轩传树等:大选时刻,美国缘何“吹起社会主义风”
在美国大选中,主张社会主义的桑德斯一时间风生水起,赢得一大批选民尤其是青年选民的关注与拥护。这种现象对一个长期被视为“社会主义例外”的国家来说,似乎有些“反常”。
今年美国大选有一道“风景”引起了人们的关注。主张社会主义的伯尼•桑德斯“横空出世”,他在2月新罕布什尔州的初选中一度击败了政治豪门希拉里•克林顿,爆出冷门。桑德斯因其不一样的政治主张,赢得了一大批选民尤其是青年选民的关注与拥护。
不少人不禁要问:在一个长期被视为“社会主义例外”的国家、一个20多年前还宣称“历史终结于自由民主主义”的国家,为何有那么多人赞成社会主义主张?是这位波兰犹太后裔唤醒了美国民众并将他们推向社会主义,还是社会主义火种一直就在那儿,桑德斯只是一个播火人?因桑德斯而出现的在资本主义美国“吹起社会主义风”的现象应如何看待?
“社会主义”主张为何受美选民欢迎
在美国政治生态中,长期以独立身份参与政治活动、在总统初选前才投入民主党阵营参与竞选,自称社会主义者的桑德斯,按理说,无论在媒体形象上还是在政治身份上都很难占据优势。但他就是实实在在地受到很多美国人的关注和支持。
这是为什么呢?
首先,金融危机加剧贫富分化,美国国内反资本主义情绪高涨。
上世纪80年代以来,美国为走出经济滞涨,大力推行新自由主义经济政策,这在给美国资本主义经济运行注入新活力的同时,也造成了资本主义自身更加深刻的矛盾,最终演变成一场更加深刻的经济危机。
为应对危机,奥巴马政府在国会授权下对经济进行干预,实施了包括最大规模的经济刺激计划、对华尔街进行再监管、普惠医保法案等一系列在当时舆论看来已经“社会主义化”了的措施,以恢复金融市场的有序运行和美国经济的活力。但实际效果并不明显。
美国要真正走出危机,需建立一种在国家和企业层面上的新的经济治理模式,重新调整政府和企业的角色,使之有利于劳动人民。“占领华尔街”运动便是这种变化的重要表现之一。人们也逐渐认识到,美国是世界历史上最富有的国家,也是世界主要发达国家中贫富分化最严重的国家。原来自称自由主义者的美国人开始拥抱社会主义,且人数与日俱增。2011年,皮尤调查显示,30岁以下的美国人中有49%积极看待社会主义,对资本主义积极评价的人有47%。2015年11月《纽约时报》民调显示,56%民主党人称自己对社会主义持正面评价。
朝向社会主义的趋势并非由桑德斯竞选所引爆,他们已经在那里。相反,是金融危机所导致的贫富差距扩大以及在“占领华尔街”运动中所表现出来的民心、民意,为桑德斯以社会主义为名参加民主党总统候选人竞选并有所斩获注入了动力。桑德斯的批判和主张也呼应了美国民众的内心关切。他在竞选演讲中不断用“运动、“革命”等话语来定位自己参选,迎合了美国社会普遍存在的“愤怒”“不信任”情绪,容易引起共鸣,并换来选票。
其次,世界社会主义发展形势一定程度上影响着美国政治走向。
从包括美国在内的世界社会主义运动史来看,社会主义运动与其说是受物质多寡影响,不如说同经济危机所带来的贫富差距拉大更为直接相关。换言之,当资本主义生产关系成为社会生产力发展的严重桎梏时,社会主义运动就会到来。这也是影响美国政治钟摆走向的一个重要原因。
上世纪30年代富兰克林•罗斯福推出的包括国家干预经济、救济穷人、加强社会保障等在内的一系列“新政”举措,以及60年代林登•约翰逊施行的名为建造“伟大社会”的医疗保险计划,就是为应对危机、缩小贫富差距。这些政策措施都曾被反对者贴上“社会主义”标签,也确实给劳动人民生活带来一定程度的改善。但这些措施是在国内社会不满和工人运动愈演愈烈的情况下颁布的,也是迫于世界社会主义革命形势和社会主义建设成就等外在压力的结果。
上世纪80年代以来,整个西方政治钟摆右转,尤其是苏东剧变后,世界社会主义进入低潮。现在,日益深化的金融危机宣告新自由主义的破产,一些欧洲社会民主党开始明确提出“重新左翼化”的斗争目标,日新月异发展的社会主义中国更是在经济实力、制度规则和价值文化等各方面开始对世界产生吸引力。因此,在此时代背景和国际环境下,以民主党身份参加总统竞选的桑德斯高扬社会主义旗帜,主张以丹麦、瑞典为榜样,循着罗斯福“新政”和约翰逊“伟大社会”思路对美国现有经济、政治体制进行改革,更能得到一些选民的支持。
“社会主义风”会带来美国政治走向重大变化吗
当今美国社会主义之所以“意外”崛起,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社会主义风”能否带来美国政治的重大变化呢?
