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礼立:软件定义生态是“认知云”的基础设施
文|张礼立,盘古智库学术委员,智慧城市研究中心秘书长,海外技术促进会副秘书长,玖道科技首席战略官
数据中心时代会延续多久我们并不清楚,不过,互联网教父凯文·凯利认为,今天我们所看到的一切都“为时尚早”,人类还有机会重新定义互联网、重新定义未来。人机大战,让我们领略了人工智能(AI)潜力无限。虚拟现实(VR)开始进入到社交与生活,让我们可以确定一点,人类急迫需要新的技术,从不同的视角来看世界,分析世界,让逻辑与抽象完美结合。
如果有更多的计算能力可以分布到边缘地带,那么这些太集中、太中心化的计算能力将失去价值。目前互联网与企业的数据的增长远远超出了我们单独处理它的能力。整个数据中心时代也许产生不出像克莱斯勒大厦或帝国大厦那样的标志性建筑,但它的存在周期会持续很长时间。
要成为一个公司的整体信息化战略,有个关键要素是,云数据中心,无论是自建还是租赁,必须履行其20-30年的能作为有用的资产使用的能力。要使一个公司将数据作为一种资产,随着时间的推移资本将被释放并用于其它用途,不断升级或更换设备的需求便可能从公司的长远规划中忽视掉。
如果云数据中心是一个单位组织的战略资产,那它必须有必要的工具来分析和了解其性能和精确度,以及有效计划的能力。由于数据中心中的应用程序非常复杂,而且混合的设备需要同时运行,如果不能在其开发周期内持续地投入,一个封闭的管理平台将不会为您提供所需的有效分析和可扩展的规划结果的。开放管理平台可确保你能利用新兴的应用程序提供更广泛的视角和控制操作。如果您要确保数据中心的建设与企业的新硬件以及应用程序的需求保持同步,那么,开放平台的建立无疑是您的战略规划中非常重要的部分。
建立一个高效的共享基础设施,以支持大多数应用程序的工作负载,这是云数据中心的基本能力。以更低成本和更简化的运营方案,来提供更优化的适用性更强的应用程序以简化手动操作流程,使整个IT系统更好地服务,且满足业务的新需求的能力是必须的。
在保持整个IT系统实现简化和降低成本的同时,需确保应用程序的服务级别。提高盈利能力可使业务更敏捷、更有竞争力。基于削减预算或增加竞争力来达到降低成本的目的。确保技术投资最大化、安全化和合规化。确保服务质量以及对关键业务资源24x7可访问。将IT供应和成本的基础设施建设与商业消费需求保持一致。减少了延误新产品和新服务推广的开发周期。开发出一个低风险策略,使企业得以在新兴市场迅速扩大业务。
软件定义您的世界
在这段话被完全抹黑前,我们先看看它可能的意思,比如软件定义网络(SDN)。在网络领域,升级到SDN后,IT团队可以动态并可编程配置与塑造逻辑网络层,还可以通过远程控制来维护底层物理网络(以及其它设备)。
一旦基础设施变得可以远程编程,通过软件进行定义,它将获得新的灵活性。网络变更不再会让整个系统戛然而止,也再不用手动移动线缆,不用对设备一台一台地更新配置文件了。之前需要花费一个周末的繁杂操作已可简化为一键切换状态A/B,SDN重新定义了网络的可维护性。
这种远程可编程特性将为整体环境带来第三方智能与优化(所有堆积的服务器资源可能被大数据应用所用)。虚拟化是朝云数据中心迈进了很好的一步,将物理的基础设施抽象为总资源池,可以更好地关注逻辑层面的工作负载。利用可对资源的软件甚至硬件的可编程特性,可以更有弹性地配置和建立架构,完善连通性、安全性、性能以及数据保护方案。
是软件定义,还是可软件定义?
早先许多嵌入在硬件与固件中的功能,现在都已作为软件提供,通常作为虚拟应用程序运行在虚拟机实例上。许多驱动最终会变为软件与数字定义世界中的应用程序。软件模拟在内部测试与开发中是常见的,但随着具有廉价CPU和内存的商业服务器越来越多,虚拟化管理程序的效率越来越高,即使得基于软件的系统性能也越来越高。例如,传统的存储阵列之前只能通过OEM提供的软件连接服务器。在经过数道包装后,现在已成为虚拟化存储阵列了。当然,专门为虚拟化环境设计的产品能表现得更好一些。
软件定义意味着所有关键的IT基础设施(如网络、存储与安全性)都可以通过软件来实现,同时伴随着效率、自动化、灵活性与服务质量的提升增益。在流行的SDDC版本中,完整的数据中心几乎所有的资源都可以通过软件来定义,并完全托管在虚拟化计算环境中。
简单的用软件实现还不够资格被称做“软件定义”;这个词同样适合用于整个服务资源,特别是流程管理与技术人员匹配。只要拥有支持SDN的网络交换机,适用于软件定义基础设施的硬件与固件解决方案必然会出现。换句话说,模块化的(可能是专有或高度专业化的)物理资源池将被精心配置,用以实现弹性调整、动态分配与可编程配置。
软件定义的生态是什么?企业为什么需要他们?
