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长平:讲好中国故事,谁来讲?讲什么?怎么讲?

来源:中国网 | 作者:方长平 | 时间:2019-11-27 | 责编:申罡

11月27日,由中国人民大学国家发展与战略研究院与中国互联网新闻中心(中国网)联合主办的“2019中国公共外交论坛”在中国人民大学国学馆如期举行。本次论坛以“2019中国公共外交——合作共赢与中国故事”为主题,邀请中宣部部务会议成员、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副主任郭卫民、中国人民大学校长、国家发展与战略研究院院长刘伟、中国外文出版发行事业局副局长高岸明以及来自清华大学、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国务院参事室、外交部外交政策咨询委员会等数位相关专家学者,共同探讨如何通过“多元公共外交”推动“合作共赢”和如何通过“媒体公共外交”进一步讲好“中国故事”两大议题,为推进中国公共外交更好发展贡献力量与智慧。


方长平  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副院长、教授


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副院长、教授方长平出席论坛。他在研讨如何通过“多元公共外交”推动“合作共赢”议题时,发表了以下观点。


关于讲好中国故事,推动多元公共外交,我想从以下几个方面跟大家分享我的观点。

一是中国故事谁来讲?我们一般说公共外交既可以让政府讲,也可以让民间讲。民间效果更好,最近每每在国际大事之后,政府组建官方代表团到国外视察,在国外组织主题活动,可能联合民间组织开一些论坛的效果会更好一些。

二是讲什么?应该对讲好中国故事有一个完整的理解。讲好中国故事不等于讲中国的好故事,应该客观完整地讲中国故事,因此不能只讲中国好的故事。这一点我们社会舆论宣传可能不适应,但不回避中国问题本身就是对中国制度和道路自信的一部分。针对不同对象国,要讲不同的故事,向美国等西方发达国家,更多地要讲中国的和平故事;针对发展中国家,“一带一路”国家,要讲我们的发展模式以及经验;针对周边国家,既要讲周边和平以及维护周边秩序的意愿,也要讲对周边经济的贡献。总之,应该针对不同对象国、不同的地区,讲不同的故事,而且,不应该只讲中国故事,还应该讲他国故事。倡导人类命运共同体表明我们已经有这样的期待和担当,多讲国际社会共同关注的问题,多讲我们和众多国家一起承担了共同的责任,这一点尤其重要。

三是怎么讲?我们是贸易大国,但是我们很难说我们和这些贸易伙伴做到了民心相通。随着经济合作的增多,民心距离也应该缩短,因此,我们需要对国际人文交流方式、讲中国故事的方式进行反思。

另外,既然是民间组织讲故事,不能用政府的口吻喊口号。类似于中国现在不称霸,一百年之后不称霸,这样的口号其实宣传效果并不一定好。因为没有哪一个国家可以接受中国称霸的概念,西方国家认为这是本届政府不称霸,一百年后称不称霸谁也不知道。讲好中国故事也不能变为传播中国的价值观,因为文化交流很容易变为价值观的传播,很容易让人产生文化霸权主义的联想。讲好中国故事一定要有包容性,对其他国家的批评和质疑,我们要具体分析,不能动不动就是所有批评都是对华不友好,都是别有用心,要避免阴谋论的思维方式。具体方式也要灵活多样,走出去和请进来结合,走出去多一点,请进来少一点。中国主场外交活动可以请进来多做一些。

我前面强调民间外交,其实政府角色也不能排除。政府的优势在于组织一些大型的文化交流活动,如文化年、旅游年等等。我们强调中国故事目的是增加理解,塑造形象,但最终能否实现这些目标,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我们做好当下的事,当下如何做更关键。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