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库中国 > 

未来,数字经济如何成为社会的基石?

来源:中国网 | 作者:熊鸿儒 | 时间:2019-05-09 | 责编:于京一

熊鸿儒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创新发展研究部副研究员

以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技术为主导的新一轮技术革命和产业变革正给全球范围内的生产和生活方式、人际交往方式带来极为深远的影响,也成为重构国际经济格局的重要因素。目前,我国已经快速成长为全球数字经济大国,壮大数字经济、建设数字中国是加快新旧动能转换、迈向创新型国家的关键驱动力。

面对日新月异的数字技术创新及数字化转型,在国际国内形势深刻变化的背景下,我们仍有必要进一步深化认识,顺应规律、积极作为。

扩大机会意识

历史经验证明,每一轮技术革命与产业变革,不仅会重构全球创新版图,还将引发国际经济和政治格局的大国消长和主导权更迭。数字化转型打开了我国创新发展从追赶者向引领者跨越的“机会窗口”,我国完成有条件也有能力去把握好这一重大历史性机遇。

首先,数字技术已呈现出强大的渗透性、交叉融合性和颠覆性,不断孕育新的技术突破、模式创新和市场创造——这给处于后发追赶地位的本土企业带来了换道超车、颠覆创新的机会。近些年我国企业在移动互联网、人工智能、金融科技等领域的快速崛起乃至部分领先就是例证。同时要看到,我国在数据资源规模、网络市场价值、数字基础设施、科技人才红利,以及包容审慎的监管环境等方面具有一定的有利条件。

其次,数字化转型将引发国际产业分工格局的大调整、大变革。制造业深度服务化、智能化;产业组织平台化、专业化及虚拟化;生产网络本地化、分布式;供应方式个性化、定制化及社交化——这一系列新特征将从根本上改变传统的生产方式、价值分布及竞争规则,“倒逼”出传统产业更多的转型升级机会,推动向高效率、高品质、高附加值迈进。

再次,伴随新一代数字技术在公共服务领域的应用,将惠及更广泛的人群,对促进教育公平和教育创新、增加医疗有效供给、消除贫困、增加就业等作用越来越大。一些政府部门与企业在智慧交通、公共安保等政府服务领域的积极互动,还形成了业务外包、PPP(公私合作伙伴关系)等多种合作模式,对提升政府行政效率、促进职能转变及优化意义重大。

增强忧患意识

从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长周期看,技术变轨、市场变轨出现时,后发者能否抓住“变轨”的机会受到技术能力与技术体制、企业战略、产业生态、监管框架及政策等多种因素的影响。数字化转型引发的比较优势转换、发展方式变革,对我国提出了很多不容忽视的严峻挑战。

当前,原始创新能力不足是主要挑战之一。进入数字经济时代,技术进步不再是以线性方式,而是呈现指数级增长、群体突破、交叉融合态势。能否在前沿技术领域取得关键突破或催生重大经济社会效益的创新,离不开高质量的基础研究、高标准的技术体系和高水平的知识转移。继续引进国外先进技术的机会空间将大大缩小,未来更多需要原始创新、合作创新,而非跟随式创新。

同时也要看到,我国区域间、部门间、企业间的数字化应用水平分化严重,产业数字化基础相对薄弱,一些关键数字化设备、软件及控制系统等存在明显短板,标准体系、认证认可体系等尚不完善。再次,机器人、物联网等新技术大规模应用,可能会削弱很多传统竞争优势,如低成本劳动力、产业规模及配套优势等。此外,面对新技术变革,未来我国数量庞大的劳动力能以多快的速度掌握新的技能,满足数字经济时代的就业新需求——这不仅关乎就业前景的挑战,从根本上说是一场教育方式变革的挑战。

深化开放意识

数字经济时代的创新一定是开放、包容、多元的。数字时代的万物互联使得创新资源的流动性、可用性和创新主体间的相互依赖性都将极大提升。从研发外包、到协作生产,再到用户创新,信息交互的零边际成本和平台经济的蓬勃发展将彻底改变过去封闭、孤立、线性化的创新模式。

数字领域的创新复杂性和不确定性也会越来越高,创新链的各个环节已难以在一家企业、一块区域乃至一个国家内部完成。无论是应对人类共同的挑战,还是消除数字鸿沟、推动产业升级,都需要更加主动的开放创新与国际合作。个别国家的技术和贸易保护主义不会逆转数字经济全球化的大趋势。

同时要认清,数据跨境流动能够产生难以估量的经济价值,并带动技术、资本和人才的流动;日渐兴起的数字贸易正在重塑国际贸易格局和全球价值链形态,其发展水平将深刻影响我国未来的产业国际竞争力。因此,更加开放的数据政策、更加包容的创新政策势在必行。

改善规则意识

无规矩不成方圆。数字经济领域很多是新事物,在鼓励发展的同时也要对发展中出现的问题及时加以纠正,加快完善市场机制下公平、公正的规则体系,引导其健康成长。过去数年,我国在数字经济领域举世瞩目的快速追赶和创新活力,很大程度上就得益于政府部门对新经济所秉持的包容审慎监管,为不少创新留出了足够的“试错”空间。不过,随着数字经济发展的深入,监管部门所面对的社会争议和治理难题越来越多,包容审慎的尺度越来越难把握。

从市场准入、公平竞争,到产品质量、消费者保护、就业保障,再到数据隐私、网络安全乃至算法伦理等,数字经济良性发展所必需的规则体系亟待完善。从行业监管、市场监管,到平台治理、数据治理,相应的监管机制、执法方式和管理体制都需要重构。长远看,随着我国在数字全球化舞台上的地位愈发突出,通过进一步完善自身规则体系和监管制度,我国将能更主动、更广泛地参与全球经济治理,为解决数字经济时代共同的经济社会挑战做出更大贡献。(责任编辑 李晓曼)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