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智库中国 > 2016智库中国 > 智库动态

徐月高:党建智库怎么建

来源: 人民网 | 作者: 王琳互动 | 时间: 2016-10-08 | 责编: 王琳_观点

2015年中办、国办印发了《关于加强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建设的意见》,对建设中国特色新型智库作出了全面部署。习近平总书记今年3月23日对全国党建研究会做出重要批示,明确要求全国党建研究会要“发挥党建高端智库作用”,这对于加强和深化党建研究是一个重大的机遇,具有重要意义。

对于加强新形势下的党建智库建设,笔者有以下几点初步思考。

整合智库资源。握指成拳,才有力量。建设高端智库,必须掌握高端资源,特别是高端智力资源。只有掌握高端的机构资源、高端的人才资源,才能取得高端的研究成果。党建高端智库发挥在党建研究领域中的“领头羊”作用,在凝聚整合研究资源上具有独特优势。着眼于高端定位,打通“条条”与“块块”之间的壁垒,消除部门、区域、学科、机构相互之间的屏蔽,有效整合党政部门、党校系统、科研院所、学术团体、高等院校,以及社科研究基地等资源,推动党建智库要素跨部门、跨领域、跨地区聚集,避免智库“孤岛”,促成智库“群岛”。借鉴国际成熟的经验,立足党情、国情,完善党建智库组织架构体系,创新智库内部治理结构和组织形式,加快形成灵活高效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面向全国合理布局研究基地,统筹配置研究资源,搭建高端研究平台,完善区域布局、专业布局、层级布局,避免分散封闭、交叉重复的现象,杜绝同质化、碎片化的问题,从而实现智库资源配置的集成创新。

注重协同研究。在全面从严治党深入推进的新形势下,随着党的建设理论和实践的深化拓展,党建领域的重大问题越来越显示出其鲜明的全局性、综合性、整体性、复杂性,涉及的方面多、层次深、覆盖广。对这些问题的表现形态、原因诊断以及解决路径的思考,不能仅仅局限于某一个或某几个学科的视角,而要依赖于尽可能多的不同学科的同时介入,相互协作,联合攻关,凝聚各方智慧。当代智库的一个显著特征,就是开展多学科、跨学科协同研究,国际著名智库的重大研究成果大都是通过“联合作战”取得的。因此,学科协同是智库进行决策研究时奉行的一种基本方式。一定意义讲,方法决定质量。在强调学科协同的同时,也要注重研究方法的综合应用。目前要强调引用定量分析、统计分析、模型分析、大数据分析,以提高咨询研究的科学性,从而推出更多的原创性成果。

突出专业特色。当前,全面从严治党进入关键时期,党的执政环境和所处的历史方位正在经历深刻变化,治国理政面临的风险和考验集中显现,如何不断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和执政水平,增强拒腐防变和抵御风险能力,使党始终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坚强领导核心,迫切需要加强党建领域的高端智库建设,着力提高专业化水平,在服务党和国家战略需求、服务中央决策上发挥引领作用。搞好党建高端智库建设,必须有担当有格局有谋略,关键是要坚持走专业化路子,在瞄准前瞻性、着眼应用性的基础上,突出专业性,彰显大智慧。要强化问题意识,坚持问题导向,紧紧围绕党的建设重大理论问题研究、重大现实问题研究、重大实践经验总结,自觉聚焦“题眼”,精准发力攻关,推进理论创新,加强对策研究,形成“人无我有、人有我特、人特我精”的专业优势。

加强智库与媒体互动。智库与媒体相对独立,功能定位不同。但两者都是智慧高地,之间具有兼容性,完全可以融合发展。就成果的传播力而言,现代智库具有一定的媒体功能,因为智库生产的智慧产品,需要影响社会,不可能也不应该自守“斗室”。就传播的影响力而言,媒体也有一定的智库功能,特别是一些媒体的“内参”可以发挥更大作用。有人这样打了一个比方:智库是不叫媒体的媒体,是“亚媒体”;媒体是不叫智库的智库,是“亚智库”。为此,党建高端智库一方面要开发自办媒体,如要报、出版物等,还要积极搭建网站、微信、微博等新媒体平台;另一方面要注重利用好专业化媒体和社会化媒体的影响,加大智库成果的推介报道力度,不断扩大和增进社会认同,为公共决策增强群众基础。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