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曹远征:处理当前债务问题和风险问题要靠改革开放

发布时间: 2016-11-22 10:13:32    来源: 中国网    作者:    责任编辑: 毅鸥

由中国人民大学国家发展与战略研究院、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和中国诚信信用管理股份有限公司共同主办的中国宏观经济论坛(2016—2017),11月19日在中国人民大学举行。

中国人民大学国家发展与战略研究院高级研究员 曹远征

中国人民大学国家发展与战略研究院高级研究员曹远征在论坛上做了发言。实录如下:

现在全球充满了不确定性,在这种情况下中国经济稳定增长变成人们关注的问题,特别是中国已经成为第二大经济体、第一大贸易体。我主要谈三个问题:第一,我们对宏观经济怎么看。第二,对下一步的问题究竟是什么问题,应该怎么理解?第三,借鉴中国历史经验看这些问题应该怎么办。

首先,我们的GDP连续三个季度是6.7%,很可能预示着经济基本到了L型底部了。其实核心问题不在GDP本身,而在两个指标:一个指标就是PPI,经过54个月后转正,这意味着企业销售在增长,还本付息能力在提高。第二,企业利润在14个月后转正。我们观察银行指标,银行坏账尽管同比在上升,但是环比在下降。这可能意味着杠杆在某种程度上得到稳定。宏观经济这样的表现,可能是中国经济告别两位数增长下一个台阶,尽管还有下行压力,还有波动,但是看到第二个台阶基本找到,而且站住了。如果这个判断基本成立,宏观政策就应该是这样,过去靠需求方面刺激政策稳定增长的必要性至少大大减少,至少不需要大规模刺激。这时候应该更多的考虑,如果今年讲供给侧改革的话,“三去一降一补”,可能宏观经济创造了这样一个条件,改革的问题提出来了。供给侧改革其中一个就是技术进步,技术进步是随机性的现象,不知道发生在哪,什么时候发生,唯一可以做的就是管理好,通过改革使结构改善。

第二,我们当前风险是什么?怎么改?“三去一降一补”核心问题是三去——去库存、去产能、去杠杆,这两个是有矛盾的。我们关注到中国所有高杠杆部门几乎都是产能过剩的,去产能毕竟和去杠杆相关联,如何把握这两者的关系,就变成未来宏观调控的核心问题。在宏观上要降成本,监管现在看到价格在上升,去年GDP平减指数是负的,今年转正,所以通缩风险化解了,但是并不意味着去产能问题得到解决。去年去产能是积极的进展。中国钢铁产能是11.3亿吨,去年去了产能到8亿吨,价格稳住以后企业开始盈利,但是看今年情况,一旦盈利,一些产能重新投入生产,价格又下降。就是去年去产能没有实际性去产能,就是把这些产能关了,但是在物理层面没有消失,在资产负债表上没有取消掉。于是有死灰复燃的可能性。如果说现在宏观经济基本稳定,不需要大规模刺激政策,应该进行这样一个资产负债表的重组工作,使这些产能真正的去掉。我们有一个测算,如果中国钢铁是8亿吨产能可以盈利的话,我们是可以维持这个产能的,我们注意到中国钢铁生产成本除了生铁高于全球平均水平以外,其他品种几乎都是低于全球平均水平,理论上中国钢铁工业是有竞争力的。如果一些产能去掉,这个竞争力可以得到体现。中国钢铁人均存量6.1吨,日本41吨,英美发达国家20多吨。在中国城市化过程中不要说达到日本,就是达到欧美一半的水平,就需要上百亿吨的钢铁,这个就需要很多年。日本现在钢铁年产量一亿吨左右。因此我们要痛下决心把产能降下来。所以现在是通过去产能使得企业盈利,从而为去杠杆创造条件。

第三,其实杠杆问题不是发展中国家的核心问题,核心问题是负债问题。通过银行的办法能比较便宜的动员社会要素,包括利差控制,包括等等在产业政策中都选择,核心问题是负债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债务是否可持续,判断指标有几个:一个是中国国有企业负债非常高。第二,中国政府负债率,监管中央政府负债率不高,但是地方政府负债率非常高。于是大家说债务风险无外乎是企业债务,特别是国有企业债务风险,然后是政府债务特别是地方债务风险。根据国家审计署的审计,中国地方政府债务48.85%是发生在2008年前后,期限错配非常严重,经常靠借新还旧,期限错配是最大的风险,而且明年上半年又是还债高峰期。第二,中国政府债务还有一个特点,大部分是发生在基层,如果你看国家的数字就会看的很清晰。要解决企业债务问题就要解决国有企业债务问题,要解决政府债务问题就要解决地方政府债务问题。如果是地方平台都是政府承担有责任的话,那中国政府债务率就是非常高,这个是全球关注的问题。

在2012年央行研究报告可以看到,说银行坏账80%都是政府行为,跟国有企业、跟政府操作不当有关系,因此政府需要注资。现在的国有企业虽然垄断,但比起当年有很大的改善。因此,我认为,金融危机并不可怕,如果操作得当,可以把危机变成改革,中国有操作经验。

我们在1998年亚洲金融危机期间把危机转变为中国改革的动力,使中国国有经济,以及金融行业进行了重大调整,而这个重大调整恰恰是中国能成功应对或者躲过2008年金融危机的制度基础。中国银行业至少在2008年危机当中没有受到大的伤害,跟1998年以后的整个改革是高度相关的,那时候是重大的资产负债表重组。

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借鉴当年的改革经验,我想过去30年中国经济增长靠改革开放,今后中国经济可持续发展也要靠改革开放,对当前的债务问题和风险问题的处理依然依靠改革开放。

评 论

中国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