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民大学国家发展与战略研究院研究员 赵勇
中国网讯 近日,中国网智库中国与中国人民大学国家发展与战略研究院联合举办第五期中国圆桌“中美贸易战的思考、应对与未来”主题论坛。中国人民大学国家发展与战略研究院研究员赵勇表示,贸易战对中美双方都不好,不能简单的以输赢来论。在中美贸易战中,分析中美两国贸易的依存关系,不能将视角局限在贸易领域,也要考虑其他因素。
美国中心国家角色转变
中美两国贸易依存关系与美国中心国家角色的转变有关。
上世纪80年代之前,特别是在上世纪40-50年代,美国是全世界工业制成品输出国,推动经济增长的主要方式是生产产品,再把产品卖到其他国家。和中国目前的角色相同。
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后,美国经济结构出现很大调整,实体经济部门比例在萎缩,80年代陆续开始出现赤字,赤字规模逐渐增大。这样的赤字规模增加,并没有动摇美国世界中心的地位,只是发生了角色转变。
上世纪80年代以后,金融要素在美国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逐渐上升,金融要素既包括国内金融产业的发展,也包括由于美元货币霸权所获得的国际铸币税的收益。美国的核心利益来自于金融层面,不仅是美国国内金融业的发展,还有美元的利益。
国内货币需要向外输出,要有赤字。关注出口贸易所占比重的同时,也要关注进口贸易的所占比重。
美国从中国进口产品是对中国的依存,这不但满足美国国内消费者的需要,也是美国金融利益实现的重要途径。
可见,围绕贸易本身所进行的贸易冲突,特别是特朗普政府所标榜的减少贸易赤字的努力,看上去是保证了贸易层面的利益,但站在金融层面,特别是站在美元霸权角度来讲,是不利于美国金融层面利益的。
要素的跨国流动性
在没有要素跨国流动,特别是没有资本要素跨国流动的时代,出口反映的是本国国内生产要素的凝结,出口量直接对应国家对外贸易利益。上世纪80年代以后,资本要素跨国流动性提高,出口不再是一个国家自身要素禀赋的反映,而是多国要素的凝结。贸易依存关系更加复杂。
美国以前是产品生产者、产品加工车间,现在是要素的配给者、要素加工车间。在国际市场中,美国是配置全球要素的重要力量。从贸易依存角度来讲,打贸易战的影响是相互的。
2016年数据显示,中国出口份额中55%的产品是外资企业出口,全部贸易额的42%是外商独资企业出口,其中,美国跨国公司所占比重很大。美国针对中国征收高额关税,不但中国的企业受影响,全世界的企业,甚至美国的企业都会受到影响。
进一步说,在中国出口份额中还有8%的国有企业,剔掉国企、外企之后,对外出口中,私营企业出口额占35%左右。这时候,贸易依存分析要考虑要素跨国流动性。
市场的自由分工
当前中美两国的贸易依存关系,是市场自由分工的结果。
上世纪80年代以后,世界经济中关税壁垒逐渐减少,市场边界不断扩大,中美两国相互依存关系的形成,反映了中美两国经济基本面的差异和互补的局面。这种局面的形成,在政策层面的影响并不明显,不会影响中美两国的经济联系。
政策分为临时性和长期性两种。产业转移或直接投资过程中成本非常高,受临时性政策影响很小,除非持续征收高额关税,否则很难导致在华企业转变经营策略,转移到美国或其他国家去。
中美两国的贸易利益
事实上,贸易利益不是美国的核心利益,贸易利益对中国的影响更大。
中美贸易战中,其实是拿中国的核心利益与美国的非核心利益做交换和对抗。从中美两国贸易规模的比重,以及贸易额在对外贸易总额中的比重来看,中国对美国市场的依存度更高。中兴事件的出现凸显了中国对于美国产品的依赖属性。
但美国市场对中国市场也存在依赖。从美国的出口数据来看,美国对中国的出口额占对外出口总额比重,从中国入世前的2.6%上升到将近9%。而从美国的进口数据来看,美国对中国市场的依赖更加明显。美国从中国进口额占美国总进口额比重,从中国入世前的9%左右上升到22%,比重非常大。从美国从中国进口的产品数额来看,2016年,美国从中国进口4151余种产品,其中接近1700种产品的进口份额占美国该产品全球进口份额超过20%,相对较大。
不论结果如何,贸易冲突过程中存在很大的贸易成本,中美贸易的相互依存关系,直接决定了发动贸易战的贸易成本到底有多大,这将是影响下一阶段中美贸易冲突规模的关键因素。(责任编辑 韩雅洁)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