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智库中国 > 2016智库中国 > 智库动态

十九大报告:以“融入观”坚持“一国两制”,促港澳发展

来源: 中国网 | 作者: 张楠迪扬 | 时间: 2017-10-26 | 责编: 毅鸥

张楠迪扬 中国人民大学国家发展与战略研究院政企中心副主任、公共管理学院助理教授、全国港澳研究会会员

十九大报告指出,“一国两制”是解决历史遗留的港澳问题的最佳方案,也是保持港澳长期繁荣稳定的最佳制度。报告指出,新时期港澳发展同内地发展紧密相连,要支持港澳融入国家发展大局。十九大报告明确的“融入观”,为港澳在“一国两制”框架下的发展指明了方向。

以“融入观”促港澳发展主要包括三方面的意涵。

第一,港澳要融入国家发展战略。这具体体现在港澳要融入国家的总体规划,在国家发展战略中明确定位、寻求机遇,主动制定地区发展纲要和规划,既通过发挥港澳优长促进国家整体发展,同时积极主动寻求自身发展机遇,乘上国家高速发展的快车,优化与提升本地发展策略。

回归港澳逐渐融入国家总体规划的历程。国家在“十一五”规划时首次纳入港澳因素,强调了港澳的相对优势,肯定了香港作为国际金融、贸易、航运等中心,澳门主要发展旅游业的定位与分工。这是国家第一次将港澳纳入总体发展规划,体现了中央对港澳的重视,开启了国家战略规划层面的港澳融入策略。

“十一五”时期主要在产业上强调内地与港澳的深化合作。“十二五”时期,将港澳纳入国家规划有了实质性的进展。“十二五”规划中,港澳部分单独成章。在强调“一国两制”、“港人治港”、“澳人治澳”的基础上,规划从三个方面定位港澳发展。

首先,规划支持港澳巩固提升竞争优势,支持香港发展金融、航运、物流、旅游、专业服务、资讯以及其他高附加值行业,巩固香港金融、贸易、航运等传统产业和优势地位。支持澳门建设世界旅游休闲中心。

其次,支持港澳培育新兴产业,寻找新的经济增长点,如支持香港社保、医疗服务、教育服务、检测和认证、创新科技、文化创意等优势产业发展;支持澳门推动经济多元化,加快发展休闲旅游、会展商务、中医药、教育服务、文化创意等产业。

再次,继续深化内地与港澳经济合作。此阶段,内地与港澳,特别是毗邻港澳的广东省与港澳深化拓展服务业开放的阶段,多元合作机制和框架初步搭建并运行。

经过“十一五”与“十二五”时期的十年变迁,特别是期间经历全球金融海啸,国家在经济发展上、在抗击金融海啸的能力与对全球金融秩序的影响,助推了新时期中国在全球政治经济地位的上行,这为港澳依托国家腾飞之势,深化融入国家总体发展提供了坚实基础。

基于此,“十三五”时期,国家提出了融合度更高的战略规划框架,特别强调要推进粤港澳大湾区和跨省重大合作平台的建设。

十九大报告着重强调要以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粤港高合作、泛珠三角区域合作等为重点,全面深化推进内地同港澳互利合作,并完善相关政策措施。需要强调的是,将港澳纳入国家总体规划,一方面以国家为主导,根据国家全局规划,结合港澳相对优势,为港澳定位;另一方面,港澳也需积极有作为,主动思考并开拓自身优势,配合国家全局规划,谋划未来,积极有意识挖掘自身优势与潜力,主动接触并探索与内地,特别广东省的合作机制。

第二,港澳要在发展战略搭建上融入内地的机制。在国家总体规划的指引下,内地与港澳需要搭建具体层面的合作机制,出台相关配套政策。回归以来,内地与港澳搭建了多个合作框架。

2003年,《内地与香港关于更紧密经贸关系的安排》、《内地与澳门关于建立更紧密经贸关系的安排》(CEPA)签订。十余年来,内地与香港在CEPA的框架下,陆续签订十份补充协议和四份子协议。CEPA开启了内地与港澳产业深度互动相融的进程。CEPA的签订标志着内地与港澳全面推进货物贸易、服务贸易,以及贸易投资的便利化。此后,三地陆续搭建多个不同程度与领域的区域性合作框架。2017年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要制定粤港澳大湾区城市群发展规划,在打造世界级城市群的意义上创新和深化内地与港澳的合作机制。

十九大报告指出了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重要性,这将成为未来港澳发挥相对优势,在区域发展的层面上融入国家发展的基础架构。在此框架下,港澳与内地可拓展跨区域基建工程的规划,并以跨区域基建工程为依托,深化一小时生活圈的建设,三地探索出台更多促进人流、物流、资金流流动的跨区域政策,包括促进小微企业发展政策、促进就业政策,以及促进跨区域休闲生活圈建设的政策等。

第三,港澳同胞要深化身份的融入,增强国家意识和爱国精神。十九大报告指出,要坚持爱国者为主体的“港人治港”、“澳人治澳”,发展壮大爱国爱港力量。维护社会稳定,维护国家主权始终是“一国两制”框架的根本原则,任何分裂国家与主权的行为都是不被允许的。在此基础上,要详细制定可以切实增进港澳同胞身份认同的实施方案,并跟踪评估实施效果,定期改善。

身份融入是“融入观”的深层内涵,更是港澳能够长期繁荣稳定发展的心理基础。这不仅需要国家层面制定政策导向,更需要港澳特区政府制定具体政策。在民生议题上,未来港澳特区政府应更加重视惠民工程,让港澳居民能够切实感受到国家高速发展为百姓生活带来的红利。在青年议题上,港澳特区政府需要更加注重青年人的诉求与发展机遇。香港特首林郑月娥在2017年施政报告中提出将会委任更多年轻人加入政府委员会,未来可探索更多类似机制,从民心上激发香港更多活力。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