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网11月21日讯(记者 蒋新宇)中国国际循环经济展览会期间,中国循环经济协会资源节约与代用专业委员会(以下简称“专委会”)工作会议暨20周年成果展在国家会议中心成功举行。
专委会理事单位、“资源节约与代用”工作突出贡献单位和技术引领创新者、相关科研院校及其国内外战略伙伴参加会议,相关领导莅临活动,共同回顾了这20年间,专委会在促进我国循环经济发展、推动资源节约与代用产业方面取得了一系列重要成果。
在观看专委会20周年庆典宣传片之后,专委会主任刘士芳作会议报告:
非常感谢大家百忙中参加资源节约与代用专业委员会二十周年庆典。在全国上下掀起学习宣传党的十九大精神的热潮之际,我们举行这次资源节约与代用专业委员会20周年庆祝活动很有意义。会议主题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深入推进能源资源产业可持续发展,对专委会20年历程进行总结回顾,对未来发展进行展望规划。下面,我代表专委会向大会作工作报告,请大家审议。
一、二十年工作总结与回顾
中国循环经济协会资源节约与代用专业委员会是经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和民政部批准成立的专业机构。它的前身是原国家计委所属中国产业经济技术研究联合会全面节约专门委员会,成立于1997年8月16日,在成立后的6年期间,主要协助原国家计委和经委,从产业经济的角度,推进全面节约各项工作。2003年12月29日,更名为中国综合利用协会资源节约与代用专业委员会(2013年11月30日沿革为现名称)。专委会是在老一辈国家和工业部门领导人的关怀、支持下成立和发展的,吕东、袁宝华、张吾乐、王文元等老领导专门为专委会的成立题词,专委会的工作也曾得到朱镕基总理和国务院有关部委领导的充分肯定和支持。经过不断调整和充实,专委会已经建成涵盖能源资源、生态环境、循环经济等跨部门、多领域的专家顾问咨询团队,形成了包括综合办公室、信息部和项目部等常设机构,负责日常工作和对外业务。常务理事单位参与专委会年度计划及日常重大事项决策。
(一)国家计委中国产业经济技术研究联合会全面节约专门委员会,奉行“重服务、干实事、尊科学、讲效果”的准则,为宏观决策和企业提高效益服务。
“全面节约专门委员会”以实施资源节约型战略为根本任务,重点抓了以下三方面工作:
一是选择高新技术与传统产业相结合,以提高经济效益为核心,充分体现科学技术就是生产力。先后组织了低温真空渗硫技术产业化,乙烯装置节能改造项目的论证会,为项目在国家有关部门立项提供了咨询意见,调动了科研单位与生产企业合作的积极性。
二是节约工作与培养新的经济增点相结合,用市场经济的方式体现经济效益的拉动作用。如“低温真空等离子渗硫技术产业化”项目完成了轴承、油泵、油嘴和农用小型柴油机推广应用,品质达到国际先进水平,产品以优质优价出口,并在冶金行业取代部分进口部件。
三是节约工作与提高企业竞争力相结合,运用自主知识产权技术服务国民经济主战场。采用清华大学化工系的“节能改造技术”对燕山石化工艺设备进行改造,提高了企业效益。产品能耗达到了国际水平,为全国范围内应用推广提供了技术支撑和经验。
总之,“全面节约专门委员会”以推进经济增长方式转变,实施资源节约战略,促进国民经济持续发展为使命,从信息服务、节约规划,工程改造、技术开发,经验交流五项具体工作入手,起到了承上启下,内外协调的作用。这一时期,得益于国家计委、经委领导大力支持,产经联和能源研究所的指导。同国务院有关部委建立了沟通渠道。通过调查研究、评估评审、咨询服务,得到各级政府和企业的欢迎和信任。
(二)中国资源综合利用协会资源节约与代用专业委员会是全面节约专门委员会基础上,2003年12月29日经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和民政部批准建立的。
10年间,专委会坚持节约能源资源的基本国策,认真贯彻国家能源资源的节约与代用战略,大力推进节约与代用技术项目、产品、产业的发展,为资源合理利用、节能减排、技术创新提供转换孵化平台,为发展循环经济铺路筑桥。发挥了政府与企业间的纽带与桥梁作用。
专委会坚持以“项目推介”为纽带,加快节约替代项目产品的推广;以“行业专家”为纽带,推动标准、规范、政策的建立及专项课题研究;以“示范工程”为纽带,促进节约替代、节能减排项目的产业化,产品的升级换代。
专委会在中国资源综合利用协会和顾问、专家的指导和各级政府支持下,重点抓了以下工作:
1、服务政府、服务行业、服务企业;全力推动资源节约与代用产业科学发展
(1)积极服务政府,为产业发展争取政策支持
(2)反映行业呼声,了解诉求,为企业提供优质服务
(3)积极开展国内外交流,推动企业引进技术,消化、吸收、本土化。
专委会按照“走出去,请进来”的原则开展国际交流与合作,多次组织专家出国考察。与国外多家企业建立了技术交流与合作关系;并聘请外国专家做专委会顾问。
“十一五”至“十二五”期间,专委会重点推进大比例甲醇替代清洁车用燃料试点和示范,生物质可再生能源替代化石燃料的实验项目培育,地热、风光发电的技术进步及生态农业,海水资源综合利用项目的跟踪与服务,先后召开推介会16次、项目论证会5次,技术交流座谈会27次,促进了技术升级和持续发展
2、强化专委会自身建设,探索新机制,充分发挥新时期的纽带与桥梁作用。
(1)充分发挥顾问专家智囊团作用,提升服务质量。2007年,组建了资源节约与代用顾问、专家委员会,聘请行业、高校和科研院所资深专家、领导作为“智库”成员,为专委会决策把关定向,参与标准、规范、政策的建立及专项课题研究,为政府、行业、企业提供咨询服务。
