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库中国 > 

中国城市营商环境研讨会在京召开 2019年城市营商环境指数榜单出炉

来源:中国网 | 作者: | 时间:2019-05-14 | 责编:李晓曼

2019年5月11日,由中国战略文化促进会、中国经济传媒协会、万博新经济研究院和第一财经研究院联合举办的“2019中国营商环境研讨会暨城市营商环境指数发布会”在北京举行。

 

2019中国营商环境研讨会暨城市营商环境指数发布会会场全图

 

中国战略文化促进会会长、十一届全国政协副主席郑万通、原中共福建省委书记陈明义、原国务院港澳事务办公室常务副主任陈佐洱、原中国驻欧盟使团团长关呈远、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副理事长黄奇帆等嘉宾出席了会议。


中国战略文化促进会会长、十一届全国政协副主席郑万通


原中共福建省委书记陈明义

 

原国务院港澳事务办公室常务副主任陈佐洱

 

原中国驻欧盟使团团长关呈远

 

会议由第一财经研究院院长、《第一财经日报》副总编辑杨燕青主持。中国战略文化促进会常务副会长罗援、万博新经济研究院院长滕泰代表主办方致辞。

 

杨燕青第一财经研究院院长、《第一财经日报》副总编辑

 

罗援表示,营商环境的建设和优化是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条件,也是建设开放型经济新体制的迫切要求,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这几年来,各地方政府、各部门持续深化“放管服”改革,着力提升政务服务效率和营商便利度,但当前我国营商环境与市场主体的期待相比,还有很大提升空间。着眼于中长期营商环境的持续改善,在以营商环境为基础,全面深化人才、金融、技术等要素市场改革方面,还有待进一步深化。

 

罗援中国战略文化促进会常务副会长

 

滕泰表示,建设和优化营商环境,首先要对营商环境进行全面、客观、科学的评价。对这样一个新时期的新课题,有必要从方法论上进行更全面、更深度的研讨。国务院常务会议提出的支持开展营商环境的第三方评估,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万博城市营商环境评价体系,在中国战略文化促进会、中国经济传媒协会、第一财经研究院的大力支持下,从软环境和硬环境两个方面入手,以客观数据为主要依据,全方位、多维度的营商评价评估体系,充分考虑了新时代企业对于营商环境的新要求,既可以作为各级政府提高营商环境的重要参考依据,服务于地方经济建设,也可以服务于企业投资决策,服务于高质量发展,服务与市场化改革。

 

滕泰万博新经济研究院院长

 

国际化、公开化、法治化,是建设营商环境的最高标准

研讨会上,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原副理事长黄奇帆、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王一鸣、全国社保基金会副理事长王忠民、著名经济学家、阳光资产首席战略官邱晓华就营商环境的建设和优化发表了主旨演讲。

黄奇帆指出,营商环境国际化、公开化、法治化,是建设一切营商环境软硬件的最高标准,也是当下中国最需要、最迫切、最务实,同时也是中国进一步改革开放所需求的。营商环境国际化可以倒逼更多开放,带来知识产权保护和人才环境的交流,带动产业结构调整完善,产业链布局更加合理,效率更高,促进经济保持中高速增长。最终营商环境国际化会推动国家更大开放,融入国际社会。从这个意义上把营商环境做好了,对国家应该说是有万利无一害。

 

黄奇帆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原副理事长

 

王忠民表示,营商环境的改善不是我对谁更好了,给谁更多的好处和利益,而是应该“无问东西”的差别。因为,一旦有了对谁好,和对谁不好的时候,所有的市场当中的灵活性因素和动力强的因素都会找一件东西:套利。比如,光伏产业就已经岌岌可危了,因为大家都在套利,而不是做产业。问题就是套利环节形成以后,就不敢取消补贴,一取消原来公司就补贴了,套利复套利,把政策套在里面,没有办法解除。营商环境也不是比对谁好了,当然也不是比谁坏了,比的是无差别、无例外、一致、公开、透明。

 

王忠民全国社保基金会副理事长

 

邱晓华认为,目前中国营商环境虽然有很大改善,但确实还远远不能适应微观层面的需要和内外环境改变的需要,存在不公平、不公正、不透明、不规范的问题。优化营商环境需要抓住三个要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在“三化”基础上,政策的可预期也是营商环境很重要的方面,不要让投资者、消费者猜政策走向,要让大家预测政策基本变化。同时,进一步改进目前各种歧视现象,让各个主体无论是内资、外资、国有、非国有,让各个消费主体无论是农民还是城市市民,都能够有公平均衡的公共服务和公共产品的享有。

 

邱晓华著名经济学家、阳光资产首席战略官

 

深圳、上海、海南等先进地区优化营商环境有哪些经验?

