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网11月14日讯(记者 王琳)由“一带一路”智库合作联盟、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与义乌市人民政府联合主办的“2016中国(义乌)丝绸之路经济带城市国际论坛”在浙江义乌举行。澳大利亚前总理陆克文,坦桑尼亚前总统本杰明•威廉•姆卡帕,吉尔吉斯斯坦前总理卓奥玛尔特•奥托尔巴耶夫,波兰前副总理兼财政部长格泽高滋•科勒德克,葡萄牙前外交欧洲事务部部长布鲁诺•玛萨艾斯在内的多位国内外政要、外交使节、城市代表、专家学者、商界人士近400余人出席本次论坛。在下午的分论坛二应对贸易的新形势,推动贸易的便利化上中央党校国际战略研究院教授赵磊发言如下:
第一,现在“一带一路”究竟有多少国家,现在这个概念在泛化,分为丝路沿线国家、丝路相关国家。为什么这样提?因为“一带一路”丝路沿线国家大多属于新兴国家,包括市场份额、产能合作等等。但是丝路相关国家他们叫做高端市场,成熟市场中国比较看重的是品牌、是标准、是话语权。
“一带一路”的机遇是什么?现在强调优势的话,如果“一带一路”的优势还是强调历史优势、地理优势显然不足了,今天的优势就是能不能更精准的发现全球市场中的痛点,我提出“痛点经济学”,人们体验痛点就是市场的赢利点也是体制机制的完善点。比如说柬埔寨,柬埔寨电力全部需要进口,但是现在柬埔寨的六个电站,中国人进行了修建以后,解决了进口问题。
今年110家中国企业进入世界500强,1993年的时候只有3家,1993年的3家到今年110家,这是成长,但是还有痛点。比如说很多企业依然是低附加值的,工程类企业、能源类企业订单不少,但是忙活一年留给自己的纯利润太少。背后的原因和痛点就是有企业不一定有产品、有产品不一定有品牌、有品牌不一定有品牌价值。中国想提出自己的品牌和品牌价值,这是相互解决自身发展问题和痛点的过程。
捷克一家企业PPF,这家企业很有特点,金融市场很多是投资金融,但是PPF做消费金融,走到偏远的农村、乡下,但是中国的大金融公司和房子、投资金融贼官的大的项目,这也是痛点。中国的律师来说,比如说法律支撑,中国企业在海外很多,但是中国30万律师当中只有3000人能够处理涉外业务,能够处理双反、双保业务全国只有数十名,能够在WTO上述平台办理相关业务的不到20人,这就是痛点。
痛点就是市场的赢利点,换句话说也是体制机制的完善点。
“一带一路”合作过程中,我说是“两厢情愿、一拍即合”的过程。
第二,未来的“一带一路”的建设应该是重点发力。首先是重点区域,比如说东南亚、中东欧、中亚五国等等,在“重点区域”中找到“重点国别”,要找到发挥杠杆作用的重点国别,还要找准“重点领域”和“重点项目”,要精准发力,以上是“四个重点”。
重点领域,基建工程类项目,今年2月份有一所大学叫做皇家墨尔本理工大学,有一个中医药系,本、硕、博500个学生在这里学中医药,那个是“中医孔子学院”,中医药是好东西,但是中医药很难在欧美高端市场生存,为什么出现这个情况?这个系一点点剖析这个痛点找到解决思路和方案,比如说中医药标准化问题、原产地环境污染、药材污染问题。找到“通心工程”的标志性项目。
柬埔寨吴哥窟每年有很多游客,云南一个演艺公司去那里演延续国家最辉煌的历史文化,演给来柬埔寨旅游的200万欧美、日韩高端游客去看。
这样的项目有很多,需要我们去打造精品案例,2013年是提出之年、2014年是规划之年,215年顶层设计之年,2016年是精品案例打造之年。
什么叫做精品案例打造?
一是重资产项目和轻资产项目实现对接。
二是沿线中的物理联通和软联通相结合。软联通是文化、理念,中国人看待全球治理问题中的思路和想法,也要实现软联通,要把一些物理反应变成化学反应,现在“一带一路”中很多项目物理反应多一些,我们要打造一些化学反应。
说到底,“一带一路”要达成共识:
一是不能泛化,要边界清晰、内涵清晰。
二是打造属于“一带一路”的精品案例,在沿线国家起到示范效应、带动效应的案例,要多打造一些。
感谢各位。
评 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