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痛定思痛,大雨呼唤海绵城市

来源: 中国网 | 作者: 王晓博 | 时间: 2016-07-29 | 责编: 王晓博

痛定思痛,大雨呼唤海绵城市

文|杜少中,盘古智库学术委员、北京环境交易所董事长,来源于“巴松狼王”公众号

一段时间了,最重要的国内新闻莫过于是各处的洪水了,每天整个东部几乎都是雨,尤其是城市内涝。作为一个好事儿的环保人,每天脑袋里也全被水占领了,想说的话今天就跟着雨水泛滥一下。

说起这雨水,让人又爱又恨。中国很多地方特别北方严重缺水,所以才有一堆引水工程,当今最具代表性的当属南水北调,水是生命之源,水是宝贵的,咱不能不爱。可这水灾造成损失直接就得丢命丢钱,防洪抗洪又得人力物力大把大把花钱,引水买水还是得要人要钱。所以很多人说,这天上下的不是雨,是钱。只是这雨下得太不听话,不是一下就大,就是遍地开花,费半天劲修的水库里,留不下多少水。这可怎么好?

今年多个城市內涝,很地方都发出了排水系统不给力的感慨。其实,城市排水系统一直就有雨污分流的说法,这就是摆明了告诉人们,不能是水就得靠人工管网,下水道就是“下水”道,它就是污水要去的地方,污水经过处理后才能进河道。而雨水则不同,它直接可以是补充地下水、城市景观用水,生态用水的重要来源。

雨停的间隙,北京阳光似现,我发了一段文字和几张照片,说是轻松为一下。美丽的森林氧吧洛阳白云山,“中原山水,斯为最盛”。这里一山出三江,地跨长江、黄河、淮河,平均海拔1800米,有动物204种,植物1991种,景区内森林覆盖率达98.5%,盛夏平均气温18℃,最高气温不超25℃。有人说这和雨水的主题好象没什么关系,其实不然,洛阳白云山是一个几乎没有破坏的自然生态环境,靠自然的力量维系着优美,它很幸运,人类过去还没有能力破坏,但随着人类支配自然的能力越来越强大,白云山以后的命运也不一定永远幸运,它一旦全是人工堆砌的痕迹,还能不能保持如上美景就不好说了。

再比如说北京,据史料记载,上个世纪50年代,地下水位只有-2米左右,北京有一个区叫海淀,可以说它就是因水得名,因为它过去几乎就是一块大湿地,听比我还大一些的人说,过去一铁锨下去土就是湿漉漉的,再挖就能见水,下点雨水就在地上汪汪着。现在地下水位是-30多米,如果是裸露的土地,下半天雨也一会儿就干。这听起来典型,其实类似现象绝不止是北京一个城市。百泉之城、一城山色半城湖,不都已是记忆了吗?

怎么能又不干,又治内涝呢?在保护原有的生态环境基础上,再保留一些季节河湖,让雨水有处可去,应该是不错的选择。但在大开发的年代,有个不礼貌但很实在的比喻,人们看见地就象狗看见了包子。只怕是准备了几块或几条地等雨,两年没下大雨,就迫不及待种上房子;第三年下大雨了,又准备几块或几条地,又两年没下大雨,又种房子......,如此循环,你怨得着天、怨得着雨吗?天赐之水,得水得财,弄成灾祸,谁之过?

如何变害为利?还以北京为例,四年前7.21,一场大雨,到北京看海成了网上疯传的段子,其实不是段子,那场雨后的北京就是到处是“海”。以至于今年雨刚一下,又有人拿出老照片来吓唬心有余悸的北京人。今年721早上,我正好去参加一个会,坐地铁前往,下来1公里步行,雨太大身上湿了不少,回来干脆打个车吧。一上车司机就告诫我:咱们能走到哪儿是哪儿,走不了您就得下来。今天二环、三环、四环全线封路,地铁多条线路停运,我拉完您这趟收工回家了。我说,没这么夸张吧。他说,不信你看,这都是司机们刚发过来的信息和图片。我一看不是当年的就是其它地方的。于是我说,你放心走吧,咱顺利到达没问题。

确实,不了情况的人真的想不到,在今年的大雨中,北京表现不俗,这其中的奥秘在哪儿,北京到底发生了什么?据北京新闻报道,入讯强降雨,北京有惊无险。有赖于2012年以来,全市建成十几处湿地公园,105万亩平原林地,可蓄水1.1亿立方米,相当100个昆明湖的蓄水能力。以香山公园为例,建成雨水收集利用系统,每年收集雨水2万多吨,供6万平米绿化面积和一处水冲式公共卫生间全年用水,公园花卉一半用水。还有京西石景山境内,原来有个大沙坑,以前没有很好利用,估计也是盖房子填坑处理太费劲,现在建成了一个大蓄水池,这次大雨也派上了用场。

这就叫吃一堑长一智,傻子也不能老在一个地方摔跟头。也叫痛定思痛,大雨呼唤海绵城市。

北京的年降雨量400-600毫米,当然不多,但如果真能充分收集利用,也会大大缓解集中雨得防涝,平时干得抗旱的被动局面。在环保圈儿里,说起修复生态环境,有一种极端的说法叫要想生态环境好得“刨马路、炸水库”。其实说的就是,城市路面过度硬化,不利于地下水的补充,当然也不利于防涝。集中修了大水库,虽然可以调控一部水情,但如果造成河水断流,就会影响流域生态环境。

城市严重缺水,自然就得想节水的招儿。说到这儿,想起当年昆明湖修复工程,一听说湖底要砌衬,一些“砖家”就忽悠媒体,说这是破坏生态。其实这里面就是这儿点儿事,湖底砌衬把水挡住了,当然不利于周边的生态环境,但是往湖里放水如果根本不设防,湖底下是个沙漏,那就是把密云水库直接接过来,也补不完长年亏损的地下水啊。

一方面是严重缺水,一方面是天上送来水,又让它经过硬化的路面白的流走了,你说这是不是脑袋进水了?所以,必须完善城市的河湖网络、湿地、林地等集水系统,让补充地下水成为常态。有人说,海绵城市只能是应对常态下的自然生态系统,洪水是非正常情况下的,没错。没有常态的正常,怎么应对非正常的情况。现在很多城市都不只是雨季内涝一个矛盾,而是在越来越干和有雨就涝的自身两极分裂中挣扎。海绵城市可以补充地下水、有利于城市生态修复,还可缓解洪涝灾害,这样的环保举措理当支持、力挺。北京近几年的实践虽然是初步的,但是有益的,起码告诉人们,这招儿行。别的城市是不是可以试试,咱几年以后见!

就说这些吧,如果说得不对,就当我脑袋进水了。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