在地方政府优化营商环境经验交流环节,深圳市政府发展研究中心主任吴思康、海南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副主任黄文川、上海市经信委中小企业办主任葛东波介绍了当地在建设营商环境方面的经验和做法。

吴思康主任从五个维度介绍了深圳营商环境的评估,分别是投资热度、法治的力度、人才的满意度、创新活跃度、“国际+”的高度。吴思康表示,深圳的上市主体数比上海多40万家,比北京多了将近60万家,比广州多100多万家,投资热度高。深圳市政府特别重视法治建设,打造法治政府,加强知识产权保护,更加规范涉企的执法制度。在提高人才满意度方面,去年做的最大的改革是保障住房,政府保障性住房和人才住房占市场供应60%,改善了所有人必须纯从市场买房的局面。深圳公园全部免费,空气质量接近东京和巴黎,创造了良好的生存环境。深圳的创新活跃度很高,有一万多家高新技术企业,5G方面中国创造很多第一半数出自深圳。

 

吴思康深圳市政府发展研究中心主任

 

海南对标国内外,制定优化营商环境行动计划,出台了《海南省优化营商环境行动计划(2018-2019年)》,从11个方面提出40项改革措施。海南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副主任黄文川介绍了海南的“营商环境十条”,包括简化企业登记流程,创新审批流程、简化施工手续,优化企业水电气、电信服务,推进一窗受理、简化财产登记手续,搭建融资平台、精简办税事项、推进税收便利化,推进国际贸易单一窗口,推进营商环境法治化等等。

 

黄文川海南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副主任

 

葛东波主任用“一碗饭、一张桌子、一席之地”的比喻讲述了营商环境的意义。一碗饭是指经济高质量发展,不能再依靠原来发展途径或者模式,否则“手里这碗白米饭就可能会变黑米饭”;一张桌子就是竞争中性原则,一张桌子有四条腿,对上海来讲是央企、地方国有企业、外资、民营经济四轮驱动,一席之地是指必须通过营商环境国际化,主动参与国际新一轮经济竞争中去,才能在国际市场上占有一席之地。

 

葛东波 上海市经信委中小企业办主任

 

城市营商环境指数榜单:规律与启示更值得重视

会上,全国经济总量前100城市营商环境指数榜单出炉,中国经济传媒协会副会长杜跃进和中国战略文化促进会常务副秘书长金东辉分别发布了2019年全国经济总量前100城市营商环境指数、硬环境指数和软环境指数榜单。

 

杜跃进中国经济传媒协会副会长

 

金东辉中国战略文化促进会常务副秘书长

 

营商环境指数排名前十的城市分别是上海、北京、深圳、广州、南京、武汉、杭州、天津、成都、西安;软环境指数排名前十的城市分别是北京、上海、广州、深圳、杭州、南京、武汉、天津、成都、西安;硬环境指数排名前十的城市分别是深圳、上海、南京、无锡、武汉、青岛、厦门、苏州、广州、济南。

 

 

万博新经济研究院副院长刘哲对《中国城市营商环境指数评价报告》(以下简称《营商环境报告》)进行了深度解读。刘哲指出,中国城市营商环境指数评价体系,更多从企业和投资者的视角出发,从软环境和硬环境两个方面入手,以客观数据为主要依据,全方位、多维度地分析和评价城市的营商环境状况,重点不只在于入选城市得分,而在基于数十项营商环境指标的综合研究分析后对相关规律的深入揭示。

 

刘哲万博新经济研究院副院长

 

《营商环境报告》中显示,将入选城市超过5个的七大城市群进行对比,珠江三角洲和长江三角洲城市群,位列可比七大城市群的一二位;山东半岛和京津冀排名第三和第四位;长江中游城市群、海峡西岸城市群和中原城市群暂列第三梯队。在七大城市群中,珠江三角洲有着沿海区位优势和广东省重要的金融资源和科技资源,生活环境、金融环境和技术环境均位列首位;山东半岛城市群具有良好的工业产业基础,基础设施环境排名居首;而京津冀城市群则依托北京的辐射和带动作用,对于人才有着强大的虹吸效应,在文化交流方面具有优势,人才环境和文化环境指标均列第一位;长江三角洲则是城市综合实力最强的城市群,有14个城市入围营商环境指数排名前50。

