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智库中国 > 2016智库中国 > 智库动态

如何理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新内涵

来源: 中国网 | 作者: 罗来军 | 时间: 2017-10-23 | 责编: 毅鸥

罗来军 中国人民大学国家发展与战略研究院研究员、中国方案研究院执行院长

十九大报告指出,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矛盾的双方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矛盾的内容是当前阶段的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不能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

那么,准确理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新内涵,就需要分析三个问题:一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指什么,二是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指什么,三是为什么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不能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即二者之间为什么构成矛盾。

与过去的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相比,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具有两大特征——即更加广泛和更高要求。这种更加广泛和更高要求的美好生活需要可以区分为两大范畴。

首先,是物质文化的需要。在物质需要上不再是追求解决温饱问题,而是开始追去吃得舒适、健康、安全,甚至开始追求保健、养生;在文化需要上不再是追求基本的教育、文化娱乐,而是开始追求更高层次的教育与文化娱乐;不仅追求知识技能方面的教育传授,而且追求思想、精神方面的教育熏陶;不仅追求身体愉悦方面的文化娱乐,而且追求心智愉悦方面的文化娱乐。

其次,人民在民主、法治、公平、正义、安全、环境等方面开始产生明显的要求,而且不断地增长。在过去,人民的温饱问题占据主体地位,而在民主、法治、公平、正义、安全、环境等方面的要求很不明显。那么,随着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人民过上美好生活,民主、法治、公平、正义、安全、环境等方面的条件是必不可少的因素。在当前阶段,这方面的需要开始从无到有,并不断增强。也就是说,为了实现美好生活,人民开始要求民主更加健全、法治更加完善、公平更有保障、正义更能伸张、安全更高程度、环境更加优美。从过去到现在,人民对生活的需要逐步变得更加全面,标准也更为完善。

对于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指什么?十九大报告给出了明确的答案,报告指出“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一些突出问题尚未解决,发展质量和效益还不高,创新能力不够强,实体经济水平有待提高,生态环境保护任重道远;民生领域还有不少短板,脱贫攻坚任务艰巨,城乡区域发展和收入分配差距依然较大,群众在就业、教育、医疗、居住、养老等方面面临不少难题;社会文明水平尚需提高;社会矛盾和问题交织叠加,全面依法治国任务依然繁重,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有待加强;意识形态领域斗争依然复杂,国家安全面临新情况;一些改革部署和重大政策措施需要进一步落实;党的建设方面还存在不少薄弱环节”。

依据上述内容,城乡发展不平衡、区域发展不平衡、收入分配不平衡等属于不平衡的发展。此外,产业结构、要素投入结构、排放结构、经济增长动力结构等方面也存在着不平衡的问题。质量和效益、创新能力、实体经济、生态环境、民生、脱贫、就业、教育、医疗、居住、养老、社会文明、依法治国、国家治理、国家安全、党的建设等方面所存在的不足,就是发展不充分的具体表现。

对于为什么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不能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答案是非常清楚的。由于存在着诸多的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人民在物质文化方面的美好生活需要,以及在民主、法治、公平、正义、安全、环境等方面的美好生活需要,都不能得到较大程度的满足。为此,二者之间构成了矛盾。

那么,这个社会主要矛盾指明了我国下一步国家治理和建设的方向,即解决发展的不平衡不充分问题,尤其是不平衡不充分中的突出问题。可以预言,当实现了平衡和充分发展,人民的美好生活需要就能够得到满足了,人民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发展之间的矛盾也就解决了。那时,我国的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就到了一个更高的台阶了。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