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高培勇:用“比对”的思路和“专业”的态度谈宏观经济

发布时间: 2016-11-22 14:07:59    来源: 中国网    作者:    责任编辑: 毅鸥

由中国人民大学国家发展与战略研究院、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和中国诚信信用管理股份有限公司共同主办的中国宏观经济论坛(2016—2017),11月19日在中国人民大学举行。

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财经战略研究院院长 高培勇

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财经战略研究院院长高培勇教授在论坛上做了发言。探讨了要强调稳增长和防风险的双底线,需要强调“比对”以及“专业”。实录如下:

从去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之后,整个宏观经济政策的布局和操作是在经济发展的新常态背景条件下进行的,我们所举的旗子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现在站在2016年年末,并且很快就要迈入2017年,我们需要做的事情肯定是这样的。

在这样的背景条件下,在2016年我们做了一些什么?面对2017年,我们应当做些什么?

2016年以来,我们整个宏观经济政策做了很多方面的调整,比如说在财政政策上,我们一方面扩大政府支出,一方面实施减税,同时也增加了财政赤字。在货币政策上也有一些安排。

我们必须承认,我们已经进入了经济发展新常态,强调的是要实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从理论上讲,我们的宏观经济政策操作是要有所区别于以往的宏观经济政策的操作路线。

问题是该如何去操作?中央经济工作会议认为,要在适度扩大社会总需求的同时,着力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既然主要矛盾在供给侧,所解决的主要问题也要落在结构性改革方面,不管是回顾2016年还是前瞻2017年,都要做要比对,过去我们是怎么做的,现在我们应该做哪些调整。如果没有这种比对的意识,我觉得很可能我们会不由自主的重复以往的操作,结果到头来就发现,虽然我们背景变了,虽然我们举的旗子变了,但是我们做的生产是过去多年反复做的事情。这是第一。

另外,专业。最近,在经济下行压力逐渐加大的条件下,经济学界有一种很大的声浪,就是说我们还可以进一步“放水”。表现在我的专业领域就有这样的说法,中国财政赤字即便今年达到3%,但是还是远远不够的,可以进一步扩大。我深知看到有人这样主张,说即便扩大到财政赤字占GDP的10%都是没有太大风险的,都是可以实施的。这就牵涉到一个问题,究竟我们的财政目前是什么状况?比如说赤字,今年中国的财政赤字名义上是3%,决算的时候肯定会突破3%。新实施的预算法所覆盖的是四本预算,包括一般公共预算、政府性基金预算、社会保险基金预算、国有保险金预算,这是新老预算法之间最大的差别。目前我们说1.8万亿财政赤字占GDP3%,只是一般公共预算赤字,如果稍微拓展一点,说另外三本预算是什么状况呢?政府性基金今年发行了4000亿专项债券,这4000亿专项债券是不是政府信用基金赤字呢?肯定是算的!

第二,刚才我进来的时候正好听到在讲债务问题,地方债置换,到目前为止今年已经发了5万亿,这5万亿的地方债的置换,按照国际通行做法当然不计入当年赤字,但是有前提的,就是以往曾经计入过赤字,每个国家国债余额,往前追溯是理念财政赤字的累计,以往计过财政赤字。但是联想到2015年之前中国地方债从来都是“私生子”,从来是不被认可的,老预算法明确说地方债是不能列赤字的,以往没有列过赤字,现在却需要进行置换,这就有了问题。原来是“私生子”,现在要“上户口”了,它的赤字效应该怎么去考虑?这是一个很大的问题。未来计算中国国债余额的时候,会发现中国政府以往历年财政赤字累计,缺了一块——就是十几万亿的地方债,在计算国债余额的时候会突然多出来。

第三,今年以来通过发改委,通过国家开发银行发行了一种金融债券,最后形成产业发展基金的一般建设性支出。8月底,已经是1.8万亿,9月份、10月份还没有新的数字,这笔债大家理所当然地列入到总债务率当中,但是肯定没有把它当做国债,但起码它是准国债。因为这个债明确规定财政是要贴息的,财政贴息的比例高达90%。从财政贴息这个角度,这笔债是中央政府要负责确保的,而举债、不举债最大的关键点就是利息该不该包含在内的问题。如果是零利率,就是我希望借无限的债,只有利率是支撑债务最根本的机制所在,这个因素是不是要计入到系列当中去呢?还有,目前各地在兴起的PPP,三个P当中其中有一个P是政府资金。政府资金从何而来呢?那一定是通过发债得来的。所以如此债务规模,放在和GDP比值上,按照今年70万亿GDP计算,大家不妨算一算这个比例是多少。

因而,讨论中国宏观经济问题,特别是讨论中国宏观经济政策问题,我觉得我们真得强调“专业”的门槛。我们需要的是真正学有所长,真正能解决问题的政策判断和政策分析,绝不是漫谈者和票友。什么地方都可以说上两句,这显然是不行的。特别是在我们这样一个层面上,因为我们所说的每一句话,在决策者看来都是专业水平的最高代表者,我们所从事的经济学研究,在宏观经济政策研究层面上不属于学术问题,或者更多的不属于学术问题,而属于人命关天的政策建议。一旦被采用,那就有可能对中国实际经济运行直接产生影响。

所以,我们回过头来回顾2016年宏观经济政策操做安排,并且前瞻2017年宏观经济政策布局的时候,适当的强调一点比对,一定要比照过去的操作方案而有所调整,适当的强调一种专业,更多的注重宏观经济政策本身运行的规律性,这是我们当下要注意的。

评 论

中国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