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旭峰 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教授、副院长,智库研究中心主任
智库评价可以确定一个学术共同体,让不同智库找准对标,互相学习和竞争,更重要的是智库评价有利于国家通过观察智库,出台推进智库建设的相关政策。
在社交媒体领域评价智库行为,本质上来说也是一种智库评价,因此我们应该积极鼓励。但评价智库在社交媒体上的影响力、传播力和行为,与评价智库本身是两码事。
第一,社交媒体对政治的影响越来越大,整个世界政治生态在变化。例如,特朗普通过推特宣布决策就是一个重大的政治生态变化。而智库是追求影响力的,影响社会和政府。所以,为了要迎合政治生态的变化,智库必须拥抱社交媒体。
第二,由于直接的传播渠道限制,智库通过社交媒体影响社会公众,试图让决策者看到其在社交媒体上的观点。所以,智库在社交媒体上的影响,不能代表政策影响。而一些体制内非常有政策影响的智库,可能在社交媒体上的发声反而少。
第三,在社交媒体领域评价智库是非常有意义的。智库在社交媒体上的行为代表了社会舆论和政治生态,需要被关注。而国内智库的不同排名和研究比较多,多以问卷调查的方式得到排名,这种方式过于打扰智库的正常工作。更严重的问题是排名高低与是否重视问卷调查有关,这可能造成以调查方式开展智库评价的系统性偏差。如今,这些问题可以用大数据的方法解决,即在不打扰智库正常工作情况下,通过社交媒体的痕迹数据,挖掘数据的功能,做数据评估,通过智库影响力分析智库的价值。
纵观智库评估的总体趋势,是从小样本到大样本,从主观到客观,从定性到定量,从小数据到大数据。虽然大数据这个方法也有缺陷,但是所有的调查、测量都是有缺陷、不准确的,特别是影响力、传播力等抽象概念。智库评价者都是从不同角度和侧重点,对这些抽象概念进行测量和估计。
智库的影响力到底是什么?这是一个非常深的政治学概念。我们在评价智库时使用的所有测量方法,都不是测量影响力的本身,而是贯彻那些被认为具有影响的行为。用外围的数据测量核心的影响力,是主观的还是客观的也好,都是由于没有办法真正测量到影响力,退而求其次。这是对影响力概念的妥协。事实上,比如让决策者或国会议员填五个他们认为最重要的智库,这种测量方法虽然主观,但反而更接近于测量了影响力的概念内核。
总的来说,智库报告是多元化思想市场的产品,不同的智库报告和排名有各自的生存价值,让各智库在学术共同体里良性竞争,体现不同报告里面自己的价值,也为决策者提供了一个综合的认识。(责任编辑:韩雅洁)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