平等化发展。

  同济大学中国战略研究院副院长王存刚提出,从人类文明史的视角来看,中国走向复兴意味着从“以和为贵”到和平发展等中国核心价值理念的延续和发展,并影响着世界范围的当代外交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所取得的成就深刻影响了世界格局的变化;中国的复兴还意味着人类不同文明之间的关系重新进入平等状态。

  在中国社会科学院国际研究学部主任张蕴岭看来,今天的中华复兴处在新的时代,中国通过参与全球化取得发展,实现民族复兴之梦,同时,作为一个大国也承担起推进世界和平发展的重任,“和平、发展、公平、正义、民主、自由,是全人类的共同价值”,因此中华民族复兴之梦与人类命运共同体之梦是相通的。

  让中国道路更加自信

  然而,西方一些国家仍将中国的崛起视为威胁,甚至通过西方话语霸权下的国际规则和秩序体系在金融、国际争端等问题上制约中国。与会学者认为,在研究国际关系、阐述中国道路时,中国学者应该以高度的理论自信与自觉,对中国改革开放取得的成就、中国与世界的关系等重要问题提出中国话语的学术表达,进行系统的理论建设,形成有创新、有活力的中国学派,为纠正西方偏见提供坚实的理论支撑。

  武寅提出,今天的西方大国把中国的崛起看作是威胁,到处散布“中国威胁论”,而事实上,放眼世界,从东海到南海,再到大国博弈的所有焦点地区,人们有时看到的往往不是中国威胁,而是威胁中国。这也恰恰从反面证明了中国道路对世界的震撼力和影响力。它只能更坚定我们的道路自信,中国一如既往地捍卫世界和平与正义,让中国道路对世界和平与发展作出更大的贡献。

  张维为认为,阐释中国道路的核心问题要处理好现代化与本国政治制度的关系、本国与西方世界和西方模式之间的关系、现代化与本国文化传统之间的关系。在他看来,中国道路的探索过程表明其指导思想是坚持“实事求是”原则,使中国能够从实际出发,推动大胆而慎重的改革和创新,并避免照搬西方民主模式解决中国问题的政治浪漫主义陷阱。

  本届论坛上,由山东大学东北亚研究中心主办的《黄海学术论坛——中华复兴与中国道路》专辑发布。据主编张蕴岭介绍,该集刊作为学界讨论中国发展战略的载体,每年出版两期,本期以“中华复兴与中国道路”为主题,邀请学者就中国道路问题发表专论,同时围绕大国崛起、民族复兴的历史教益、国际比较进行分析。

(文章来源:中国社会科学报 2016年7月25日)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