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库中国 > 

杨瑞龙:要让财政政策真正落地,货币政策要提高效果

来源:中国网 | 作者:蒋新宇 | 时间:2020-05-24 | 责编:蒋新宇

中国网讯记者 蒋新宇)5月23日,《中国圆桌》两会专题研讨会暨CMF宏观经济热点问题线上研讨会举行。中国人民大学一级教授、经济研究所联席所长、中国宏观经济论坛(CMF)联席主席杨瑞龙出席论坛,并就“政府工作报告中的宏观经济政策”相关议题分享观点。

杨瑞龙

不设定GDP增长目标不代表放弃增长


杨瑞龙认为,政府工作报告不设定GDP增长的具体目标是一种实事求是的做法。


第一,不设定经济增长的具体目标是一种实事求是的做法。正如政府工作报告中所说的,当前国际疫情进一步蔓延,外贸的不确定性不断加大,虽然我们复工复产形势较好,但是订单大幅下降导致我国经济也有很大的不确定性。在这样的背景下,如果我们把GDP增速目标定得过高,可能会诱发强度过大的经济刺激计划从而对未来的经济发展产生一些负面影响,如果我们把GDP增速目标定得过低,可能会丧失一些发展的机遇。


第二,不设定GDP增长的具体目标不代表我们放弃了对增长的要求。恰恰相反,政府工作报告中的一系列具体目标都需要一定的经济增长来支撑。稳就业、保民生都要求一定的经济增长。


第三,守住底线,在可能的条件下争取实现一定的增长,一方面要采取一揽子的宏观经济政策,包括更加积极的财政政策,更加灵活适度的货币政策。另一方面,要用改革的办法来解决当下问题,这是非常重要的。


杨瑞龙指出,全年有可能实现3%左右的经济增长,即使这和原来设定的5.5%-6%的增长目标比有一定的差距,但也是全球表现比较好的经济体。


守住底线成为我国宏观经济政策设计的重要出发点


在谈及“六保”与“六稳”的关系时,杨瑞龙认为,“六保”是“六稳”的基础与前提。


杨瑞龙指出,2019年年底,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面对经济下行的压力提出了“六稳”的宏观政策目标。今年年初新冠疫情对中国经济的基本面造成较大挑战,守住底线成为关键问题。在此背景下,中央提出“六保”,最重要的是保就业、保民生,通过“六保”稳住经济基本盘,经济基本面稳住了之后才可能实现“六稳”。“六保”是“六稳”的基础与前提,二者显示了我国宏观经济政策选择的底线思维。守住底线成为我国宏观经济政策设计的重要出发点。


杨瑞龙表示,无论是“六保”还是“六稳”,核心问题是稳就业、保民生。短期来看,要推出一系列行之有效的社会保障政策,同时,在可能条件下争取经济增长,因为只有实现经济增长才有可能对就业和民生提供扎实的经济基础。


杨瑞龙注意到,无论是“六保”还是“六稳”的目标中,都没有提到防范风险。对此,他认为,在经济下行、特别是疫情导致的不确定性不断加大时,风险也在不断地蔓延。政府工作报告特别强调要注意防风险,这是在实现“六保”和“六稳”要特别注意的。目前看来,杠杆率有可能会进一步提高,债务风险也会上升,特别是房地产、金融风险要提前预防和控制。

杨瑞龙指出,在“六保”和“六稳”中保市场主体是很重要的。因此要坚定不移地坚持改革开放,特别是要全面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关于新时代加快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意见》,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大力发展民营经济,保护产权,完善要素市场等。向改革开放要增长绩效,能为“六保”提供比较扎实的基础。


要让财政政策真正落地,货币政策要提高效果


根据“六保”、“六稳”以及一定的经济增长的客观要求,更加积极的财政政策是应有之义。刺激政策在本次报告当中具体表述为“财政政策更加积极,货币政策更加灵活适度”。


杨瑞龙认为,更加积极的财政政策要从“收和支”两方面入手。


一是收(财政收入)。要放水养鱼,具体表现为减税降费。更加积极的财政政策,需要进一步把减税降费落到实处,特别是要让企业真正感受到减税降费,从而有助于他的投资活动和生产经营活动。


二是支(财政支出)。由于减税降费,政府财政收入相应减少。在财政收入相应减少的条件下,保障开支更加积极有效,一方面要扩张,另一方面要收缩。扩张指的是要提高赤字率,增加发行国债。收缩指的是在减税降费导致财政收入下降条件下,政府的一般性开支要大幅收缩,而且这次中央明确提出来,要削减50%,政府要真正过紧日子。


杨瑞龙指出,这里面有大量的工作需要做:什么是需要维持的?什么是需要减少的?报告当中虽没有说到,但接下来必须做出更为具体、细致的规范,这样才有可能让更加积极的财政政策真正落地。


在谈及货币政策时,杨瑞龙表示,货币政策不是简单大放水,而是要在提高货币政策的效果上下功夫。一是要优化疏通货币政策的传导机制,提高货币政策效率;二是要创新直达实体经济的货币政策工具,银行放出的货币真正能落到企业手中。要避免脱实向虚,货币大规模流向资产市场,特别是房地产市场,导致资产价格泡沫化。


刺激居民消费回升和扩大有效投资的长效机制


关于扩大消费需求,除了有效的消费政策之外,杨瑞龙认为还有两点很重要。一是稳就业,只有稳就业才能稳居民收入,稳消费才有基础。二是防通货膨胀,因为通货膨胀作为价格因素也会影响到消费。


关于投资的政策,杨瑞龙表示,除了政府投资外,还要注重保市场主体角度,保市场主体某种程度上就是保投资需求。当下保市场主体就要落实刚刚公布的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意见。要放开某些垄断行业,让民营资本进入。同时解决中小型企业和实体经济的融资贵、融资难的问题。这对于扩大投资需求以及形成企业投资需求的长效机制非常重要。


本次研讨会由中国网和中国宏观经济论坛(CMF)联合主办。论坛还邀请了中国人民大学副校长刘元春、中国人民大学经济研究所联席所长、中诚信集团董事长毛振华、中国社科院学部委员金碚、中国社科院经济研究所副所长张晓晶、商务部国际贸易经济合作研究院研究员梅新育等业内知名专家学者。会议通过中国网APP、今日头条、新浪财经、网易、百度财经、好看视频、万得3c会议等平台同时直播,总观看人次超百万。


(本文源自“中国圆桌第二十五期:2020年政府工作报告中的宏观经济政策”专题报道)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