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北京8月30日电 (记者 丁栋)中国社科院金融研究所30日在北京发布的《融资租赁蓝皮书:中国融资租赁业发展报告(2015~2016)》显示,截至2015年底,中国融资租赁企业总数约4508家,融资租赁合同余额约44400亿元人民币,已成为全球第二大租赁业务国。过去三年来,全国融资租赁业务总规模的复合增长率超过50%,其增速在金融行业中处于领先地位。
蓝皮书指出,2015年,国务院出台促进融资租赁发展的意见,支持自由贸易试验区开展金融开放创新试验,上海、天津、广东等出台一系列优惠政策,促进区域融资租赁业集聚发展。从区域分布来看,全国7个地区融资租赁企业超过100家,其中上海2015年上半年租赁公司数量从545家增加到987家,增幅超过80%。
报告指出,融资租赁业作为中国金融版图的“朝阳产业”,在产业结构调整优化、制造业转型升级、发掘社会闲置资源、释放有效需求和促进金融市场完善等方面将发挥重要作用,可以成为新常态下中国产业转型升级的有效手段,未来面临“一带一路”、“中国制造2025”和互联网+等战略带来的发展机遇。
“据估计,‘一带一路’未来10年的基础设施投资需求达8万亿美元,巨大资金缺口对融资租赁业务提出了新的需求,”蓝皮书指出,“一带一路”战略实施为融资租赁企业开拓国际市场,开展跨境兼并,培育跨国租赁企业集团等提供战略发展机遇。
与此同时,“中国制造2025”战略提出,支持制造业企业建立金融租赁公司等金融机构,开展“产融结合”相关试点,通过融资租赁方式促进制造业转型升级,以高铁、太阳能、风电、民用飞机、船舶、海洋工程、大型成套设备等为代表的中国高端装备制造业,将逐步向国外市场发展,融资租赁业将为中国制造业的转型升级战略提供强大的资本后盾。
蓝皮书进一步指出,融资租赁行业借力“互联网+”创新发展,一方面有助于打破传统行业的信息不对称,使金融需求及租赁需求得到有效匹配,另一方面,“融资租赁+互联网金融”将催生出更加专业化发展模式,加快资金融通、提高资金使用效率。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