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智库中国 > 2016智库中国 > 智库动态

纸媒“智库化”,中国如何应对

来源: 经济日报 | 作者: 张霄 马冉 | 时间: 2017-11-09 | 责编: 毅鸥

纸媒向“智库化”转型,既是时代发展的需要,也是自身升级的必然趋势。要赢得生存空间,纸媒就必须认清媒体融合大趋势,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在立足于中国国情的基础上,围绕党中央提出的建设“中国特色新型智库”的总目标,积极探索“智库化”转型发展道路,打造一批具有中国特色的新型“传媒智库”。在保持媒体贴近公众、跟踪观察、覆盖广泛和受众量大等天然优势的同时,与智库功能相融合,做到深度与广度并存,研究与传播并重。

全球纸媒呈现“智库化”趋势

近年来,新技术的更迭和使用改变了固有的传媒方式和渠道,对传媒业中曾经占据传播主导地位的纸质媒体形成了巨大冲击。面对严峻的生存困境,传统纸媒到了革新图存的关口,纷纷开始思考和提出与大数据时代发展要求相匹配的新战略,即向“智库化”转型。

纸媒向“智库化”转型,既是时代发展的需要,也是自身升级的必然趋势。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要“深化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加强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建设”。要赢得生存空间,纸媒就必须增强创新意识,认清媒体融合大趋势,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在立足于中国国情的基础上,围绕党中央提出的建设“中国特色新型智库”的总目标,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出的“坚持正确舆论导向,高度重视传播手段建设和创新,提高新闻舆论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公信力”的指示精神。以加快推进国际传播能力建设,讲好中国故事为工作重心,积极探索“智库化”转型发展道路,打造一批具有中国特色的新型“传媒智库”。在保持媒体贴近公众、跟踪观察、覆盖广泛和受众量大等天然优势的同时,与智库功能相融合,做到深度与广度并存,研究与传播并重,更好地实现“资政启民、思想传播,上情下达、下情上传”的目的。

需以“双引擎”实现“双驱动”

值得注意的是,纸媒“智库化”转型并不是纸媒和智库简单地“1+1”叠加,而是多方面的解构和重组。因此,纸媒既要牢牢把握自身优势,又要及时适应新形势,与新技术手段、运行机制和人才建设等建立多向结合,才能以“双引擎”实现“双驱动”,迅速、高效、顺利地向“智库化”的发展转型。

一是重塑定位,实现数据智能化。纸媒“智库化”的核心,是摆脱“新闻提供者”的单一身份,以思想传播取代内容传播,以深度研究成果代替浅层信息呈现。高质量的大数据资源,既是新的生产要素,也是重要的核心竞争力,更是进行深度加工的基础。因此纸媒“智库化”转型的工作重点,是做好“数据工作”。“传媒智库”对大数据的要求不仅仅是简单的积累和铺陈,而是让数据“智能化”和“活起来”,以实现数据的提纯、按需抓取和重构。许多国际传媒集团如T&F、汤森路透、斯普林格等都开始重视自身独有的数据采集和积累,建立自己的调研和分析团队,实现在“第一现场”获取“第一手数据”,保证了数据的独有性和真实性。还有的依靠新技术,建立“群智大数据”和多功能信息整合平台:一方面广泛吸纳各领域及学科专家,对接国内外专业智库;另一方面吸取公众舆情信息等,实现海量数据的共享和快速积累。以此为基础,提升自身的分析能力,推出深度研究成果。

二是创新流程,实现渠道多元化。纸媒的“智库化”转型,需要与之相匹配的技术支持和渠道传播。“即时”,是“智库化”媒体和传统媒体的分水岭。大数据技术的应用,打破了物理界限和时间界限,从输入和输出两个层面,同时实现了实时实地的数据处理、数据传送和数据接收。这从根本上颠覆了受众传统的“阅读体验”和“阅读习惯”,创造了新的“阅读需求”:原有的“媒体导向”变为了“用户导向”,人们需要第一时间接受信息,第一视角看到画面,第一速度做出反应。因此,传播渠道和方式也要充分结合新、老载体的优势进行升级。例如,许多成果需要通过专题报告、纸质报刊、电台、电视台等方式输出,互为引用,保证公信度和传播范围。而新技术下的互联网技术及移动终端的广泛应用以其便捷、瞬时、数字化的特点可以允许实现成果信息的定制、筛别、选阅、自动更新、主动推送和公共评论等功能,使数据呈现方式从平面到立体,信息流转方式从单向输送到数据网状循环,实现“过滤器”和“集成器”角色二合一,大大提高了传播效率。

