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三、就业形势的演进趋势

发布时间:2020-07-07 17:14:46    来源:中国网    作者:中国宏观经济论坛    责任编辑: 申罡

(一)2020年全年就业压力都会较大。测算表明,要满足劳动年龄人口的就业需求,今年经济增速仍需维持在4.5%左右。现在来看,难度很大。

就业是劳动供给和需求的综合作用结果。

先看对劳动岗位的需求情况。自2011年以来,我国劳动年龄人口数量不断减少,就以16-65岁人口为例,现在每年减少约400万, 如图13所示。另一方面,我国现在的综合劳动参与率为76%,二者相乘,2020年,对就业岗位的需求量减少约300万。换言之,就业岗位减少300万也能满足就业之需。现在我国非农就业总量是58026万人,上述数据意味着就业岗位可减少0.5%。

 

图13 我国劳动年龄人口的减少趋势


再来看就业岗位的供给,这与经济增速有关。就业岗位=经济总量单位GDP的就业容量,相应地,就业岗位变化率=经济增速+单位GDP就业容量的变化率。移项可得:经济增速=就业岗位增速-单位GDP就业容量的变化率。

近年来,由于技术进步等因素的作用,我国单位GDP就业容量不断减少,“技术吞噬就业”效应不断凸显。从近三年的情况来看,每年减少约5%。据此计算,即便就业岗位减少0.5%,经济增速仍需维持在4.5%左右。

今年一季度GDP增速猛降为-6.8%,二季度可能为0,三四季度要想实现V字型反转很难,综合来看,今年要实现4.5%的增速几乎不可能。这种情况下就一定会存在就业缺口,只不过,它不一定是以显性失业的方式出来而已。

(二)即便疫情能在1年内控制住,由于从经济复苏到就业复苏有一定的滞后期,就业压力仍可能会持续2年时间。此间,就业压力的释放路径可能是允许出现6%的失业,余下通过隐蔽失业来消化,用就业质量换就业数量。

就业压力何时能缓解,主要取决于全球疫情的控制进度。鉴于目前情况,专家普遍预测至少会持续到今年底或明年上半年,即疫情本身有一年肆虐期,而从疫情结束到经济复苏,再从经济复苏到就业复苏,通常还有一个滞后期,这主要是源于劳动要素的准固定性,劳动要素的调节起来不像古典经济学假设的那么快。有的时候,经济复苏了,就业可能还在往下走。

就以1997年东南亚金融危机为例,香港经济最低谷出现在1998年的第三季度,经济增速降至-8.3%,此后经济快速反弹,但失业率直到1999年12月才开始明显下降,从经济复苏到就业复苏用了1年多时间。如图14所示。

 

图14 香港失业率与经济增速的波动态势


我们相信,此次疫情后就业复苏的滞后性会更加明显,中小企业不敢招工的顾虑会更严重。消除其顾虑、重拾信心,需要一个过程。

在此之间,就业压力会一直存在,但会不会导致失业,还要看压力的释放形式。从劳动经济学的角度讲,当劳动需求减少时,企业可以通过两种方式来减少劳动投入:一种是泛化的方式,即裁员,这会导致显化的失业。另一种是深化的方式,不裁员,但压缩每个人的工时,这会导致隐蔽性失业。

美国强调自由市场体制,不惧怕泛化的方式,在下行周期,鼓励企业“该裁员就裁员”,政府用失业救济来兜底,所以此次疫情下失业率攀升很快。欧洲则相反,它们有干预劳动力市场的习惯(英国除外),会用补贴等手段来稳岗,鼓励企业用深化的方式来应对。这两种方式在此次疫情中表现的非常迥异。

中国不太可能用美国的方式,类似于欧洲的做法,政府一直用各种直接或间接手段来稳岗,引导企业少裁员,尽量保住大家饭碗,但饭量要减少。

从目前政府公布的失业率目标来看,就业压力的化解路径很可能是:允许出现6%左右的显现失业,余下通过隐蔽性失业的形式来消化,所以,在未来1-2年时间内,调查失业率大概率会在6%上下波动,但这并不能完全反应真实的失业情况。

(三)2020年四季度是一个极重要的窗口期,如果出现秋冬第二波疫情,高接触服务业将遭遇致命的二次打击,现金流枯竭加上房租到期,可能会诱发中小企业倒闭潮,隐蔽性失业失去存附的载体,显性失业率将被动攀升。

通过隐蔽性失业来消化就业压力,有个前提条件,那就是企业存续。如果企业倒闭,员工将全部被抛向市场,隐蔽性失业瞬间转化为显性失业。

现在最要防止出现的就是大面积的倒闭潮。目前来看,各地能给中小企业的扶持政策基本都给到位了,下面主要靠市场内生力量,如果疫情反复和需求萎缩交织发力,那么,倒闭潮风险就会陡升。

就以餐饮业为例,回本周期是2年左右,为了收回装修投资和房租,很多企业还在苦撑。如果疫情反复,房租到期后就可能会关门歇业。最近由于北京疫情再起,知名餐饮企业九毛九就关闭了北京、天津等地的22家门店。


评 论

中国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