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广汉 中山大学粤港澳发展研究院副院长、首席专家
如果说粤港澳大湾区最大的特点,从合作体制和机制层面看,应是“一国两制”。一国国家,两种制度,三个单独关税区、三种货币制度和三个法律体系,使粤港澳大湾区之间的合作既不同于国际的区域合作,也不同于国内省际区域合作。
经济制度的这种差异性可以在区域合作中产生制度互补收益,是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一个优势;同时制度差异性也会在区域合作中产生制度摩擦与成本,成为推进大湾区建设与合作的挑战,要学会善用两制之利。坚持市场主导,善用市场手段破解合作难题和激发发展活力。
首先,坚持“一国”原则,确保大湾区建设行稳致远。坚持“一国”原则,坚持依法施政,在宪法和基本法框架下研究政策的推动工作,把“一国两制”条件下港澳的优势和广东的优势结合起来,实现国家赋予大湾区的建设目标。
我们看到,开放内地居民港澳自由行、CEPA合作协议的签署和不断推进,《粤港澳大湾区规划纲要》的颁布和实施,中央政府对香港和澳门的这些经济政策的制定和实施均体现“一国”原则,是坚持“一国”原则和尊重 “两制”差异有机结合的范例。
其次,坚持市场主导,善用市场手段破解合作难题和激发发展活力。由于粤港澳之间政治和经济体制均存在不同,在经济合作中存在摩擦和困难是正常的。香港和澳门作为自由港和单独关税区制度,必然会对港澳与内地之间商品和要素的流动形成障碍。减少粤港澳大湾区要素流动的障碍,促进包括人员、商品、信息、资金等要素的顺畅流动,是大湾区合作与建设的基本要求。一是要合作体制和机制创新,推进粤港澳大湾区营商环境的对接和市场一体化进程。二是要发挥市场机制在区域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学会运用市场机制和市场手段破解合作中的问题和激发合作与发展动力。三是要辩证看待合作中的问题和困难,善用“一国两制”架构下三地制度差异和互补的优势,将香港和澳门的国际化营商规则、高度开放的市场体制与广东集中力量办大事和一张蓝图绘到底的体制优势结合起来,丰富“一国两制”的实践内涵。
在这一方向下,可以坚持内外联动和双向开放,将香港和澳门的自由港体制和高度开放的经济体制与广东构建全方位对外开放新格局和深圳前海、广州南沙和横琴自贸区经济结合起来,提升广东对外开放的水平和参与国际经济竞争的实力,为香港和澳门经济持续发展注入新活力、拓展新空间,促进港澳经济可持续发展。
再次,坚持以民为本,善从区域民众最关切的事情出发落实改善民生的各项举措。“共享发展,改善民生”是大湾区建设的基本原则。由于粤港澳地区的行政管理和社会治理制度存在差别,大湾区面临的很多民生问题具有跨境的特点,在环境治理、食品安全、医疗卫生、工作就业、教育培训、养老定居、社会保障等方面均能体现出来。
要解决好这些民众最关心的民生问题,政府和社会必须提升在“一国两制”框架下的社会跨境治理的能力,建立跨境治理的体制和机制。这需要政府和社会层面开展有效的合作,加大优质公共产品和服务供给,才能满足区域合作深化中日益增长的民众需求。在提供这些公共产品和服务供给时,政府也需要更好地运用市场机制的手段,发挥市场、企业和民间的活力和积极性,用多元化供给满足社会多元化需求,不断促进社会公平正义,使大湾区居民在区域发展和合作中有更多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