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库中国 > 

刘哲:建筑行业正处转折期,中冶成为国企改革标杆值得期待

来源:中国网 | 作者:刘哲 | 时间:2018-08-27 | 责编:李晓曼

刘哲 万博新经济研究院副院长

建筑行业和房地产行业目前正处于中长期的转型调整时期。在这个转型时期,行业未来发展的新趋势、新方向是每一个业内领导者不得不去思考的问题,笔者认为新的发展趋势主要体现在三个层面上:产品层面、产业层面和城市发展层面。

第一,是产品层面。产品层面有三个趋势:

一是民建化、大众化趋势。将来无论是建筑行业还是房地产行业,从工业建筑向普通民建转换是大趋势。在工业设计和建筑领域,无论是设计风格、建筑难度、施工能力和建筑质量上,已经具有国际领先水平。但是如何将中国建筑优势运用到民用建筑上,推动普通住宅在建筑质量、空间利用率、建筑进度等方面有新的突破,让中国的建筑优势惠及到更多的居民,还是一块处女地,创新的空间巨大,市场前景非常广阔。

二是建筑绿色化。在建筑施工过程中,中国的优势更多地体现在施工进度快,项目的承载能力强。但在节约耗材、节约人力,用更少的成本、更少的耗材、更绿色的方式来完成施工任务,提升施工质量方面,中国建筑行业还有很大改进的空间。建筑绿色化、环保化、流程化,尤其是涉及到生产环节性能方面的改造和提高,是未来行业发展的大趋势。二十二冶集团最新发布的装配式建筑产品,在这个环节上实现了新的突破。

三是建筑行业标准化。随着建筑行业从规模发展向质量提升转变,行业的标准化程度会进一步提升,在这个过程中,先行先试的创新者就有机会参与到行业标准的制定和完善中。二十二冶的住宅样板已经达到了装配式建筑2A级标准,作为一个创新实践的先行者,二十二冶用实践中的经验,在今后装配式建筑标准的完善上,在装配式建筑技术的推广和优化上,有望发挥更为的积极作用。

第二,是产业层面。产业层面,有两大趋势:

一是建筑行业的工业化趋势,呈现建筑与工业占比的新“二八定律”。以前建筑施工可能只有20%的半成品,80%的施工都在工地上完成,但是未来可能会有80%的半成品,现场只需要有20%的施工任务。当前建筑行业,尤其是装配式建筑的技术突破和加速推广之后,传统建筑行业正在从以传统手工建造、现场建造,到工厂化、流水线生产转变,非标准化现场施工越来越少,标准化工厂施工越来越多,大幅摆脱了季节性对建筑行业施工的影响,建筑周期越来越短。以装配式建筑的民用技术突破为标志,建筑行业的产业链有望迎来彻底重塑和全新整合。

二是建筑业的技术化,呈现建筑工人与技术工业占比的新二八定律。以前可能80%的都是工地施工人员,20%的是技术人员,未来可能80%的都是技术人员,只有20%是施工人员,如何完成从劳动到技术的转化是今后二十二冶面临的问题。其实二十二冶的装配式建筑样板已经呈现出了施工工人越来越少,技术工人越来越多的这一新特点。具有改革引领能力的建筑企业正在从劳动密集型企业向技术密集型企业转型,重塑建筑行业的核心竞争优势,从传统的资源垄断和原料优势,向技术优势、人才优势转变。

第三,是城市发展层面。未来智慧城市建设将呈现怎么样发展路径?谁能够成为智慧城市的引领者?其实充满了不确定性。比如我们几年前不会想到改变人们的出行不是公共交通,而是一个互联网约车平台,也不会想到改变人们支付习惯不是银行,而是支付宝和微信,未来谁会成为城市的建设者,是建筑行业还是房地产行业,或者某个新兴行业或平台?一切皆有可能。

以前搞传统制造产业时,可以划一块地,进行“三通一平”,只要有便宜的原材料、低廉的劳动者、政府的税收政策,厂商就会来。但是吸引创新驱动的新兴产业,需要“三通一平”吗?未来谁能够把城市发展所需要的新兴产业、融资环境、生活环境、文化环境等整合起来,提升城市吸引出创新要素的综合竞争能力,谁就有可能成为未来城市发展的缔造者。

中冶集团在为城市发展服务的道路上,还有非常大的可拓展空间。如何进行从工程施工建设,到互联网工程建设转变?如何满足建筑的景观舒适、生态文化环境要求?如何综合利用健康数据、交通服务、安全服务、社区信息服务,打造智能生活环境?为推动居民更好的生活,为推动整个城市的发展,为国企改革作出示范标杆,中冶值得期待。(责任编辑蒋新宇)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