对于目前任何一个企业单位,通过虚拟化来支持业务的增长已变得越来越关键,所以它可以用以创建和部署优化的IT基础设施, 通过提高这些服务的速度和效率可帮助企业获得竞争优势和更高的价值及盈利能力。“多快好省”是颠扑不破的真理。
企业正在改变他们与客户互动的方式, 把移动、社交、大数据和分析平台这些面向大众的新系统与传统的后端IT系统相集成。通过这些平台帮助企业共享数据,使决策更快速,过程更有效率,并且能改善客户的直观感受。但是,这样整合新技术也给IT管理出了个前所未有的难题。依据云最适合特定资源调配和要求最佳性能水平和运输成本来看,按照已有的方式建设传统的大规模数据中心效率会很低,过程也会很复杂。
软件定义的生态会使数据中心更可定制化并更有效。对于所有应用程序使用相同的方式,标准和不加区分的资源的方式将无法胜任,取而代之的是根据工作负载类型、业务规则和资源的可用性,这样一种完全不一样的基础设施构架。一旦这些业务规则与资源就位,最佳实践是统筹如何构建、部署、规模化和优化这些服务,而这些服务是基于业务的需要去平衡和构建连接我们各个工作负载之间的工作负荷和资源。工作负载是使用模型和资源来定义和组合的,同时通过业务规则和策略来管理和部署。
软件定义的生态提供了多种核心优势。采用软件定义生态的企业的IT运营,到现在为止,主要还是通过传统的手工处理。
从上世纪90年代以来,当技术供应商认识到金融市场的软件比硬件更有价值后,非常多的IT供应商一直在摸索并试图将自己定义为软件公司。到2011年,这种狂热达到顶峰状态,供应商开始把他们的解决方案定义为“软件定义”。这些名字从软件定义网络(SDN)开始,随后很快出现软件定义数据中心(SDDC)。不久,存储行业也加入这个热潮并以软件定义存储(SDS)命名。
自给自足的技术能力已成为科技行业发展的强大潮流和推动力。在提供处理、存储、网络和其它基本的计算资源之后,用户能够部署和运行任意软件,包括操作系统和应用程序。在这样的环境下,用户不需要管理或控制底层的云基础设施,只需控制操作系统、存储、和已部署的应用程序,或是有限控制的网络组件(例如主机防火墙)。
一般情况下,集中的IT团队容易创造出较高的期望值,正是由于这点,业务用户可在基础构架和运维团队的帮助下,控制好技术驱动创新的步伐,并逐渐被赋予拥有自主技术工具的能力。在目前不确定和实现高性能的动态环境中,组织单位需要实现新层次的敏捷性才行。他们的策略必须适应不断变化的环境,并通过不断创新来创建竞争优势。他们还必须利用新兴的机遇促进灵活性和可扩展性的发挥,面对新的竞争对手,从而实现更高水平的成本效率、运行效能和生产力,以满足客户和股东的要求。
对于许多首席信息官(CIO)来说,他们的数据中心使其倍受煎熬。相对于它们容纳的应用程序和硬件,它们已无法实现定期更换。灵活和敏捷的数据中心是亟待探索的关键要素。一个灵活的数据中心需要采用虚拟化技术,基础设施要全自动化,还需要弹性服务目录和其他新兴技术的融合来加快基础设施建设的。与之相比,传统的数据中心可能要求业务部门要等上几个月甚至是一年,才可在瞬息万变的市场机遇面前采取行动。灵活敏捷的云中心让高效率和低成本得以实现,以前几个月才可完成的事情,现在几个小时便能作到。
软件定义生态与云计算
越来越多的企业希望使用云计算,并加快业务创新,赋予他们的最终用户,从而提高数据中心的总体效率。云通过新的消费模式交付,允许这些目标按需应变的资源访问到自助服务所提供的服务,并按使用量来支付你所需要的服务。虽然企业通常认为云平台提供IT服务,他们还应该考虑到如何使用最优的资源使业务利益最大化,以此来部署这些工作的负载。
软件定义生态是数据基础设施、企业和云服务提供商,必须依托这些才能建立提供最有效的、可伸缩的云解决方案。结合云计算转换能力与软件定义生态的优势,为使云计算的工作负载达到最优的性能、具备可靠性和可伸缩性。软件定义生态成为业内领先的技术,更多的企业将运用它来增强他们的云基础设施。
然而,并非所有的工作负载都将被以云计算服务的方式来部署。自动化、集成和优化的好处是一个软件定义生态,可以提供也可实现传统的、非云的环境。通过在非云的工作负荷下投资软件定义生态,企业可为将来的云基础设施打下基础,也给眼前的业务带来立竿见影的裨益。
必然并非偶然
为什么企业的基础设施需要打造成为软件定义生态?为什么传统的基础设施从长远角度考虑是对业务不利,我们发觉有以下几个原因:
IT部门发现,如果不采用软件定义环境的综合考虑,未来将越来越难以满足企业的需求,而花更多的预算来维护现有的老旧硬件和基础设施通常指的是旧的硬件和小型机,而不是创新和构建新的解决方案。数据中心专业化所产生的对技能的更高需求和独立管理的需要,可能会台高人员的劳动力成本。
业务需求优先级别的错误排序或级别设定,会直接导致基础设施资源的使用效率低下。德国工业4.0在2013年提出的一个核心内容就是,如果要通过软件实现业务智能化,毕竟我们很难预知商机何时出现,而要花上几周才能完成服务器部署很可能使企业错失商业良机。
使用不同的技术快速地对不断变化的环境和市场条件及时反应,意味着企业将拥有更多的增加营收和驱动创新的机会。
想说爱你不容易
目前,缺乏开放的基础设施标准很大程度上阻碍了交互性的实现,同时增加了成本、局限了选择范围、也限制了系统方案提供商的生态系统。即便是有移动互联网的前端整合,只因大多数IT环境的基础设施和平台使用了多个供应商,企业往往寻求能够适应现有的模型,而无需增加基础设施成本的解决方案。从协同工作角度来看,很多新的工作负荷模式,如移动、社交和大数据分析,有时是由其它业务线部署和管理的,而IT部门直接参与其中的微乎其微。这使得IT流程和资源变得低效,阻碍了重要客户数据和业务数据的整合。
当前的IT组织单位是高度专业化的,包括其服务器技术、虚拟化、云平台、存储环境和网络基础设施。这种专业度很强的人力成本对业务来说是极其昂贵的,企业将越来越难以找到合适的人员来实施和管理这些技术。如果不考虑在新架构中的适用性,老旧的应用程序可能无法再继续使用。除了那些本身就是基于云平台产生的新的工作负载,软件定义的目标就是结合旧的基础设施和应用程序,全方位地防止管理、数据和流程上的孤立分散,因为这些都会增加成本并使响应速度变慢。
群雄逐鹿
软件定义生态提供了一种“认知世界应用”的基础设施,通过整合应用型专门人才可以满足工作负载的独特要求,例如传统的三层应用程序、Web2.0服务和大数据。不同于那些只针对软件定义的计算,只提供局部解决方案的IT供应商,软件定义的存储与网络资源相结合的技术也是同样重要的,不但为企业提供了一个多样化的灵活的平台,可优化工作负载性能水平,也更好地整合了资源。这特别有助于企业加速优化基础设施的协调服务。
作为企业的一种战略资产,数据中心必须支持离散的、独立的、佣金式的扩张。出于各种原因,现在一般数据中心基础设施并不支持这方面的需求。对于许多大型的多租户的数据中心,客户必须提前对未来的容量需求做好计划,以确保未来有进一步需求时数据中心仍然有可用的资源。这种战术需求并未提供给客户所需的灵活性和控制力,以应对映射出目前多数企业单位业务特征的持续演变和发展的IT需求。决定数据中心发展方向的应该是客户的发展进程与计划,绝非数据中心本身。
总结
不断扩张的互联网和全球网络增大了对数据存储空间、计算能力和复杂的网络的需求。这种需求催生了对现有数据中心基础设施的升级,从而增加了数据中心和企业的资本支出和营运开支。独立的扩张是目前众多数据中心供应商公认的增长模式。这种扩大也增加了联结、统一和集中数据中心资源的复杂程度。但决定数据中心的承载能力的关键因素并不是建筑、房地产本身。即便是在中国房地产高速发展的泡沫经济时期,这仍是笔低回报率的投资,因你建造的设施并没反应出你的战略规划,或实际投入的成本。
现代商业发展是一个永恒的命题。为了克服不断上升的对于资源池、简化数据中心网络和整体管理的需求所带来的种种弊端,软件定义数据中心(SDDCs)这一复杂的概念诞生了。这个概念可以帮助传统的数据中心的用户无缝地向上扩展他们现有的基础设施,从而减少开销。这也有助于统一服务器的存储和网络,以及简化对所有资源的管理。SDDC有助于克服延展性、灵活性、可管理性和降低成本等方面的障碍,进而帮助企业和服务提供商更好地管理他们现有的数据中心和网络。
更广泛的互联,更强的全球物流能力,越来越相互依存的经济体系,这三方面已经引发了一场全球性的竞争,一场全球企业争夺这有限市场中的潜在客户的竞争。目前的IT部门由此正面临越来越大的压力——尽管面对的是捉襟见肘的预算拨款,安逸于过时的IT模式下工作的员工,也无时间或资源来让员工了解新事物,但IT部门仍需在应用和解决方案上为一线业务提供强有力的支持。IT的改变在不断进行,现有技术完全能帮助它实现业务变革的目标。
软件定义生态可以让创新创业环境下的企业受益匪浅。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