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蔡昉:分享中国经验,为世界发展贡献中国智慧

发布时间: 2017-11-16 19:18:31    来源: 中国网    作者: 蔡昉    责任编辑: 蒋新宇

中国网11月16日讯(毅鸥 蒋新宇),“中共十九大:中国发展和世界意义”国际智库研讨会在北京举行。来自中国有关部门的负责人、专家学者以及31个国家和地区的智库代表齐聚北京,通过观察十九大,探寻中国发展的全球意义。

中国社会科学院副院长蔡昉在研讨会上进行发言时表示,刚刚闭幕的十九大,习近平总书记宣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进入新时代。这也标志着中国正处于世界舞台的中央,中国必将对人类作出更大的贡献。

蔡昉表示,过去五年,我们推进“一带一路”倡议,对发展中国家,特别是最不发达国家的援助,承担气候变化的责任,中国在国际事务中的影响力不断提高,国际话语权不断提升。

蔡昉还指出,中国在国际事务中所做的事情和我们的宣誓已经表明,中国在努力构建新型大国外交和新型大国关系,我们应该能够避免陷入“修昔底德陷阱”。

从趋势上看,新经济体的发展速度在世界经济的比重占的越来越高,未来的GDP越来越趋向于由多元化国家共同构成。而中国对世界经济贡献率增长接近三分之一,未来我们的增长速度也会减慢,其他新兴经济体的作用会越来越高。因此,未来可能是一个共治的公共产品提供的体系。中国消除贫困的实践和成功,创造了一种中国智慧,为广大发展中国家,特别是贫困国家的减贫工作提供中国方案。

说到解决贫困的经验,蔡昉说,中国已经对世界减贫作出了重大的贡献。在过去近四十年时间里,中国贫困的减少本身就对世界贫困的减少作出了76%的贡献,这是直接贡献。接下来我们还希望通过智慧中国方案,特别在扶贫领域所取得的经验能够进一步作出新的贡献。

第一个经验,改革开放带来了发展,同时带来了分享。分享就意味着穷人必然是减少的。中国在上世纪从七十年代末、八十年代初开始的改革开放,是适合于中国国情的一种新的发展模式的选择。这种选择是在不断的尝试中做到的,因此它是符合国情,符合每一个阶段所要解决的问题。我们的改革开放是成功的,给中国带来了高速的经济增长。迄今为止,中国已经保持了四十年的经济高速增长,创造了大量的就业岗位,农村的剩余劳动力得到转移,在生产力更高的部门得到就业。这四十年来,中国的GDP提高了20倍,劳动生产力提高了16倍,居民的生活水平也提高了16倍。

第二个经验,改革的过程中一度也出现了中部和西部之间的不平衡,从本世纪开始,我们逐步实施西部开发战略,随后又实施中部崛起战略。中央政府利用再分配职能,在基本公共服务方面,在项目的安排方面和投资方面向中西部倾斜,人力资本的投入上也向中西部倾斜。为中西部建造起了经济发展的能力。几年下来,中西部保持比较快的经济增长速度,形成了梯度发展,缩小了地区差距,实现了减贫。

第三个经验,以人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打破了扶贫领域长期存在的所谓效果的递减效应。早期存在大量的贫困人口,只要实行好的政策,实行再分配,可以比较快地实现减贫,但是当贫困人口只剩下几千万的时候,从地理上集中在偏远地区,集中在生产条件、生活条件不好的地区,扶贫难度就增加了。但是扶贫效果递减不能像投资递减效果一样,投资递减面向的是物,扶贫面向的是人。因此,在过去的五年里,我们每年扶贫的人数都达到了1000万以上,未来三年按照同样的速度,可以在2020年实现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的目标。

最后,蔡昉总结说,中国在改革开放过程中,在扶贫减贫工作取得了一些经验,也希望中国智慧、中国方案对世界作出贡献。

评 论

中国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