在省会城市的分析中,中西部地区的部分省会城市呈现出明显的后发优势。比如昆明作为承接东部产业转移的重要城市,近几年非常重视软硬环境建设,工业化建设的承载能力较强,已在部分指标有所突破。昆明的文化环境,位居西部地区首位,生活环境也具有相对优势,若能在基础设施环境、技术创新环境和金融环境上有所提升,经济发展有望实现新的突破。贵阳近几年一直高度重视大数据与实体经济的融合,技术创新环境具有相对优势,这种相对优势有望继续对相关产业落地产生积极推进作用,进而提升未来经济发展潜力。

在人口红利逐渐褪去的后工业化时期,郑州的劳动力优势仍然明显,人才环境具有相对优势,但在技术创新环境上存在明显短板,其中政府研发投入力度、企业研发能力仅列44名和45名,若能在技术创新方面有所突破,郑州的营商环境有望再上台阶。

刘哲指出,经过数十年工业化发展,各城市均比较重视硬环境建设,不同城市之间虽然还存在一定差距,但差距确实在逐步缩小,各城市市在进行硬环境建设上已经积累了相当的经验,有了相对成熟的发展方式。但软环境的差距仍然较大,大多数省份在软环境建设方面尚处于摸索阶段。全面、客观、动态地评估城市营商环境,寻找软环境的突破口,是决定城市竞争力的关键。

法治、中性竞争、减税:优化营商环境的关键痛点

在营商环境圆桌对话中,多位专家围绕优化营商环境与城市经济增长、企业对营商环境的关切点、如何建设法治化营商环境等问题建言献策。

 

圆桌讨论:优化营商环境的破题、重点与难点

 

中国政策科学研究会经济政策委员会副主任徐洪才认为,营商环境千头万绪,归根到底就是要正确处理好政府和市场关系。一个好的营商环境最终要体现在三方面:市场准入负面清单、政府权力清单和政府责任清单,未来要营造良好的营商环境着力点更多侧重政府方面改革。

徐洪才认为,下一步最应该做的是自贸区试点扩大,最终目标就是要消灭自贸区,全国都是自贸区,别搞自贸区试点永远搞下去,要复制、扩大辐射力,全国都按照这个标准来,这是未来的方向。

工信部规划司原副司长、华夏幸福产业研究院院长顾强认为,过去做投资的时候最简单,哪里的综合成本低,政策力度大,就去哪里;但现在来看这些不够,现在还关注两个非常重要方面:发展空间大不大,有的地方城市在收缩,怎么能进行投资呢?还有未来预期好不好,这地方的投资平台债务违约了,也很难投资,它不仅仅是政府平台违约了,是整个区域的金融风险扩大的信号。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资源与环境政策研究所副所长李佐军认为,营商环境包括硬环境和软环境,硬环境包括基础设施环境、生活设施环境、生态环境、产业配套环境和园区环境;软环境则包括法治环境、体制机制环境(生产要素市场环境)、政府服务环境、政策环境、人文环境,这十个环境构成了整个营商环境。

在所有这些环境营商环境之中,软环境最重要——今天这个研究报告也得出了同样的结论。软环境里面关键的是法治环境、体制机制环境,再往后就是政府服务环境。硬环境来看,基础设施、生活设施是加大投资就能改善的,最需要重视的是生态环境。

上海市人民政府发展研究中心城市研究处处长王丹表示:上海是按照中央要求,以及市委市政府整体部署在强化营商环境的改革,下一步最关键是在政府的改革举措和政策能够让企业更多感知,提升企业获得感。

深圳市蓝海大湾区法律服务研究院副理事长兼院长肖璟翊指出,法治是最好的营商环境,以《外商投资法》出台为重要信号,中国市场会更加开放,2019年在有望在市场准入方面取得比较长足进步。今年法治方面,另一个重要主题是合规,无论是国内法律,以及中国企业走出去合规的要求都会进一步提升。

深圳金信诺高新技术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中国战略文化促进会常务理事黄昌华表示,竞争中性原则对中国知识产权保护是很重要的,深圳是竞争中性原则执行非常好的地方,所以大家就充满热情,这时候对知识产权起到了巨大推动作用。

中信建投证券首席经济学家张岸元表示,打造营商环境,中央政府层面的空间更大一些,例如,由于中美贸易谈判可能是长期化,下一步重新启动新的减税可能是必不可少。由于这轮减完之后中国增值税率水平已经明显低于欧洲国家。下一步再考虑减税的话,个人认为还是所得税入手。

万博研究院副院长张海冰表示,最需要关注的是营商环境观念问题,现在都在探讨营商环境指标、体系,包括政府部门也很关注一些指标的上下变化。但是就像一个禅宗故事里讲的道理,我伸出指头是为了让你看到月亮,而不是为了让你盯着我的指头。最后真正目标是让企业能够很好经营和发展,能够让新的供给不断出来,这是我们真正目的所在。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