首先,桑德斯的“社会主义”与其称为社会主义,不如称为改良主义。
桑德斯确实一直关注美国的经济不平等和金权政治问题。2010年,他在参议院发表长达8个多小时的演讲,以抗议共和、民主两党就富人减税法案达成协议,并因此成名。在这次总统初选过程中,他直接以“民主社会主义”来表述自己的政治理念。
但桑德斯始终主张的,是在现有的以资本主义市场经济和两党政治垄断为基础的资本主义制度框架内给予工人阶级某种改善。他承认美国“选民并不缺乏发动政治革命”的意愿,也认识到并利用了美国社会反资本主义情绪的发展,但他并非试图依靠独立自主、波澜壮阔的工人运动及其政党来改变美国的现实局面。他所谓的“社会主义”,不看委内瑞拉,也不看古巴等,而是要以丹麦、瑞典为典范,要从罗斯福“新政”中汲取灵感和力量,走一条与之相似的道路,重建福利主义国家。但无论是被其奉为典范的丹麦、瑞典,还是被其视为灵感之源的罗斯福“新政”,其所建立的福利制度都已在过去20多年里被慢慢取消或风光不再了,现在实际奉行的是更为严厉的紧缩措施。
桑德斯只是美国社会开始向左转背景下,相比如今已经共和党化了的主流民主党人更为激进的“新民主党人”,是不公正资本主义政治经济秩序倒逼出来的改良主义者。他主张的“社会主义”不是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社会主义,而是欧洲“民主社会主义”与美国上个世纪罗斯福新政、约翰逊社会改革的混合物。
第二,桑德斯的社会主义很难由口号走向现实。
几乎所有严肃的观察家都相信,桑德斯当选总统的可能性微乎其微:主观上,虽然社会主义传统在美国一直存在,但社会主义思潮在美国并没有多大的市场,美国人所关心的是贫富差距问题,是教育、医疗和福利的改善,而非是社会主义还是资本主义这样的意识形态问题;客观上,美国两党制的赢家通吃体制限制了第三党势力的崛起,桑德斯被迫放弃独立候选人身份而投入民主党阵营,这种“根不正苗不红”的出身及其面向社会底层的竞选风格和竞选主张,会影响到民主党内大佬及其背后金主对他的判断,进而影响对他的支持和认同。美国大选其实既是民意和金钱的较量,也是运动和体制的博弈。桑德斯以社会主义之名点燃了美国底层民众的希望之火,赢得了一定的民意,但在竞选经费和党内大佬支持上,相比民主党内竞争对手希拉里处于劣势,而后者也会在面对美国普遍“愤怒”和“不信任”的社会情绪下,不断调整选举政策。
假设桑德斯当选总统,其执政后也恐难兑现自己的承诺。一是效仿丹麦、瑞典,用民主社会主义的方式来改善全民福利,需要雄厚财政支持,这在北欧这些小国也许行得通,但在美国如此体量的国家,能否行得通就成了一个问题。
二是在缺乏有组织的工人运动和直接挑战资产阶级统治根基的群众斗争的情况下,很难对美国既有的政治经济秩序“动手术刀”。此外,在西方政治体制下,任何总统、首相上台后都要面对回馈利益集团的竞选支持、国会的制衡、媒体舆论的制约等现实掣肘。美国作为西方发达国家的总后台,“其私人垄断资本控制国家政策和化解政府干预的能力堪称一流”。因此,美国总统不能兑现承诺是再正常不过的事。
如今一面在抨击华尔街大资本的贪婪和美国经济社会的不平等,一面反复强调“现任总统奥巴马已经做得非常好了”的桑德斯,即使上台也难比奥巴马走得更远。充其量,只是在“政治革命”口号上更为激进,在追求“社会主义”主观意愿上,走得稍微远一点。
第三,桑德斯的“社会主义”主张有其积极意义,美国社会主义的崛起将影响美国政治走向,也有利于改善世界社会主义舆论环境。
在初选中,桑德斯以社会主义为名获得广泛民意支持和强劲得票势头本身,已反映出美国资本主义内在矛盾不断激化的现实。它说明,美国民众开始对现状不满、对新自由主义资本主义失去信心,转而对社会主义产生好感并寄予期望。从这个角度来看,美国社会主义力量的崛起,在某种程度上可说是“对自1980年代里根开始的自由主义政策的反击”。即使结果上桑德斯可能未必胜出,他的民主社会主义竞选主张也“打开了一些本来被边缘化了的议题”,如如何缩小贫富差距、如何实现社会公平;他的竞选过程也开启了一次政治窗口,教育了人民,进而可能会在一定程度影响着美国未来总统及政府的政治走向。不管会否赢得总统选举,只要危机还在,桑德斯所代表的力量和观点就会继续存在和发展。这种力量和观点的持续存在,至少会促使民主党人或共和党人采取更为进步的立场,这对美国而言至少是朝公平正义的道路上迈出了一小步。
美国的现实问题,不可能通过一次选举就能解决。社会主义作为替代资本主义的一种崭新的社会体系,也不可能寄希望于一位主张“民主社会主义”的总统候选人的当选而实现。从资本主义过渡到社会主义必然是需要主客观条件的相互配合,需要基于特定政治经济结构条件下的阶级斗争一步步来完成的。
或许有人提出,美国历史上似乎没有过社会主义思想和实践。实际并非如此。美国所特有的经济、政治、文化条件,只能说明美国为什么没有苏联式的社会主义、没有其近邻南美地区式的社会主义、没有原本属于其远亲的欧洲式社会主义,而不能简单地得出美国社会主义例外论。美国历史上,作为运动的社会主义并不成功,但各种社会主义思潮和具有社会主义性质的改良运动却一直存在。在改良过程中美国经济社会得以发展,人们生活得到改善,而且更重要的是,留下了对社会主义的美好记忆和思想遗产。从这个角度看,社会主义传统在美国历史进程中是发挥着推动作用的,说“美国没有社会主义”是不符合唯物主义观点的。
(作者为上海社会科学院信息研究所国外社会主义研究中心主任、研究员)
来源:上海观察网 2016年6月6日
文字:轩传树等 | 图片: | 编辑: 马蕾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