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智库中国 > 2016智库中国 > 智库动态

盘古智库学者解读十九大:中国迈进新时代

来源: 中国网 | 作者: 盘古智库 | 时间: 2017-10-18 | 责编: 毅鸥

10月18日,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北京胜利召开。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指出,经过长期努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这是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

必须认识到,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是关系全局的历史性变化,对党和国家工作提出了许多新要求。我们要在继续推动发展的基础上,着力解决好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大力提升发展质量和效益,更好满足人民在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等方面日益增长的需要,更好推动人的全面发展、社会全面进步。

必须认识到,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没有改变我们对我国社会主义所处历史阶段的判断,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没有变,我国是世界最大发展中国家的国际地位没有变。

针对上述内容,盘古智库学者发表了自己的看法,与诸位读者分享。

易鹏 (盘古智库理事长):

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指出的 “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是新时期一个重大的历史性论断,是矛盾论的新论断。

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没有变,说明,发展依旧是我们的第一要务。

发展不光是经济的发展,而是需要全方位的发展,推动实现中国持续、平衡、充分的发展。

十九大报告吹响了新时代全面发展的新号角,既是设计图,也是施工图,相信全面发展的伟大事业天地广阔,要干事、能干事是未来的主旋律。

白云峰 (盘古智库学术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国能中电能源集团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

十九大报告多次提到“人民”两个字,表明我们的党时刻不忘把人民的福祉做为核心利益。报告再次明确提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并把节约资源和环境保护作为国家的基本国策。把生态文明建设作为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千年大计,并且作为一项国际责任为全球生态安全作出贡献。这是中华民族的伟大情怀。

报告指出,要推进绿色发展,壮大节能环保产业、清洁生产产业和清洁能源产业。同时提到要加强环境法治建设和环保红线的划定,实行最严格的生态保护环境制度。这是我党我国多年以来不断积累经验和教训,对环境保护工作要求的又一次提升,将对环保工作和节能环保产业发展产生重大的推动。以节约资源和污染物控制排放的新型的环保产业发展格局将会进一步形成。环保产业将会成为新兴的支柱型产业,支撑国家经济的发展。

报告要求未来的发展核心思路是创新。以技术创新,商业模式创新和管理创新的新型环保产业将会高速发展。而环保产业的高速发展,将会推动我国环境保护和生态文明建设的快速推进。同时,通过对环境保护要求的提高,将推动其他工业产业的技术水平,对进一步改善优化经济结构起到重大作用。

特别要指出的是按照报告的精神,今后无论是生产生活,各行各业,以及每个公民都要奉行节约、简约的基本信条,以实际行动践行绿色发展理念。环境保护和生态文明建设,利在当代功在千秋,既是我们党、我们国家的要求,也是每个企业,每个公民的责任。绿色发展理念要体现在每一个中国人的行动中去,是我们的责任和使命。

中国的发展势不可挡,新时代下,中国的环境保护和生态文明建设,势不可挡!2025年美丽中国的任务十分艰巨,趁着我们还是青年人,赶紧行动起来。

陈秋霖 (盘古智库秘书长、中国社会科学院健康事业发展中心副主任):

习近平总书记做的报告中,关于民生发展,在以往“五有”社会建设的基础上,增加到“七有”社会建设,也就是“幼有所育、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弱有所扶”,增加的是“幼有所需、弱有所扶”。新世纪以来,特别是十八大以来,“五有”建设,作为“五位一体”总体布局中社会建设的主要内容,得到了快速的发展,学前教育、弱势群体照顾这些仍然是群众缺少获得感的主要方面。十九大提出“七有”建设,丰富了社会建设的内容,响应了人民群众的呼声和对美好生活的需要。

3.5小时的报告,39次鼓掌,其中6次出现在讲社会建设民生发展时,掌声密度明显增加。当总书记讲到“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时,全场第36次响起15秒的掌声,为本次大会掌声持续时间最长。党代表都是人民的一份子。这也印证了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

