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库中国:2013年4月,习近平总书记就“中国特色新型智库”首次做出重要批示。距今已有五年,您怎样看待今天中国智库的现状?
陈定定:今天中国智库的现状是五年前无法比拟的,不管是官方智库还是民间智库,从一个学者或者是智库的参与者的角度来讲,过去五年,中国特色新型智库整体上取得的成绩还是较大的,从智库的数量、质量、活动的举办、相关报告的发布,还是从中国智库争取国际话语权、提升在国际舆论界的感召力等等,我认为中国的智库整体都上了一个台阶,但是需要思考的是下一个五年应该如何发展。
智库中国:海国图智研究院属于社会智库的一员在从成立到至今面临哪些困难和挑战?以及如何努力建设高端社会智库的建议?
陈定定:2015年印发了《关于加强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建设的意见》,对社会智库的定位是这样规定的,社会智库是中国特色新型智库的组成部分。坚持把社会责任放在首位,由民政部会同有关部门研究制定规范和引导社会力量兴办智库的若干意见,确保社会智库遵守国家宪法法律法规,沿着正确方向健康发展。进一步规范咨询服务市场,完善社会智库产品供给机制。探索社会智库参与决策咨询服务的有效途径,营造有利于社会智库发展的良好环境。
举个例子,我所理解的社会智库的形式有些像中国的经济制度,以公有制经济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所以中国社会智库就好比是中国智库的一个有益的补充,首先社会智库的定位不是“正规军”,而是“游击队”,但是它可以发挥很多有益的功能,社会智库的运作方式也相对灵活,从运作方式、人员配置、组织活动、对内对外的交往等等,社会智库虽然规模小,但是有更高效率。
但是跟所有的社会智库一样,2015年成立的海国图智研究院也会遇到一些困境,比如智库优质人才的招募问题、智库资金的筹集问题等等。每个人都认为自己的职业生涯极其重要,当然关注某个智库的长期性与可持续性,或者是体制保障,对于“年轻”的社会智库来说并不占优势。还有就是高校之间已经建立的人才流动性的机制,使得高校的人才、教师、教授可以在各个高校之间相互流动,社会智库这个机制或者说是体系,还没有整体的建立起来,相对零散,所以流动性相对较差,这些因素影响了智库优质人才的招募。还有中国智库的整体发展不均衡,大多数智库都集中在一线城市,北上广深等一线城市等经济中心,或者是省会城市,像其他二三线城市几乎没有智库,像是无源之水,没有形成梯队一样的机制。
智库中国:是否有好的办法解决以上的困境?
陈定定:我认为有很多措施去解决这一问题。比如人才问题,可以建立智库人才专门的培养渠道和机制。未来5至10年内,培养出一批高水平智库人才对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建设至关重要。抓紧制定智库人才发展规划,明确发展目标,制定个性化的培养方案。
社会智库筹资困难问题,可以借鉴一下其他国家的例子,比如美国的慈善捐赠,在美国慈善捐赠无论是个人捐款、基金会捐款或企业捐款,根据国税局的规定,都可以得到税务上的优惠,这是政府的政策导向,鼓励民众与企业将钱捐给有需要的机构,比如比尔盖茨基金会捐款给智库。
我认为中国可以借鉴这一点,因为中国社会已经发展到了这个地步,很多富豪或者是有能力的人愿意去做这些事情,如果这部分资金来支持中国的智库建设,对整个局面棋盘就盘活起来了。这当然需要国家层面的支持,当然也需要整个社会的重视,作为智库,如果从商业化的角度考虑,智库为社会提供公共产品,没有买家,就没有很高的存在基础,买家就是整个社会,对各种知识也好、研究也好、企业也好,对这种报告的研究。
比如近期大家都在关注中美贸易战,很多企业开始关心政治,因为政治跟经济是分不开的,企业需要智力支持,这就需要智库为企业提供智库产品,这是一种相互的关系。
智库中国:美国智库的资金筹集以及人才招募是怎么样的情况?特朗普当选,大家了解特朗普政府由于他基本是一人决策,政策连续性很差,不可预测性很强,美国智库所发挥功能是不是与之前有所不同?
