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丨郭泽涵中国网记者
9月14日,CMF宏观经济热点问题研讨会(第52期)在线举办。本次分析会聚焦“美国加息对我国和国际金融市场的影响及我国的应对”,中国人民大学财政金融学院教授、中国宏观经济论坛(CMF)主要成员何青代表课题组发布报告。
报告指出,疫情以来欧美国家采取了非常大的量化宽松政策,带来很多通胀问题。从2022年开始,持续通胀成为美联储必须要面临的一大问题,特别是3月、5月、6月,俄乌冲突加剧使得全球供应链受到影响,中国作为全球最大产品出口国,疫情下出口受到影响。一方面是美国需求持续旺盛,另一方面供给出现问题,导致通胀预期不断上行。报告判断, 9月美联储应该会加息,主要是看会加息75点还是100点。
报告指出,美联储加息通过美元国际货币地位对全球的金融市场产生影响,这种影响是非对称的,对新兴市场冲击较为严重。美联储加息主要影响三类国家,一是不随美联储加息而加息、采取浮动汇率制度的国家。以土耳其举例,美联储加息,美国资产变得更加有吸引力,很多资本就会抛售土耳其货币,大量回流美国,导致跨境资本流出,本币大幅贬值,股票市场大幅下跌。二是跟随美联储加息的国家。美联储加息后,美国资产更加昂贵,为对抗美元,新兴市场国家选择加息,这导致其国内本就不景气的经济形势进一步恶劣,最后会导致本币更大幅度的贬值。三是能源国家。美联储加息意味着美元指数和美元价值上升,这导致以美元标价的大宗商品价格下降,使得这些原材料出口国的经常账户恶化。
报告指出,目前新兴市场危机初显,如果美联储进一步加息危机将会爆发。以巴西和印度为例,这两个国家的股票波动幅度更大,十年期国债收益率巴西已经超过了10-12%,印度国债收益率已经到了7%,已经蕴含了极大的危机。9月20日,美联储如果更大幅度加息将导致全球金融市场更大的波动。
报告认为,在过去天量货币政策的情况下,实体政策的发展落后于货币的供应,再叠加俄乌冲突及供应链失衡,导致大量国家进入高通胀阶段,全球经济在高度不确定下,高通胀将是中长期的。原因在于,一是中美贸易冲突、俄乌冲突以来,供应链产生逆全球化趋势,供应链成本急速上升、安全受到影响,低成本时代或将结束。二是在全球加速老龄化的过程中,全球劳动力过剩的时代已基本结束,进入劳动力紧缺时代。三是在过去十年,能源公司并没有扩大产能,供给有限,随着需求的上升,能源需求持续旺盛,同时,地缘政治冲突将导致能源价格极大的不确定性,全球气候变暖也带来能源价格更大的不确定性。
报告指出,中国的经济结构已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外债占比比较低。中美贸易冲突以来,中国外贸占经济总量的比例在逐渐下降,慢慢转向内需方向。中国现在货币政策相对独立,欧美国家宽松的货币政策意味着通胀率很高,但生产能力相对有限,而中国的生产能力是非常强大的。在2020年较长一段时间,中国的出口表现相对较好。原因在于,虽然欧美国家加息抑制了总需求,但它们需要大量进口中国产品平抑物价水平,使得中国的出口表现相对良好。中国最大的挑战还是疫情对社会生产生活带来的挑战,以及经济是否能够保持正常运行。
报告指出,从过去的情况看,美联储的指数在90-110上下波动,美元指数已经接近上行空间。在这种情况下人民币贬值空间有限,同时,在本轮美元加息的情况下,全球货币贬值纯粹因为美元指数上升,除美元之外,人民币相对一篮子货币还出现了短暂持续升值的状态,所以,不必担心人民币大幅度贬值,适度贬值体现了人民币更加有弹性和韧性。
报告建议,要“抓住”窗口期,增强国际影响力。利用好金融政策调整与国际政策的协调,扩大内需、优化产能和产业结构调整,金融政策调整与国际政策协调。中国既不是边缘国,也不是国际货币体系的中心国,需要更大幅度参与到国际货币体系中,现在华人参与更高级别国际组织的比例较低,我们的人才要更多参与到现有体系中,比如世界银行、IMF等。另外,要在“一带一路”国家和金砖国家推行人民币的使用,使这些国家和中国经济成为一种互补关系,在国际政策协调下让这些国家持有更多人民币资产,减少美元加息的影响。
报告强调,更关键的是做好自己,要扩大内需、优化产能和调整产业结构。只有这样,中国的产品才能在持续经济增长过程中和全世界进行交易,成为核心竞争力。
责编:蒋新宇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