毛大庆 (盘古智库学术委员、优客工场创始人兼董事长):

“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大会主题中的这八个字为所有创新创业者指明了奋斗的方向和目标。十八大以来,中国社会经济发生了巨大的进步,这种变化更加深刻而具体的体现在我和我身边那些朝气蓬勃的创业者身上。

五年前的中国,创新的力量已经萌芽,但很多有想法的年轻人苦于找不到合适的创新空间,也缺乏资源和渠道丰富的创业平台。两年多前,双创将为中国经济带来一股前所未有的新鲜力量。

习近平总书记还特别提到了激发和保护企业家精神,这一点令人深受感动。真正的企业家精神,就是一种坚如磐石的创业信念。

今天,“创新驱动发展”已经成为国家战略,创新型国家的建设成果丰硕,社会的创新活力得到了极大的提高。十九大报告令人倍受鼓舞,我们将更加投入地融入到改革创新时代的潮流中,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不懈奋斗。

叶青 (盘古智库学术委员、湖北省统计局副局长):

亮点之一,极不平凡的五年。十八届七中全会,已经提出以极不平凡的五年替代很不平凡的五年。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事业同步发展。1500多项改革推进,反腐败效果显著。形成长效机制。军改尤其突出。办成了过去想办而没有办的事情。公车改革成功。五年成就是全方位的。

亮点之二,“一带一路”倡议强调国际产能合作。如何从发展中国家走向现代化国家,目前已经有了中国智慧、中国方案。中国秉持共商共建共享的全球治理观,为世界作出了充满中国智慧的贡献。。

亮点之三,十四条基本方略,构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明确党对一切事业的领导。不忘本来、吸收外来、面向未来,更好构筑中国精神、中国价值、中国力量,为人民提供精神指引。二十一世纪中国的马克思主义一定能够展现出更强大、更有说服力的真理力量!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

亮点之四,乡村振兴战略。在一系列战略中,增加了这一条。彻底解决三农问题,城乡融合发展。建立自治、德治、法治相结合的治理体系。

亮点之五,三步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2020年到2035年,基本实现现代化。2035到本世纪中叶,富强民主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各种文明全面提升,全面实现现代化。

亮点之六,两个创造力。发挥党的创造力与激发人民群众的创造力。带领人民创造美好生活。十八届七中全会公报在原有的党的凝聚力、战斗力和领导力、号召力的基础上,加了一个“创造力”,而且置于其他四“力”之首,变成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领导力、号召力,可见,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党的创造力问题将是一个分外重大的命题,这也是一个重要判断。

亮点之七,主持大学的内涵式发展。大学的数量与质量问题。

亮点之八,建立市县巡查制度。武汉已经开始。108人,16个小组,巡查到明年12月。巡视巡查,上下联动。

过去五年,反腐败取得巨大的成果。党中央成为坚强的领导核心。今后五年,希望每个共产党员成为社会发展的正能量,积极影响身边的人。

朱旭峰 (盘古智库学术委员、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副院长及教授):

习近平总书记号召全党全社会为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不懈奋斗。这是我们党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总目标进入决胜期的首要任务,也是我国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新征程的重要阶段。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到基本实现现代化,再到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战略安排。

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就要紧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变化,使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得到人民认可、经得起历史检验。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这是对我们国家现阶段社会主义建设和发展的全新的科学的判断。我国已经进入了新时代,我们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不断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为世界发展贡献中国智慧。

熊园 (盘古智库高级研究员、中国财经青年学会首席经济学家):

十九大立意高远,将是未来30年乃至更长时期内中国各方面发展的行动纲领,其中,有几个提法值得特别关注:一是提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这是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二是正式提出了“四个伟大”,即实现伟大梦想,必须进行伟大斗争;实现伟大梦想,必须建设伟大工程。伟大斗争,伟大工程,伟大事业,伟大梦想,紧密联系、相互贯通、相互作用。三是指出 “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这是对社会主义矛盾观的新论断。四是提出“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表明GDP增速指标意义会弱化。

