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智库中国 > 2016智库中国 > 智库动态

法智库提出定义中产阶级新方法

来源: 中国社会科学报 | 作者: 王晓真 | 时间: 2017-06-28 | 责编: 毅鸥

发展中国家中产阶级的兴起,使人们再次关注和思考如何定义和判断社会阶级。6月13日,法国国际关系研究所(IFRI)发布研究报告《定义发展中国家的中产阶级:以南非为例的定量视角分析》(Defining the Middle Class in the Global South: A Quantitative Perspective from South Africa)。该报告分析了当下的中产阶级定义方法以及这一定义在发展中国家的适用局限,并基于对南非社会阶层的调研,重新提出一套定义中产阶级的方法。

多层次细分中产阶级

衡量人们是否步入中产阶级的标准有哪些?是收入、职业还是教育?是家庭背景还是所居住的房子及其周围环境?报告认为,或许这些都是决定因素,因为它们都影响着人们的经济安全感和自我满足感。成为中产阶级首先需要摆脱贫困,这意味着要能够负担得起当下以及未来的基本生活所需。实际上,正是这种信心使得很多人自我定义为中产阶级。这种信心关乎他们决定把钱花在何处、制定何种中长期计划,以及如何应对负面问题。然而,在发展中国家,要对稳固的中产阶级下定义,无论是从概念上还是从经验上都面临着挑战。

德国全球与地区研究所(German Institute of Global and Area Studies)研究员西蒙·斯科特(Simone Schotte)、南非开普敦大学附属研究员罗科·兹扎米亚(Rocco Zizzamia)、开普敦大学教授默里·雷布兰特(Murray Leibbrandt)在报告中表示,尽管中产阶级这一概念十分流行,但并没有一个能被普遍接受的、绝对的定义,对这一概念存在着很多不同的解读。以南非为例,根据所依据标准和定义方法的不同,其中产阶级人口所占比例会呈现出很大差异,会有16%—60%这种大跨度数据出现。这些定义中有很多或是把中产阶级定义为收入分配的中间阶层,或是定义为处在每天2美元的国际贫困线以上的人群。这些划分标准其实都会将部分可归类为贫困的人口涵盖在内。

根据这些考量,该报告提出了一个多层次的阶级模式,并提出这一模式更加适用于新兴国家和发展中国家。该模式先将社会分为三个阶级,即贫困阶级、中产阶级和精英阶级。在此基础上,又对各个阶层进行细分,在贫困阶级人群中,根据摆脱贫困可能性的不同分为长期性贫困人群和暂时性贫困人群;在中产阶级人群中,将滑落至贫困阶级风险较高的一部分与那些经济上更加稳定的、“真正的”中产人群分离开来,称之为“脆弱群体”。

南非中产阶级相对稳定

根据该研究的分类方法,典型的南非中产阶级是怎样的呢?

利用这一多层次的阶级模式,研究人员对南非“国家收入动态研究”(National Income Dynamics Study)中2008年到2015年的四组数据(每组大约相隔两年)进行了分析。2008—2014年,平均约有24%的南非人可以被定义为稳固的中产阶级或者精英。此外,有14%的人口被列为脆弱群体,也就是说,有相当比重的人群仍面临陷入贫困的风险。

研究显示,南非的中产阶级相对稳定。其中大约80%或是维持了中产阶级地位或是向上升入了精英阶层,不到10%滑落至贫困阶级。长期性贫困人群约占南非总贫困人口的80%,只有10%成功摆脱了贫困;暂时性贫困人群中有40%在两年内成功摆脱了贫困。

大体来说,中产阶级的核心家庭成员包含两名有收入的成年人和一名孩子。具体而言,典型的中产阶级家庭中,一家之主是男性,年龄在46岁左右,接受过中等教育,有着长期稳定的工作合同。根据评估结果,这样一名中产者落入贫困的可能性约为8%;如果真的落入贫困,其摆脱贫困的可能性大约为38%。与中产阶级相比,脆弱群体的一家之主往往可能更年轻或者是女性,其落入贫困的可能性将是中产阶级一家之主的两倍。这一群体的家庭中人口也往往较多,一般会有两名成年人和两名孩子,且往往只有一人有收入。

总之,不是所有在一年内上升到贫困线以上的人都可以被确认为是稳固的中产阶级,因为他们之中很多都缺乏途径来维持生活水平,一旦遭遇困境就可能滑落、倒退至贫困阶级。从该研究中可以看出,家庭成员中有收入者的人数,尤其是被雇佣状态和安全保障是决定其能否归类于中产阶级的关键因素。因此,创造就业、减少持久性的不平等仍是南非政府的重要挑战。

  记者 王晓真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