(2)推进行业标准体系建设,协助政府建立准入监管制度。
针对甲醇车用燃料标准不完善、不配套的现状,与上海化工研究院合作,协助浙江省、江苏省及相关省市企业先后出台了企业和地方标准,为行业和国家标准制定提供了依据。在标准建立的基础上,浙江、山西等省出台了地方准入监管制度,保障了甲醇车用燃料试点示范有序发展。
(3)推动行业科技管理和评价工作,强化服务水平。
专委会认真落实协会的相关要求,促进产学研协同发展,以上海化工研究院为依托,组建了全国醇醚燃料工程技术中心和上海新能源研发培训基地。接受企业委托开展项目技术论证和信用评价。
(4)积极发展会员,加强会员单位的自律与服务。
会员是专委会的发展基础,理事和常务理事是资源节约与代用平台的支柱,年度计划及重大事宜由常务理事或理事会议决策。
(三)中国循环经济协会资源节约与代用专业委员会是中国资源综合利用协会更名延续,新时代开启了“绿色、循环、低碳”发展新征程。
认真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意见》,重点抓了我国自主知识产权技术创新成果的培育、转化和推广,通过试点示范促进产业化和项目企业良性持续发展。
1、推进了甲醇清洁燃料替代项目的试点、示范与产业化推广。
2、跟踪推进生物柴油项目和生物石墨烯项目,通过试点、示范加快工程化。
3、大力推进资源节约替代、综合利用、节能减排、再生资源、生物技术和循环经济项目的示范与产业化。
4、发展横向联合,推动农业循环经济技术和模式创新,为“三农”服务。
5、积极推进国际合作,利用国内外两种资金、两种技术、两种资源,为建立产业联盟,工程技术研发中心和生产基地奠定了基础,促进了企业技术与文化跨境交流。
6、加强专委会自身建设。遵循协会章程,探索新机制,针对面临的新形势、新问题,加强自律、大胆探索,促进了技术创新成果转换和工程化、商品化。
以上成绩的取得,是同多年来在座的各级政府领导、专家、顾问、企业家和国内外战略合作伙伴的关心、支持分不开的。我代表专委会全体同仁表示衷心的感谢!
二、“十三五”工作目标
“十三五”是我国建成“小康”社会,落实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基本国策,以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和改善生态环境质量为目标的关键时期。
认真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全面理解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以推动改革和创新驱动发展为动力,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为完成“十三五”节能减排约束性目标,保障人民健康和经济社会持续发展做贡献。
主要目标任务:
(一)大力推进资源节约替代、清洁能源、综合利用、节能减排、再生资源、生物技术和循环经济项目的示范与产业化,定期组织专家为企业咨询服务。
(1)继续推进甲醇车用清洁燃料替代项目的试点示范与产业化,同步开展民用、商用和船用清洁燃料试点和示范。
(2)加快煤炭清洁高效利用技术与装备的研究开发,推动民用、商用炉灶和供热锅炉窑炉的技术升级改造,通过试点示范建立产业化生产示范基地,为解决散煤清洁利用提供技术支撑和成套装备。
(3)继续跟进生物柴油和生物石墨烯项目的研发,通过试点示范完成工程化,成套设备标准系列化,建立百万吨生产示范基地及循环利用产业园。
(4)继续跟进储能和节能技术、产品、成套装备的研究开发,通过试点示范加快推广应用,促进重点用能单位的技术改造,为节能减排提供技术支撑。
(5)大力推动水资源的高质、高效综合利用和节水、循环利用技术、产品、装备的研究开发,促进生物技术产品商品化,为人类生存、全民健康服务。
(二)继续跟进大农国际控股集团“利国富民”与“精准扶贫”产业系统规划与方案的实施。联合推动大农业生态循环经济模式的试点与示范基地建设,为现代农业发展提供经验。
(三)进一步深化国际合作,实施3A合作战略。建立绿色发展基金,引进先进技术和模式,建立产业技术创新联盟,工程技术研发中心和生产制造基地,为中国“一带一路”和平发展战略服务,创建国际化一流咨询服务平台。
节约资源,实现可持续发展,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项紧迫而又长期的任务,事关人类生存环境和各国的发展前途。资源综合利用是全球共建美好家园,实现人与环境和谐发展的重要保障,循环经济是缓解资源紧缺和保护环境的有效途径,是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要充分认识资源节约与代用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乘风破浪潮头立,扬帆起航正当时。我们要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引下,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按照生态文明建设战略要求,进一步发挥专委会的理念引领、政策支持、技术服务和成果转化作用,强化政府、企业之间的桥梁纽带功能,全面提升组织协调和科研服务水平,为促进循环经济发展和资源节约代用事业,继续做出应有的更大贡献。
评 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