十九大指明了中国经济发展与转型的新方向。一是会继续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突出服务实体经济,“三去一降一补”仍会持续较长时间;二是将启动新一轮工业革命,高端制造、先进制造业、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将是主攻方向;三是首次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乡村、三农将大有可为。四是雄安新区将是对内区域战略的着力点,一带一路将是对外发展的主方针。五是“在本世纪中叶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中长期目标中“美丽”一词是新增加进去的,意味着经济发展必须生态优先、绿色优先。

魏李萍 (盘古智库研究员):

十九大报告明确了全面开放的发展方针。“一带一路”建设既是中国对外开放的重点,也是中国对内改革的需求,更是中国推进全球化、参与世界发展与全球治理的重要方式。

“一带一路”建设为我国区域平衡发展、西部大开发战略、陆海统筹发展战略提供开放的外部环境、广阔的市场空间和丰富的资金、技术、政府资源,是优化经济发展模式和深化体制改革的重要平台。“一带一路”倡议提出四年多以来,形成了陆海内外联动、东西双向互济的开放格局。

“一带一路”倡议始终坚持奉行“共商、共建、共享”原则,通过推进“五通”工作,与沿线国家进行了卓有成效的广泛合作,发挥各国比较优势、契合各国发展需要,构建更加均衡普惠的全球产业链,以创新、绿色、高效的发展方式,实现了互利共赢、共同发展。这与中国共产党的高瞻远瞩和有力领导是分不开的。

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中国在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与制度建设、经济金融发展与对外关系等方面的发展实践,为世界提供了发展中国家走向现代化的宝贵经验,为“一带一路”上广大发展中国家和民族提供了全新选择,为解决人类问题贡献了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

“一带一路”不仅是中国人的工程,更是沿线所有国家人民的共同事业。通过沿线人民的合力推动和不懈努力,“一带一路”一定能够成为推动欧亚地区现代化、科学化、均衡化发展的和平之路、繁荣之路、开放之路、创新之路、文明之路。

罗震 (盘古智库助理研究员):

10月18日,党的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胜利召开,习近平总书记在会上强调“各国人民同心协力,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持久和平、普遍安全、共同繁荣、开放包容、清洁美丽的世界”,展现了中国参与全球治理的中国方案,中国智慧。中国致力于推进全球治理建设,中国参与全球治理不仅代表着全球治理的现实,也契合着全球治理的未来。

全球治理是当今时代的现实需求。这既是由于世界互联互通的增强,使世界切实感受到全球化的实惠和便利,使世界很难再退回到“鸡犬之声相闻,老死不相往来”的“孤岛”;也是部分由于全球联系的增多,以贸易保护主义、恐怖主义、环境问题等全球问题为代表的外部性问题激增,要求国际社会联手解决,尤其是和平与发展问题成为国际社会的共识;更是由于以新兴国家为代表的“全球南方国家”的发展,需要在现有的以国际制度为基础的治理框架内扩大影响力。

全球治理离不开中国的参与。改革开放以来,中国迅速发展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凸显中国作为最大发展中国家的榜样作用。中国与其他新兴国家一起,为世界经济发展提供了有益借鉴。尤其是在以美国退出TPP、巴黎协定为代表的全球治理降温及全球公共产品缺位的情况下,中国的“一带一路”倡议和对气候治理的承诺不仅履行了中国的应尽责任,还做出了更多的贡献。

未来的全球治理应是有追求的治理。全球治理是个非常宏大的概念,全球治理涉及安全、经济、网络、环境、卫生等多个领域,推进全球治理建设需要全球治理思想的引领。未来的全球治理日益显现出碎片化的特征,关于全球问题的治理不仅可能出现碎片化,还可能陷入相互冲突的困境。中国作为人类的文明古国和全球治理的重要参与者,以“和羹之美,在于合异”、“合则强,孤则弱”为代表的中国传统文化代表了中国建设“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心愿和智慧贡献。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