陈定定:在美国,经费筹集是智库一项重要的经常性工作,很多智库都配有规模较大的相关工作团队。多数智库形成了社会捐赠、政府资助、市场化运作收益、国外捐助、个人捐助、PPP模式以及委托研究项目经费等多样化的筹资渠道。核心研究人员是国家顶级学者或学术带头人,在智库中享有较高地位,有完备的支撑与保障体系,美国智库都会利用媒体和网络平台提升自身影响力。形成了独特的人才“旋转门”流动机制,成为美国政要的重要“储备池”, 美国政府每四年换届一次,换届时有4000多个联邦政府工作人员需要更替,其中大约有60%以上来自智库和高校。
美国大多数智库表示要坚持独立性、公开性和非营利性原则,不为党派“站台”。如果民主党执政,会从智库中选用大量对国家重大战略与政策有研究的研究人员,这时其余的和新进入的研究人员,多数是共和党背景。当共和党执政时,大部分有共和党背景的研究人员进入政府,智库则有较多具有民主党倾向的研究人员。
但是特朗普当选后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特朗普本身是一个精英,一个商人,但是他不走精英路线,是一个非传统的政客,按照中国的古话来说,他走的是“劫富济贫”的道路,宣称要给中下层的人说话或者是争取福利、权益,但是他实行的减税政策实质是富人受益较多,但是他与美国“正统智库圈”不是很熟,而且加上他独特的性格,所以美国智库发挥的作用与之前相比相对较弱。
智库中国:“中美贸易战”开战在即,这是否会影响今后的中美关系?以及未来的中美关系走势。
陈定定:一般面对国际问题会从全球层次、国内政治层次、官僚的层次去分析,特朗普出现以后必须加第四个,那就是不确定性,也是今天中美关系碰到的很多困境和困难的主要原因。这四个层次叠加起来就可以折射出中美关系的未来。
从比较宏观的层面讲,全球力量的分布决定了全球政治未来的走势与趋势。主要是指经济、军事、科技等力量在全球层面上的按地区、按国家的分配。
首先看中国与美国GDP对比,过去三十年,中国亚太地区的崛起这一事实没有任何争议,唯一有争议的就是美国的“相对”衰弱,因为衰落与相对衰落完全不是一个概念。客观上讲,很多数据显示美国并没有衰落,当然也有一点变化,2000年美国的GDP占全球GDP的25%,近年占到20%、21%,相对衰落只是相对一个国家而言,与日本、欧洲等国家相比,不能算是衰落,但是与中国相比,美国与中国的差距无论是在缩小,只有在这个意义上才能够说美国的“相对”衰落。但是很多讨论都把这个划上等号,结果就导致很多错误的判断和一些错误的政策建议,比如说中国主体超越美国,这可能需要更多的数据上的支撑。
其次,美国的“盟友圈”的规模依然很庞大,这也是力量的另外一种表达,像欧洲比较富裕的西欧、南欧、北欧、中东欧。亚洲的印度、蒙古、日本、东南亚、澳大利亚等等。
特朗普在去年年底发布的《国家安全战略报告》中称:美国进入全球经济竞争时代,美国把自己的对手分为三类,反恐将至第三类,朝鲜与伊朗将至第二类,中国与俄罗斯则在第一类。
所以,我认为中美关系今后五到十年会进入一个黑暗期,重点是五到十年,十年以后是不是进入更黑暗期,或者相对比较光明期还不能下结论,初步判断会比现在好一点。而且中美关系以后会进入一个逐步和部分领域的“脱钩”的过程,这个过程不仅仅是经贸层面,而且是全面的,包括战略上的,包括政治上的、军事上的、意识形态,这个脱钩并不完全是脱离关系。脱钩很多人感觉是完全断绝关系了,那个学术定义是不严格的。脱钩不一定是坏事情,部分脱钩不一定是坏事情,反而有可能促进中美和平走向更好的合作,脱钩不等于完全不合作,只是说有些方面的确是要进行脱钩。
智库中国:美国国内的情况如何?国内是否支持特朗普的对华政策,特别是中期选举将至。
陈定定:全球力量分部很重要,但是并不代表国内政治不重要,国内政治重要就是因为国内政治导致了特朗普的出现。中期选举很重要,美国政治的最近十几年或者二十几年,会呈现三个特点,就是社会矛盾加剧,政治极化,党派之间的瘫痪或者合作基本消失了。
社会矛盾的加剧,美国是社会矛盾非常尖锐的一个国家,三分之一美国人认为钱不够,而且看不到希望,这种类似的数据有很多,而且有很严重的后果,会反映到他们投选票时候的取向。美国国东北部老工业地区近年来衰败严重,被称为美国的“锈带”(铁锈地带),是上世纪工业繁荣的地区,包括威斯康辛、密歇根、俄亥俄、宾夕法尼亚等州。时过境迁,深受全球化之苦的“锈带”蓝领工人群体,改变了对华盛顿精英和民主党的态度。铁锈地带是帮助特朗普2016赢得大选重要原因。
政治极化也是与这个相关,美国政治体制就是选票制度,有民众有对现实不满怎么改变?只有通过选票。所以才会逐渐地催生了两个左右两翼的爆发,一个是茶党,一个是左翼。28岁的波多黎各后裔女生在纽约州击败了非常资深民主党党内对手,成为民主党的候选人,这说明美国左右两翼思潮崛起的势头并没有衰退。也就是说,美国建制派,无论是民主党、共和党的集体崩溃的现象,在美国还在上演,而且以后会更加激烈,未来一定会影响所有政党的口号、人选,议会的政策,包括对华政策。
如果今年中期选举趋势有扩大的,特朗普连任没悬念,再下一任、两任都有可能是共和党,民主党现在危机感也很大。民主党内部也吵得很厉害,桑德斯左翼激进的一派,也有稳重的,也有更保守的,现在中期选举对他们非常不利。由于“通俄门”不见实际证据,也不敢轻易弹劾特朗普,一旦弹劾特朗普,拿回众议院,起动弹劾程序,不一定会成功,而且很可能被特朗普利用这一机会,给他以绝佳的借口,真是因为弹劾才导致特朗普“让美国再次伟大”的计划受阻,不懂的选民会深信他这一观点,民主党现在四面楚歌了,无法承受这样的局面。(记者 王琳)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