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网记者 时畅)2019年12月17日,“新时代的中国思想与世界变局——中国智库国际影响力论坛2019”在中国人民大学举办。华侨大学国际关系学院院长助理、数字经济智库执行院长黄日涵出席论坛并发表主旨演讲。以下是他的演讲内容。
听了几位发言,我主要想说说当前的问题。
今天下午的主题是智库的国际传播,我想谈谈智库国际传播现在面临的现状是什么、困境是什么、解决路径是什么。
第一,五个“多”,五个“少”:
“库”多“智”少,智库特别多,各个智库、研究院如雨后春笋,全中国“一带一路”研究院一两百家,很多“一带一路”研究院、研究机构就是“皮包公司”,好点可能有一两个全职人员,有些压根没有人。“库”特别多,“智”特别少的现象,大家普遍都有感受。从研究队伍来说,智库还是需要更多培养自己全职的研究队伍。区域国别研究院也是雨后春笋,但成立以后,认真做事、做出动静来的又有几家。
僧多粥少。研究机构多,可获得的资金特别少。全中国能够拿到资金来源的智库,25家国家高端智库、第二批培育智库,这些能够从国家拿到一些资金,其它很少的资金给予部分其它研究机构。
会议多、调研少。天天都在开会,有时候一个礼拜三四场,五六场,这挤掉了调研的时间。
资金多、可使用少。获得资金之后,由于财务管理制度的问题,钱到的特别晚,到点了必须花完,要不然全部收回,这又个实际问题。
审批多、灵活少。出去调研难度很大,有时候不能用科研经费,每次因公审批流程都比较繁琐,可能需要两三个月以上的时间。因此有时不得不用自己的经费、拿因私护照出去调研。
第二,四个“机制建设”:
政策机制,政策层面能不能配套保障框架;人才队伍建设机制,人才队伍,包括对外传播人才非常重要;渠道建设,这几年加大力度,CGTN、中国网一直在做这块的研究;话语体系建设,要区分清楚内外宣传的话语体系。
第三,四个方法:
才,人才队伍建设非常重要,不仅有研究人才,还要有对外传播的人才。掌握不同话语体系的研究人才非常重要。
财,要想做好智库工作,不管办会议还是渠道建设都要有钱。美国很多基金会、企业家投资智库,都是因为可以减税,而中国的相关机制还没有那么完善。
材,要想做好智库和智库传播工作,一定要有“素材”。没有研究成果怎么进行传播?这是非常重要的。不同研究领域素材的建设也很重要。
彩,有人才、有资金、有素材,还要出彩,能够把所有资源盘活。不管是现在的研究人员,还是外聘的专家,亦或是知名的退休官员,让大家都能够发挥自己独特的重要作用。
另外,在海外打造传播体系也很重要。最近网红李子柒争议很大,她的视频在Youtube上有700多万粉丝,粉丝量超过CNN,每一集的播放量是CNN十倍。她的视频下面有西班牙人、印度人、阿根廷人等各国人士的评价、打赏和好评,他们都认为中国很美。从这里可以看出,传播平台的建设也非常重要。
此次论坛由中国人民大学、光明日报主办,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光明日报智库研究与发布中心、外文局当代中国与世界研究院、中国网、《智库理论与实践》杂志社联合承办。国内知名智库学者、社会贤达及媒体界500多位人士齐聚一堂,共同讨论新时代的中国思想与世界变局。中国网智库中国对本次论坛进行了专题报道。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