三是转变功能,实现责任升级。纸媒向“智库化”转型,促生了一批新“传媒智库”复合型平台,也推动了纸媒的社会责任升级和媒体人个人的职业转型。如何在“传媒智库”平台定义“媒体智库人”的职业概念、如何使“传媒智库”以媒体的功能落脚在智库标准,以及如何充分实现“新传媒智库”的社会责任等,都是纸媒在转型期间面临的挑战。

一方面,“传媒智库”的复合型新平台重新定义了纸媒的社会责任,也带动了原平台功能和作用的升级。转型后的“传媒智库”要求媒体的核心功能由原来浅层的“讲好故事、广而告之”升级到“政策宣传,价值传递,思想推手”,既要跟踪社会问题,向政府建言献策,又要及时、充分地将国家政策方针向大众传播、诠释。

另一方面,“传媒智库”也重新定义了媒体从业人员的职业责任。转型后的“传媒智库”要求媒体人围绕智库标准,以新的工作标准和制式开展工作。从长远来说,我国要形成自己的“传媒智库”培训机制,有针对性地培养媒体智库型人才。这些“媒体智库人”不仅要保持和发挥媒体的天然优势,熟悉传播业务,了解传播渠道,提高智库影响力和扩大智库话语权,同时还要着力于内容的严敲细琢,打造有深度的话语体系。

形成开放、循环、共享的传媒智库生态网络

纸媒的“智库化”转型,应以媒体为主导,充分发挥其链接各方终端的作用,对外广泛传播,对内深度挖掘,形成开放、循环、共享的传媒智库生态网络。

一是升级战略部署,打造生态网络。纸媒的“智库化”转型并不是二者简单的叠加,更不是简单的数字化。这就要求纸媒要从大处着眼,从小处着手,调整运营模式,建立新的长期战略计划,有信心,有准备、有计划地转型发展。媒体需要智库的深度分析和专业研究来提高内容质量,智库建设需要媒体的敏锐度和活跃度来扩展受众数目,二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例如,英国路透社由纸媒起步,后转型发展资讯平台,而成立于1981年的彭博社则恰恰相反,作为业界数据终端和资讯平台的领先机构,反向收购了连年亏损的《商业周刊》,凭借其多达百万级的读者、超过100个国家和地区的发行覆盖区域和涵盖广泛的专业话题,给自身的数据终端提供了更加广阔的客户群,这一举措对纸媒转型具有非常重要的实践意义。

二是多样合作方式,整合全盘资源。有条件的纸媒,建议通过增设专刊、专版、专栏等方式,集中聚集智库资源,展示智库成果,扩大智库影响力。采用多样合作方式,整合全盘资源。可通过建立“智库战略联盟”的方式来整合资源,优化布局。通过国际顶级智库帮建帮带,使我国可以尽快拥有一批具有全球视野和国际影响,能够担当大国责任的传媒智库,提高我国在国际上的软实力和话语权。

三是开展自主评价,促进成果建设。一个科学、独立、权威的评价体系,可以使智库专注于深度加工,推出大量高质量报告,迅速改变我国大多数纸媒还停留在“浅层面”信息传播的现状。开展评价的方式可以灵活多样,有条件的纸媒可以加大经费投入,开发建立自主型评价体系,推出优秀自主研究成果;也可以与党政部门、大学和科研机构等建立合作,定期组织相关专家对智库成果进行价值性评价等;或在国家、地方和专业机构建立不同层次的评价系统,并努力实现设备、技术、信息、成果和人才等方面的互通共享,真正建立起自主型评价体系,实现研究项目的广泛覆盖和深度加工,以评促建,提高评估和预测水平,以研究能力说话,以研究成果说话,进一步推动传统纸媒的转型发展。

(执笔人:张 霄 马 冉)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