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网记者高霈宁)12月16日上午,“新时代的国际与社会”研讨会在中国人民大学举行。中共中央对外联络部原副部长、中国人民争取和平与裁军协会副会长周力先生出席会议并发表演讲。
以下整理了他的主要发言内容。
周力结合其多年的外交工作和驻国外工作的经历,就“中国发展的世界意义”这个话题谈了他的五点认识。
第一、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践相结合是新中国建设成功最基本的历史经验。中国共产党人一直在不断探索通过什么办法才能带领全国各族人民更有信心、更加充满活力地投身到祖国的经济社会建设当中去。1982年邓小平提出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思想,1987年中共十三大作出了中国正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重要论断,确定了“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也就是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和坚持改革开放为主要内容的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可以说三十多年来,中国共产党在改革开放的进程中一直遵循着这个基本路线不动摇,以后历次党的代表大会都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及其道路问题做出了进一步的总结和完善。
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形成了一系列治国理政的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把普遍性、共性和特殊性、个性以及相互间的联系集中表达在一个高度浓缩的概念当中,既讲社会主义,又讲中国特色;既遵循马克思主义和科学社会主义的普遍社会真理,又体现中国的具体实际和时代特征,这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成果。
第二、坚定不移地遵循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中关于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发展状况这一条最基本的原理。生产力的发展是社会全面发展的基础。一个社会、一个国家,不论是经济实力的增强、人民生活的改善,还是政治文明的提高,思想文化的进步,以及人的全面发展等等,最终都要取决于生产力的发展水平,舍此无他。正因为生产力是社会发展的最终决定力量,所以中国共产党几十年来紧紧抓住发展生产力这个首要环节,不间断地采取了许多切实措施,提高劳动者素质,强调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下大力气改革管理体制,优化人与物的结合方式等等。
第三、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历史一再证明,政权的兴衰、事业的成效最终取决于是否以人民为中心,取决于人民群众是否有更多的获得感和幸福感。中国共产党在着力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的问题上从未动摇过。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更是明确提出,把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作为总的出发点和检验标准,共同富裕是自古以来中国人民孜孜以求的社会理想,也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党的十九大在未来30多年的战略安排中,把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作为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重要内容,分阶段、分步骤地做出了部署。
第四、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这是中国根据时代发展潮流和国家根本利益做出的历史性战略抉择。无论是中国发展还是人类社会进步,都必须有和平的国际环境。中国走和平发展道路不是权宜之计,不是外交词令,而是源于中华文明以和为贵,天下太平的世界秩序观。多少年来中国在与世界交往的过程中认真践行和平共处五项原则,还在实践中不断丰富、充实其内涵,随着时间的推移,尊重文明多样性的问题变得越来越重要,尊重不同国家根据自己的历史和国情选择适合自己的社会制度和发展道路,是现代文明世界应当遵循的普遍规则、原则。世界是丰富多彩的,这是人类社会现实存在的一个重要前提。国际生活民主化是实现文明多样化的有效途径,它要求坚持大小国家一律平等,反对干涉别国内政,反对动辄使用武力或以武力相威胁,反对一切霸权、强权行径。
第五、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世界的发展需要中国。除去中国内部因素以外,中国改革开放的成功坦率地说还得益于世界全球化、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得益于外来资本、技术、人才和管理经验的输入,得益于以规则为基础的多边贸易体制。生产要素在全球流动的范围越来越广泛,是当今世界发展一个不可阻挡的趋势。任何一个国家要想谋得发展必须主动融入全球贸易和产业分工体系。中国将坚持把对内改革和对外开放一体推进,以改革促开放,以开放逼改革。与此同时,作为全球化的重要参与方和受益者,中国也在努力为世界各国的发展提供更多供给性产品,创造更多的合作机遇。
中国是世界的一部分,中国的发展与世界的发展密不可分,中国还是发展中国家,中国还处于社会主义的初级阶段,中国的未来发展任重而道远,中国没有任何理由不坚持谦虚、谨慎、冷静和乐观的态度。中国愿意以一个平等伙伴的身份,认真倾听来自各国、来自各个方面的声音,不断地改进和完善我们的工作,不断地加强同各国的合作。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