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智库中国 > 2016智库中国 > 智库动态

周弘:保障和改善民生的新部署

来源: 中国网 | 作者: | 时间: 2017-10-26 | 责编: 毅鸥

10月25日,正值党的十九大闭幕次日,北京大学中国健康发展研究中心邀请朱佳木、孔丹、朱善璐、毕京京、李稻葵、潘维、韩毓海、黄平、周弘、许定波等二十多位国内经济、政治、社会、文化、历史等领域的专家学者,在北京大学朗润园召开“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学习十九大精神座谈会。会议由北京大学教授、北京大学中国健康发展研究中心主任李玲教授主持。

中国社会科学院欧洲研究所原所长、研究员周弘在座谈会上做了发言。实录如下:

十九大报告确实是博大精深,一方面尽数了中国共产党在十八大以后所取得的成就和未来要实现的目标,以及如何去实现这个目标。给我们今后五年,乃至十五年,甚至到2050年,都给出了一个工作方向和指南。

首先,字里行间,我们可以看得出来中国现代化的道路是具有普遍规律的,同时也是独特的。普遍规律主要是在报告中就提到了现代化进程中要解决的很多类似问题。比如说要转移农业劳动力、创造现代化就业;比如要解决贫困问题、均衡发展等等。独特性一方面是这样一些转移的规模在中国是空前的,是人类历史上是没有的。第二,就是大家都讲到了社会主义的属性。从规模上讲,我们把数以亿计的农业人口转移到城镇居民和现代化就业人口,报告里讲,过去五年完成了8000多万,相当于一个德国的人口;数以千万计的贫困人口脱贫,过去六年完成了六千多万,相当于一个意大利的人口;年均新增就业1300万以上,相当于每年新增加一个丹麦加一个芬兰,还不够。所以这个规模是相当地空前。在这样一个规模基础上去开始造就一个覆盖城乡居民的保障体系已经基本建立了,以及人民健康、医疗卫生水平大幅度提高,保障性住房建设也开始向正确的方向推进。我们整个社会主义制度的大局由于这样一些建设保持了稳定,而且特别几处都讲到了国家安全得到了加强。社会主义属性这个问题上,报告强调了“为了谁”的问题。在如此的规模下,中国发展的多样性、多素性,这是自然现象,在这种表现下要实现均衡发展是不容易的,这是中国的特殊性,但是要解决这样一个特殊性的问题只能靠社会主义。

随着十九大的召开,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这个新时代就是要解决尚存的那些发展不平衡和发展不充分的问题,要补上这些社会领域里的短板,要攻克一些难关,要在中国这样一个大国里实现这些目标,要强调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而且还不止于此,到最后达到一个共同富裕,就是共同性的问题。这是社会主义制度的属性决定的。

其次,就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实现,报告里给出的非常明确的方向,这里讲是历史使命。关于这个历史使命,我读到的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并有贡献于人类社会。这里就讲到了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基本条件以及我们与世界发展之间的关系,并非是我们要去怎样地贡献于人类社会,而是如果我们不贡献于人类社会,我们社会主义的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大业也不可能很好地完成,这两者是相关的。

所以首先是一个先进的社会制度。十九大报告讲到要以先进的社会制度来实现社会主义建设这样一个问题,也讲到了要保持开放、顺应潮流、赶上甚至于超越西方现代化的步伐。

关于全球治理,大概有两种方式:一种是资本主义的全球化,到资本的全球化,然后用全球治理来去弥补资本的全球化所造成的问题,但最终解决不了资本全球化带来的问题。另外一种就是国家建设,也就是说我们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要聚焦于我们自己国家的社会制度的建设上,在此基础上通过国家间的联合去实行,去共建一个更加合理的治理体系。

所以,中国的发展应该说是和世界的发展息息相通,中国梦和世界梦息息相通,我们离不开和平的国际环境和稳定的国际秩序,我们要和平发展、要互利共赢,要正确地义利观。方式就是在报告里重复讲的共同的、综合的、合作的、可持续的、新的发展观。我们过去强调的是中国通过改造自己来改造世界,这也是我们中国共产党的基本路径,我们是通过完善自己的制度和治理,来对世界有所贡献,来影响世界的。所以我们的发展问题和和平问题是统筹的,国内和国外是相关的,国土和国民是一致的,自身和共同也是相联系的,所以这个报告确实把这些关系都讲得非常到位。

第三点就是新时代。十九大报告明确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历史定位,正式提出“两个阶段”的发展目标:第一阶段,从二〇二〇年到二〇三五年,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础上,再奋斗十五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第二个阶段,从二〇三五年到本世纪中叶,在基本实现现代化的基础上,再奋斗十五年,把我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十九大报告中,“人民”二字出现超过200次。比如坚持以人民为中心,这是目标;坚持人民当家做主,这是方式,就是通过人民当家做主的方式来实现总的目标;坚持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也就是说,成果是保障人民利益,目标是为了人民,方式是人民参与,成果一定是归人民所有。

报告里讲到增进民生福祉是发展的根本目的—— “幼有所育,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弱有所扶”,这样一个宏大的目标。一个共建共享的发展目标堪比孔子的《礼运大同篇》的历史经典。在前人经典的基础之上又向前一步,而更加地去强调人的全面发展,幼有所育、学有所教;体现了社会主义发展的阶段,强调劳动和就业强调,就是劳要有所得;对于扶弱也有非常完整地表述,这是中国梦的一个非常崇高的境界,同时也是可以被其他的国家和民主所接受和所效仿的,就是这样一个大同的理想。而且我们实现这个发展,是通过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是不同于其他的发展道路,这是关键。

最后,就是提高保障和改善人民水平。 十九大报告中有很多具体方略,但从始至终贯穿着一条思想,就是牢记使命和宗旨——全党必须牢记,为什么人的问题是检验一个政党、一个政权性质的试金石。

所以从很具体的社会保障目标,无论是谈教育、谈就业、谈社保、谈脱贫,还是健康,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都是我们的目标、我们的使命、我们的出发点决定了方式,就是共建、共治、共享的这样一个方式,而且通过这样一种方式和一些具体指标,可以看到一个非常完整的社会主义制度的共同体的蓝图。

最后,报告中再一次强调党的一切工作必须以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为最高标准,把人民的小事当成自己的大事,从人民的小事做起,让人民满意,带领人民不断创造美好生活。十九大报告在这一点上已经非常清晰无误地、非常高调地、非常让人信服地告诉中国老百姓,我们进入了一个新时代。

(实录整理 中国网记者 毅鸥)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