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库中国 > 

“东方不亮西方亮”:中欧企业的新选择

来源:中国网 | 作者:王琳 | 时间:2018-09-18 | 责编:王琳_观点

       今年是中国改革开放40周年,也是中欧建立全面战略伙伴关系15周年,中欧关系发展势头良好。党的十九大以来,法国总统马克龙、法国总理菲利普、德国总理默克尔、奥地利总统范德贝伦、北欧和波罗的海国家议会领导人等欧洲国家领导人接踵访华,表明欧洲越来越重视中国市场的潜力。习近平主席曾就中欧关系发表的重要论述推动中欧关系行稳致远,为国际社会注入更多稳定性和正能量。


        那么在太和文明论坛上,就中欧经贸相关话题,专访中欧企业家峰会主席董斌。


        中国网:美国打着“贸易保护”的旗号,不断向全世界发动贸易战,在这样的契机下,是否会拉近中国与欧洲的关系?中欧企业之间的关系是否较之前有着更加紧密的合作?


        董斌:当前的世界经济形势并不乐观,特朗普已对500亿美元的中国输美商品加征关税,他还警告中国,已批准对另外2000亿美元中国输美商品加征关税,并表示有可能进一步扩大受征税影响的商品数额,再对另外2670亿美元的中国输美商品加征关税。这不仅对中国企业,甚至对全球贸易,都是不小的打击。


        在此形势之下,正所谓“东方不亮西方亮”,中国企业更加愿意去一个比较包容、开放、有合作意愿的市场,欧盟市场也正是中国企业家比较关注的方向。


        今年是中国改革开放40周年,也是欧盟与中国建立全面战略合作伙伴关系15周年。如今中国已经成为世界第一制造大国和全球第二大经济体。同时,中国经济面临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的严峻挑战,企业缺乏技术创新和自主品牌;而欧洲拥有中国企业急需的专利、品牌、销售渠道等优势资源,经济自08年金融危机后仍处于“窗口期”,中欧企业互补优势明显,中欧未来经贸合作会越来越密切。


         中国网:中欧班列已成为“一带一路”建设的标志性成果,被喻为“一带一路”上的“钢铁驼队”。在未来,中欧班列需要在哪些方面有所改善?


        董斌:中欧班列,按照固定车次、线路、班期和全程运行时刻开行,往来于中国至欧洲以及“一带一路”沿线各国间的集装箱国际铁路联运班列。充分发挥亚欧大陆铁路网络优势,不断提升中欧班列服务质量和运行品质,实现中欧班列开行数量的快速增长,有力促进了中国对外开放和“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经贸往来。中欧班列在很大程度上缩短了中国快消品到欧洲运输的时间,中国厂家根据欧洲市场的反馈做出及时的调整,使中欧班列的订单不断增多。


        未来,我认为中欧班列的运输时间会更加缩短,因为各国铁路运输的轨距不同,中国正在加大力度研发迅速换轨的装备,解决这一问题,中欧班列的速度会有所提升;而且未来会出现恒温、保温的特殊专列的专柜,在这两方面有所提升,会在很大的程度上推送中国商品更好的走进欧洲,欧洲商品更好的运往中国。


        中国网:今年是“一带一路”倡议提出五周年,请您分享一下中国企业走进欧洲的成功案例,以及这种案例是否可以复制?


        董斌:中国和欧洲有很大的互补优势可以借鉴,可以实现开放合作共赢。中国很多企业在欧洲做了大量的投资和并购,有相当多的企业取得了显著成绩。以武汉的欧亚集团为例,欧亚集团旗下的捷福装备(武汉)股份有限公司是机器人智能焊接行业领先者,它收购意大利一家拥有50年历史的专业焊接技术公司,捷福装备也因此被称为中国第一家进行海外并购的新三板公司。并购使公司拥有世界领先的机器人焊接技术及研发能力,同时也能更有效开拓全球市场。而且和法国铁路公司成立了合资公司,既为中国的高铁提供高铁轨道、设备的一些关键技术和关键设备,同时还服务于法铁在欧洲的项目,甚至还拿到了摩洛哥的高铁项目,这个案例反应了中国制造与欧洲创新的结合,同时还能服务于第三方市场,比如非洲。


        并且,这种模式完全可以复制到其他企业。因为中国企业的强项在于有庞大的产业集群,在某个特定领域、特定产品生产加工制造,有突出的性价比的优势。近年来,欧洲更加强调创新、研发、IP、品牌,这也恰恰是中国企业,中国商品走出去所急需的。如果有一个好的模式,又把中国模式发挥出来,同时结合欧洲的优势,扬长避短的合作,那么就会取得互利共赢的效果。


        中国网:目前,越来越多的中国企业运用跨境电商的方式积极探索外贸转型之路,那你如何看待中欧企业之间的跨境电商的前景?


        董斌:中欧跨境电商可以用“如火如荼”这四个字形容。中国是电子商务、电子支付、包括物流等等非常发达的国家,走在欧洲的前列,很多欧洲国家因为劳动力成本、配送成本高,因此电子商务不像中国这么发达,但是对于一些特定的商品,中欧之前有着庞大的电子商务的订单量,尤其像阿里巴巴、京东等。


        目前,随着中国消费水平的升级,或者是高端商品需求量的增加,中国正在进口大量的欧洲商品,比如香水、箱包、红酒、高端食品,增长量的比例也是相当可观。


        因为中国政府对跨境电商还有一系列的优惠,我认为在未来非常有可能在中国会有较大的跨境电商直营店与体验店,尤其会在北上广深等一线城市,会有庞大的需求。


        中国网:本次太和智库的一个分论坛的主题围绕着人工智能的展开,中欧企业家们如何看待人工智能等高新技术对经济发展的一个现状?


       董斌:不同的国家不同的区域对人工智能,以及对未来的发展众说纷纭。欧洲按照我们专家的观点属于偏保守型,因为欧洲强调传统,强调文化的多元,对人工智能欧洲人普遍采取一个可以利用,但是不能不加限制,不能让人工智能朝着失控的方向发展;在美国那方面因为美国人更讲究创新,更他们对人工智能研发的推进,应该是走在世界的前列;但是整个人工智能的发展和整个社会伦理等等还是有一系列的冲突,中国正处于一个观望的态度。


        我认为,可以把人工智能当成一个工具,而不能被工具所驱使,这是质的区别。如果是一个好的工具善于利用,并且创造出好的生产力,创造很好的社会价值这是。但是一旦人工智能失去控制,或者人类对它没法加以利用,而是被它利用的话,那个社会非常危险。


        中国网:2019年是中欧企业家峰会举办的第十届峰会,第十届将以什么样的主题为契机,让中欧企业有更好的交流,促进经济的增长?


        董斌:第十届中欧企业家峰会的主题还是本着开放、合作、共赢的宗旨,初步定的题目是“合作创造价值”。因为不同国家都有不同国家的比较优势,或者是贸易、投资、合作的一些基本前提。中国和欧洲有种种的互补性,而且在当今形势下,中美贸易摩擦愈演愈烈,中国和欧洲会走得越来越近。


        中欧企业家峰会是11年前在中国企业家的推动下举办的,那时候有相当一批企业家已经意识到,中国如果在转型升级关键环节发挥作用,科技创新、品牌专利这些基础的要素,除了在中国获得也可以去欧美市场。从现在来看欧洲整个市场的开放程度,包括对中国资本进入的欢迎程度要大大优于美国,中欧企业家峰会也愿意搭建桥梁,把它作为中欧企业家增进交流、加强信任、促进合作的一个平台。(记者王琳)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