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探讨运行机制,注重协同创新
建设科技智库,应该发挥在重大选题、组织策划、咨询形式、专家队伍建设等方面核心引领作用和在决策理论、方法和数据、平台建设中的关键支撑作用,推动学术交流平台,资源转化平台、信息汇集平台,成果发布平台的互联互通,形成扁平高效, 资源共享的科技智库发展格局。
中国科学院科技战略咨询研究院研究员刘海波分析了循证决策范式与智库功能发挥等问题,“基于证据做决策”是决策研究和实践的基础性共识,有三种性质的决策:操作性决策、趋势性决策、愿望性决策,政策质量注重有效性、效率性、统合性、 时效性、发展性。 中国自然辩证法研究会青年工作委员会主任、中国人民大学哲学院教授刘永谋指出,通过智库形式影响公共政策的走向,事实上是知识分子要分享公共决策权利中的建议权;科技智库是让中国科技知识分子发挥作用的一个很重要的形式,主张在中国适度推进渐进式技术治理模式,减少决策失误。 北京系统工程研究所副总工程师李立伟认为,科技智库的发展一定要紧密结合社会需求,要充分注意协同创新,定性和定量相结合,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结合,跨领域、跨学科,落实“小中心、大外围”的方针,建立公共的信息交流平台,注重评估和反馈。
中国航天系统科学与工程研究院部门总工程师潘坚提出,在决策者和智库之间要建立辩论机制,让世界各界的智库不同的观点都亮出来,举行听证会,正反两方面观点都要有。 中国人民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发展与评价研究中心副主任、哲学院教授王伯鲁从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角度指出我国的司法解释应该有一个适度的宽松,以此给“双创”留下一定的空间;要高度重视调查研究,注意科技前沿的法律空白,高新技术研发领域潜在着许多风险,迫切需要法律上强制约束或者限制,技术研发者要有道德自律。 北京自然辩证法研究会秘书长孙涛提出科技智库的建设应该加强对青年科技人才力量的关注,鼓励青年人努力实现重大科研突破,促进他们更快的成长,要加强科技社团方面的体制和机制的创新。
三、突出北京特色,建设高水平科技智库
北京要建设国家科技创新中心,应加强科技智库建设,突出思想性、创新性、专业性、前瞻性、针对性。建设高水平的北京科技智库,要有特色、有成效、有方法、 有品牌、有品位。 中国科学院大学人文学院教授孟建伟强调,北京科技智库同中央有些差别,应该结合北京的实际,考虑北京的特点,协调中央和地方的关系,适合北京的特点服务于北京;把握科技创新与文化创新的双轮驱动问题,立足于产业,最终实现产业的优化升级与生产力的解放。 中国自然辩证法研究会副秘书长、北京师范大学哲学学院教授董春雨认为,智库的针对性很强,需要头脑清醒,需要配套的完善性,保证政策实施的连续性与综合性;智库对提升公众的科技素养要做很多工作。 中国航天系统科学与工程研究院总体部部长刘大鹏指出,智库做的工作就是要使一个系统从不满意的状态提升到满意状态,找到它的路线和方法,要有开放的心态,不但要有理论,也要有工具,需要具体实践。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