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库中国 > 

刘元春:目前的复工复产并没有实现常态化运行

来源:中国网 | 作者:刘元春 | 时间:2020-06-16 | 责编:申罡

6月12日,中国宏观经济论坛(CMF)宏观经济热点问题研讨会(第6期)在线上举行。论坛聚焦“稳增长与防风险的双底线思维:中国宏观经济政策的经验”,中国人民大学副校长刘元春参与研讨,以下整理了他的发言。


目前经济形势出现了一些变化。首先,官方数据反馈宏观复苏进程非常好,但从民间调研特别是对于基层的调研来看,状况依然不容乐观。一些大型项目的开工率、复工率非常好,大型企业特别是国有企业的达产率也非常好。但是中小企业的状况依然较差,特别是一些传统的小微企业。第二,内贸和外贸的差别,4-5月份出口数据依然正增长,按人民币计价,4月份同比增长8.2%,5月份同比增长1.4%,以及外资增长状况,很多人认为,原来所预计的外部环境剧烈冲击好像没有到来,甚至很多人声称“我们最艰难的时期已经过去”,原因是外资外贸的数据比预期要好。但内贸的状况一直疲软,即使我们采取了一系列的刺激政策、扶持政策,内贸和外贸的差异也出现了很大的分化。这些分化虽然我们会从很深层次进行解读,给出一些合理的解释,但是它会导致我们目前一些政策性判断会出现失误。 


在宽货币,宽信贷的作用下,近期出现了结构性存款的套利行为,出现了资金内循环、资金在金融圈打转的状况。这种状况,可能不同的角度给出的解释是不一样的。有的人认为是流动性泛滥所导致的金融套利结果;还有人认为,目前整个实体经济收益率过低下滑导致金融和实体之间的收益差过度拉大所导致的状况。这两种认识直接带来的问题是,前者可能就认为流动性不宜这么过度放松而应该收缩,因为可能会引起泡沫问题;第二种看法可能引出这样的结论:由于目前金融收益率过高,实体经济收益率过低,导致资金在金融层面打转。 


解决的办法不是回收资金,而是应当在价格上面进一步地做文章,使实体经济和金融这一收益率差价能够进一步收缩,从而增加流动性对于实体经济的渗透性。把这种差别再结合刚才所讲的这几类数据的分歧就会看到,目前整个市场出现乐观派,出现了极度的悲观派。乐观派的依据是,目前的外贸数据、复工复产情况,股市和金融稳定情况,宏观数据反弹情况,金融层面所出现的套利情况,很多人得出“我们的规模性政策,疫情救助和经济复苏的一揽子政策还过度了”,也就是说两会刚刚过去,很多方案还没有完全落实,大家就已经觉得我们的经济已经不错,最危险的点已经过去,因此,对下一轮扩张性的政策是不是应该适度回收提出疑问,甚至货币政策在宽货币、宽信贷、流动性充裕以及涉融和M2增速明显提升的定位上应该重新考虑。 


我认为,这种判断是极端错误的,甚至是非常有害的。原因是:一、一些大型企业、项目的复苏只能反映行政复苏的行政能力很强,国有企业和地方政府在党的统一领导下,目前有真正的一些行动力。 


二、外贸的企稳状况实际并没有反映整个世界疲软的状况,即使5月份的(好转)情况。大家如果分析5月份的进口下降幅度,以美元计价的出口变化状况,可以看到中国外贸受到整个世界深度下滑刚刚开始,而并不是我们已经躲过了,由于全球疫情蔓延,经济停摆,产业链、价值链断裂所带来的冲击,只能说刚刚开始,尤其是疫情第三波高涨的时候,这是我们要认识到的一点。


三、不仅仅要看反弹速度,发电量已经正增长,汽车销售已经同比正增长,挖掘机同比增长50%-60%,一些选择性的大数据来进行解读的参数说明,这些速度指标一定要看到它是一个时点上的反应,是一个增量的反应,而没有根本上反映目前我们是否恢复常态。所以,第一财经有个研究院有个高频数据的参数,这个参数反映即使最近反弹速度很快,但它还没有常态化水平。即使大型企业、大型复工复产率很高,达到99%,很重要的是用电量增长速度也没有常态化,货运量也没有常态化。因此,目前如火如荼改善的,实际是在全面停摆之后,在行政性复工复产全力推动之下所看到的一种行政性的现象,而不是在市场常态化运行中所呈现出来的市场运行水平。一定要对最近数据的变化进行高度警惕,因为它具有很强的“欺骗性”。(责任编辑:蒋新宇)



发表评论

网站无障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