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丽静 东北财经大学经济与社会发展研究院助理研究员
习近平同志在十九大报告中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
这一系列科学论断,充分体现了中国共产党一直把人民的需要放在心上,一直把人民的期待作为努力方向。新时代下,人民的美好生活不仅指更多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也包括更多优质生态产品,“我们要建设的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因此,优美生态环境是人民对新时代美好生活的重要期待,更是中国共产党为之不懈奋斗的坚定方向。
一、中国共产党历来重视资源环境保护与生态文明建设
中国共产党历来重视人民对资源环境和生态文明的关切与需要。
早在党的十二大,中国共产党就认识到了能源浪费的严重现象,但由于当时经济发展水平的限制和近十亿人的强烈生存需求,生态文明建设还无从谈起;党的十三大作出了“到20世纪末,使国民生产总值再增长一倍,人民生活达到小康水平”的战略部署,提出了改善“资金使用效益和资源利用效率”的要求;党的十四大提出“不断改善人民生活,严格控制人口增长,加强环境保护”,将加强环境保护定为基本国策;党的十五大提出“坚持计划生育和环境保护的基本国策,正确处理经济发展同人口、资源、环境之间的关系”;党的十六大认识到了“生态环境、自然资源和经济社会发展的矛盾日益突出”,提出“必须把可持续发展放在十分突出的地位,坚持计划生育、保护环境和保护资源的基本国策”;党的十七大提出“科学发展观”,将对生态文明建设的要求进一步细化到能源资源节约和产业结构、增长方式、消费模式等各个方面;党的十八大报告将“生态文明”列入“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并将“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作为一个重要思想单独阐述,提出了优化国土空间开发格局、全面促进资源节约、加大自然生态系统和环境保护力度、加强生态文明制度建设四个战略导向。
二、优美生态环境是新时代人民美好生活需要的重要内容
党对社会主要矛盾和生态文明建设的认识是循序渐进、逐渐深入的。直到党的十八大,我国社会主要矛盾仍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而今中国进入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总体看社会生产力水平已经显著提高,社会生产能力在很多方面已名列世界前茅。但是,我国仍存在许多不平衡和不充分的问题,尤其是人民对优美生态环境的迫切需要与现有的发展方式、经济结构之间的矛盾仍很突出。
党的十九大对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做出了新的科学判断,充分揭示了新时代人民的真正需求,不再仅仅是物质和精神财富,还有对美好生存环境的追求与向往。
十九大报告提出“加快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建设美丽中国”的新要求,“既要创造更多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也要提供更多优质生态产品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优美生态环境需要”,这是对人民新时代美好生活需要的最暖心回应。
三、优美生态环境建设需要全民参与和绿色技术创新
人民日益增长的优美生态环境需要,最直接地体现在人民生活中的用水、吃的食物和呼吸的空气。而环境污染与生态破坏不仅仅是企业的行为,更涉及到所有人的日常消费、汽车使用、生活排污等。
因此,党的十九大提出“坚持全民共治、源头防治”,并且“倡导简约适度、绿色低碳的生活方式,反对奢侈浪费和不合理消费”,“提高污染排放标准,强化排污者责任”,这些战略导向对于发动全民参与优美生态环境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同时,从根本上解决生态环境问题要靠技术创新。根据经济发展规律,打破有限资源和经济发展之间的矛盾需要技术创新,经济结构升级与发展方式转变也需要技术创新。绿色技术创新相比于传统的技术创新,其范围更广泛,不仅包括原生资源使用的低碳环保,还包括再生资源的发现、使用和循环。
因此,面对新时代人民的优美生态环境需要,一方面要引导全民参与生态环境建设,倡导绿色消费方式和绿色生活方式,另一方面要积极构建市场导向的绿色技术创新体系,破解物质财富积累和资源环境之间的矛盾,形成生产系统和生活系统循环链接,实现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生态环保的双赢。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