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企在美加州高铁项目会“黄”了吗?

来源: 中国网 | 作者: 王晓博 | 时间: 2016-07-29 | 责编: 王晓博

中企在美加州高铁项目会“黄”了吗?

2014年底中企中标的墨西哥高铁项目被墨方撕毁合同,被称作是“煮熟的鸭子”飞走了。这两天有传来中美首个高铁项目可能流产的消息,给正在走出去在国际高铁市场打拼的中国高铁企业浇了一盆冷水。

文|梁启东,盘古智库学术委员、辽宁社会科学院副院长、研究员

无独有偶,6月9日,2015年与中国铁路公司达成协议的美国私营铁路公司西部快线(XpressWest),单方面宣布终止双方的合作。美国媒体报道,西部快线公司表示,有关的高铁项目将不会继续进行,公司将继续寻找其他的合作伙伴和合作方式建设这一项目。西部快线在声明中表示,取消合资项目的原因是合作方中国铁路国际(美国)有限公司行动迟缓,以及中铁国际公司难以获得项目审批。

这一事件显然是一个突发事件。据负责该合资项目的中国铁路国际公司的经理称,西部快线公布这样的声明非常突然,而且很不负责任,并表示要不遗余力地维护中国铁路国际公司的利益。他还补充道,这一单方面的声明违反了双方签署的合作框架协议,即未经一方同意,另一方不应公布相关的信息。

还记得2015年9月,中铁国际美国公司和西部快线联合公布,将组建合资公司,加速启动连接拉斯维加斯和洛杉矶的高铁项目。这个消息曾令国人兴奋了一阵子。因为连接拉斯维加斯和洛杉矶的高铁项目是中国在美国建设的第一个高速铁路项目这既是美国这个世界超级大国对中国高铁技术的认可,也将是中国高铁“走出去”的经典范例。

项目全长370公里,初期投资1亿美元,总投资额达127亿美元。这一项目已经谈判多年,本来计划2016年9月开工。但是时间才过了不到一年,美企就单方面取消了合作协议,善良的中国企业被美国“调戏”了一把。连路透社都称,西部快线公司的这一决定是对中国的重创。

美方的单方宣布,将对中国企业造成损失,这自不待言。如果合同不能履行,中国铁路国际(美国)有限公司前期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长期的准备将付之东流。这将严重伤害中国企业和中国人的感情。美国朋友如此出尔反尔,做出如此“狗血”行为,不顾自己的形象,不负责任,真是开了“国际玩笑”。中国企业理应感到愤怒。

实际上,美国也会因此造成损失。美国曾经是铁路方面的“先驱者”,被称作是“火车轮上的国家”,但是在高速铁路建设方面,现在美国已远远落后于中国、欧洲。中国高铁近年来实现了高速发展,在过去12年间建设了长达17000公里的高铁网络。“西部快线”是拉斯维加斯一家酒店和赌场开发商旗下的私营铁路公司,自2005年成立以来,一直致力于开发连接拉斯维加斯至洛杉矶高速铁路客运线路。

中国铁路国际(美国)有限公司是在内华达州注册成立的一家有限责任公司,该公司由各中国公司组成,即:中国铁路国际有限公司、中国铁路总公司、中国中车青岛四方有限公司、中建(美国)公司和中国铁路通信信号国际有限公司。本来中美两国企业合力推动,将使美国高铁实现“零的突破”。实际上这一高铁项目也已经谈判多年。现在,这个美国“零的突破”的项目最终能否成为现实,已经是未知数了。

需要指出的是,这个项目的最大阻力来自美国联邦政府。美国联邦政府规定,高铁列车必须在美国制造。这一要求是阻碍美国高铁发展的根本原因。美媒还报道,西部快线首席执行长TonyMarnell在声明中也表示,敦促政府应采取“更加灵活和实现的方式来支持高铁项目的建设”。其实,号称全球最民主的国家,美国对一些项目的管制是相当严厉的,对国外企业的排斥甚至到了令人惊讶的程度。任何这样的项目在美国都会受到很多管制。中国企业进入美国,要适应和熟悉美国的游戏规则。

中国的高铁整体实力已得到世界认可,中国领导人的“高铁外交”在许多国家和地区产生良好的反响。但是透过美国加州的高铁项目风波,可以看出,中国企业“走出去”过程中可能会遇到很多风险。在“走出去”过程中的风险、“走出去”后与当地的融合问题确实不容忽视,东道国出于保护其核心利益、核心技术、本地企业竞争力的考虑,会有很多各色各样的阻挠和限制,可能影响中国企业“走出去”的效率。

中国企业“走出去”有“五大迷局”:

一是政治壁垒,绝大多数发达经济体都有各种各样的市场管制,甚至比在国内的监管更加详细,其主要表现形式为各种“不公平”审查,随意否决我国的对外直投项目;

二是标准壁垒,“走出去”的中国企业只能被动适应既有的国际标准,在国际市场上缺乏话语权,从而大大增加了成本,压缩了利润空间;

三是融资模式困扰,我国的金融体制远远落后于现实需要,使得我国企业的设备和技术的优势无法施展,融资难、融资贵在企业“走出去”过程中问题最为突出;

四是知识产权困局,各国对市场的保护更多地转向新的壁垒方式,以知识产权特别是利用专利保护形成的壁垒已成为各国的重要壁垒手段;

五是绿色壁垒,进口国以保护自然资源、生物多样性,以及生态环境和人类的健康为由,对来自国外的产品实施苛刻的标准,以限制甚至禁止进口的手段和措施,达到保护本国产品与市场的目的。

如何破解中国企业“走出去”遇到的迷局?

一、了解当地法规,在“走出去”前要充分调研不同国别的法律体系及各国技术和市场准入标准,对市场潜在风险进行充分预警。

二、培养高端人才,包括利用本地化的人才,注意制定人力资源战略规划,注重培养国际化管理队伍,储备人力资源,通过内部培训和外部招聘等多种形式,培养通晓国际惯例及熟悉国外经济、政治、法律、文化的复合型高级人才,不断地进行能力建设。

三、抱团合作,携手合作、优势互补,在国际市场上打品牌,形成对外投资协同效应。

四、完善金融服务,政府和国内金融机构都应该消除境外投资所有制的限制在境外投资审核的范围中,资金的扶持和国家资源的获得应该得到公平公正的待遇,为企业“走出去”创造便利条件。

只要在“走出去”之前,把功课做足,在物质、人力资源、法律、风险预期、精神层面做好充分的准备,做到“有备无患”,中国企业就能够在国际市场站稳脚跟,就能把“鸭子”真正“煮熟”,真的“煮熟”了,“鸭子”想飞也飞不走。像加州高铁这样的项目,即便是“飞走”的鸭子也会“飞回来”。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