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报告摘要

发布时间:2020-07-07 16:54:27    来源:中国网    作者:中国宏观经济论坛    责任编辑: 蒋新宇

2019年我国就业形势已疲态初现,今年在疫情冲击下更是急转直下。目前虽有所恢复,但形势依旧严峻,城镇调查失业率仍维持在5.9%的相对高位,加上1.2%在职未就业者,真实失业率应不下7.1%。其他一些指标,如城镇新增就业、失业人员再就业数量、就业景气指数等均出现较大幅度的回落。受就业不景气的拖累,一季度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出现较大幅度的下滑,其中,农村居民的降幅更大,说明农民工的就业受冲击程度要大于城镇劳动力。

但在就业遭遇上述困境的同时,领取失业保险的人数却大幅下降11.45%,失业保险与失业率脱节,应引起警惕。这说明失业保险在萧条周期中并没有起到应有的兜底作用,究其原因,主要是失业保险的制度设计不完善:一方面是失业保险的瞄准精度不够:以2.9亿农民工和7800万新就业形态从业者为代表的高失业风险人员还较少被失业保险所覆盖。另一方面,领取条件过于严苛。

当前就业矛盾的焦点主要表现在五个方面:1、疫情对生活服务业冲击最大,波及近2亿人就业,其中至少有8000万人从事高接触服务业,并以住宿餐饮、家政服务、文化旅游等为代表,这是就业的重灾区。2、制造业也受到重击,近1亿人就业受影响,特别地,由于国际订单锐减,出口部门2000多万直接从业人员将直面就业困境。3、近3000万家中小企业和7000万个体工商户步履维艰,随时可能爆发倒闭潮,国民经济就业海绵岌岌可危。4、从群体看,农民工就业问题最突出。在2.9亿农民工中有近1亿人广泛分布于受疫情冲击较大的高接触服务业和制造业中。一季度有30.6%农民工滞留于农村;二季度局部地区又出现返乡潮。5、年轻人就业问题更严重,特别是大学生就业状况堪忧,截止5月份,毕业生平均就业率只有23.5%。

纵观2020年全年,就业压力都会较大,因为测算表明,要满足现有劳动年龄人口的就业需求,经济增速仍需维持在4.5%左右,从目前情况看,难度太大。进一步,即便在未来1年内疫情得到控制,源于从经济复苏到就业复苏有一个滞后过程,就业困境仍可能会持续2年左右时间,因此要做好打持久战的准备。此间,就业缺口未必表现为失业,也可能会通过隐蔽性失业的方式来消化,即用就业质量来换取就业数量。我们预测,调查失业率会大概率围绕6%上下做波动,其余压力用隐蔽性失业来解决。2020年四季度是个极重要的窗口期,如果出现秋冬第二波疫情,现金流困境加上房租到期,可能会出现大面积的企业倒闭潮。若此,隐蔽性失业将失去存附的载体,显性失业率将被动攀升。

面对上述局势,保就业政策要更加精准,并与保民生、保市场主体等政策有机结合起来,提高政策的综合效果。

我们建议:1、适当放宽失业率的锚定范围,调高失业率的上限目标,让积极就业政策更从容,消极就业政策更充分。有时候用失业保险来保民生比用大规模投资来保就业成本更小。

2、充实失业保险基金,扩大失业保险覆盖范围,简化失业保险的领取程序,让失业保险在萧条周期真正发挥社会安全网的作用,而不是沦为摆设。

3、失业率调查不能只看显性失业,还要监测隐蔽性失业。特殊时期,显性失业率的意义已经不大,因为大量存在的隐蔽性失业是显失业的蓄水池,随时有显化的可能。只有密切监测隐蔽性失业的变化趋势,才能评估下一步显性失业的变化动态,并推算失业保险的需求规模。

4、大力发展灵活就业,特别是新就业形态,与地摊经济形成互补。

5、财政投资要更加突出就业弹性原则,不能再拘泥于增长效应、技术进步等传统基准,体现特殊时期特殊举措对投资的特殊要求。

6、精准推进重点群体的就业工作,特别是农民工和高校毕业生两大群体,从多个维度扩岗、稳岗。

7、保市场主体就是保就业,但要有选择性,对部分弱质企业,可以允许它们进入休眠状态,以保存就业基本盘。


评 论

中国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