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智库中国 > 2016智库中国 > 智库动态

如何解读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转化?

来源: 中国网 | 作者: 邹静娴 | 时间: 2017-10-23 | 责编: 毅鸥

邹静娴 中国人民大学国家发展与战略研究院讲师

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我国主要矛盾阐述的改变,背后反映出国内经济供给、需求发生的结构性变化,同时也将影响下一步政府政策出台和工作重点。

一、 人民需求从数量到品质,从单一到多元

有关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表述,从党的八大时提出的“国内的主要矛盾是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到党的十一届六中全会时指出的“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直至十九大的最新阐述,这一系列变化背后反映出我国经济供给、需求内部的结构性变化。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解决了十几亿人的温饱问题。按照世界银行统计,2016年中国GDP总量为11.2万亿美元,人均GDP达到8123美元。中国已经成为世界GDP第二大国,贸易第一大国。随着物质条件的不断改善,国人的消费需求正逐步从数量满足转变为品质享受。

近年来“国人到国外买奶粉、买电饭煲,甚至买马桶”的新闻不绝于耳,这并不是因为中国国内生产不了这些产品,而是因为国内消费者对生活品质的重视程度越来越高,为产品“质量”这一特性支付的意愿越来越强。除了到国外“买买买”之外,英国《金融时报》今年的一篇报道还指出,中国人出境消费中购物占比首次出现下降:已经从2013年时的47%降至2016年的37%。而同期的住宿、餐饮和娱乐开支占比却从31%上升至了44%,这表明国人在旅游方面越来越注重精神层面的“体验式”消费。此外,国人对于高质量教育的需求也越来越强,出国留学人数屡创新高:2016年我国留学人数为54.45万人,是2008年时的17.98万人的三倍多,2008-2016年间出国留学人员年平均增速超过15%。

在解决温饱问题后,国人对于自己身心健康的关注程度也不断上升。对于城镇居民而言,医疗保健支出占消费性支出比重已经从90年代初的2%左右上升至目前的6-7%。不仅如此,“健身”这一词汇正越来越频繁地出现在人们日常语境中。据中国企业研究院数据显示,2016年中国健身俱乐部的会员人数较2008年增长一倍,达到660万。同时,“跑步”这一运动方式也为越来越多的人所喜爱。中国田协数据显示,2015年中国马拉松参赛人次超过150万,是2011年时40万人次的近4倍。全国跑团数量超过12万个,常年参与跑团活动的总人次超过1000万。另一组有趣的数据是百丽国际控股的销售数据,这家中国第二大鞋企2016年在华鞋类销售同比下降9%,但运动鞋销售收入却上升16%。这一降一增背后反映的是人们对运动的重视,以及民众观念的转变——即越来越多的人接受在工作、休闲场合穿着随意、舒适。

二、 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表现

一方面是消费需求的结构性分化,另一方面是我国在经济发展上不平衡、不充分的现象日益凸显,两者共同决定了我国未来的主要矛盾。我国经济发展的不平衡、不充分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城乡发展不平衡。以“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农村居民纯收入”度量,这一比值已经从1982年时的1.82一路上升至2009年时最高的3.33。最近几年比值虽略有下降,但依旧保持在3左右。相比之下,城乡的支出差距虽然略小于收入差距,但趋势上也十分类似:城、乡人均消费性支出比值已经从80年代初最低时候的2.0上升至2003年时的峰值3.35,此后稳定在3.0左右。

二是地区、行业间差距不断拉大。2016年中国内地31省级行政区地区人均GDP排名中,天津、北京和上海位列前3,人均GDP均超过了11万元。但同时排名最末的三个省级行政区人均GDP却均低于34000元。就行业间比较而言,若按照国家统计局公布的行业平均工资来看,近年来工资增长最快的是金融、保险业以及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而一些传统行业,如制造业、批发零售等行业工资增长则十分缓慢。

三是经济结构还存在不合理的地方。一是表现在“三驾马车”动力,投资驱动型的经济增长模式需要改变,2008-2009年时投资占GDP比重甚至一度接近50%。二是民营经济活力还有待提升。十九大报告中再次明确了支持民营经济发展的决心,要改变民营经济的“玻璃门”现象,融资难、融资贵等问题也有待解决。

四是产业结构发展不平衡。相比于发达国家,我国第三产业占比依旧过低,这客观上也是受限于我国当前经济发展水平。以2015年数据为例,中国的一、二、三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分别为9%、41%和50%,而美国相应占比分别为1%、20%和79%。从就业人数来看,2015年美国在农业部门就业比例仅为2%,而服务业占比却高达80%。相比之下,中国服务业就业人数仅占总就业的42%,同时仍有近30%就业留在农业部门。此外,在产业内部,还存在部分行业产能过剩、高新技术产业和核心技术研发发展不足的问题。

五是收入分配不平衡程度加剧。我国基尼系数依旧较高,一些来自微观层面的数据所反映出的收入不平等问题不容忽视。收入不平等背后折射出的问题可能是多方面的,包括教育、医疗、借贷等资源分配的不平衡。

三、 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原因及对策

上面提到的种种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现象并不是割裂的,而是彼此关联的,其根源还是在于我国以往采取的重工业优先、投资驱动经济增长方式。

改革开放初期,为了保证重工业的优先发展,一些要素市场被人为扭曲(例如:汇率、利率价格等),后果就是农村向城市输血,资本价格被人为压低。当要素价格存在扭曲的时候,资源分配就不可能合理,这也是造成许多地区、行业、产业间的不平衡的原因。同时,为了保证生产要素流向政府合意部门,所有制间歧视就在所难免,民营企业、中小企业的“融资难、融资贵”就是其中一个反映。

此外,在制度配套方面也存在不足。在环保、收入分配、社会保障等方面的社会政策没有及时跟上,这也客观上扩大了经济中各种发展不平衡的情况。

未来,要从根本上扭转发展中存在的种种不平衡、不充分的情况,一是要改变发展理念,摒弃过去“唯GDP论”的考核体系。“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政府应在考核体系中更多考虑环保、民生等指标。

二是要深入推进市场化改革,纠正要素价格扭曲。按照十九大报告要求,未来汇率、利率市场化改革还将稳步推进,使价格能真正发挥信号机制作用。同时在市场准入放开、区域合作、市场监管等方面都有待完善。

三是保证环保、收入分配、社会保障等配套措施跟进。市场的力量十分重要,但一些外部性问题不能完全寄希望于市场来解决。要保证社会的公平、公正,做到“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就需要建立健全完善的社保体系和民生安全网。这方面,公共政策尤其是财政支出结构改善应该是政策发力点。也只有这样,许多经济领域的问题,例如:处置僵尸企业、国有企业改革、政府职能部门改革等,才能得以妥善解决。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