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链接已复制
首页> 智库中国>

中国人民大学—新加坡管理大学全球论坛举行 专家热议“绿色金融与治理”

2023-11-23 17:05

来源:中国网

分享到:
链接已复制
字体:

11月21日,“中国人民大学—新加坡管理大学全球论坛”在京举行,围绕“绿色金融与治理:从承诺到行动”主题,来自中国、新加坡等国家、地区的业界专业人士共同研讨。中国财政金融政策研究中心主任瞿强主持会议。

论坛现场

致辞环节,中国人民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教授叶康涛指出,在绿色发展领域,新加坡实现零碳排放的目标与中国的“双碳”战略一致,通过共同推动中新双方在绿色金融领域的合作建设,有望推动亚洲乃至全球绿色金融的发展,为全球可持续发展做出积极贡献。

新加坡管理大学教务长Timothy Clark(柯莫西)在致辞中指出,本次论坛主题为“绿色金融与治理:从承诺到行动”,要求各界重新思考传统学术研究范式。要建立一个可持续发展的世界,就要聆听来自学界、决策层、商界等不同观点和态度,交流思想,从各自经验与实践中提炼有价值的观点,真正做到政、学、企联盟,挖掘各界资源,提高整合能力。

主题演讲环节,中国人民大学生态金融研究中心副主任、环境学院教授蓝虹强调,目前全球生态环境治理最关键的任务就是气候危机治理和生物多样性危机治理,绿色金融是全球生态环境治理的必要工具。中国的绿色金融政策和行动正在发挥巨大作用。2022年中国绿色信贷余额高达22.03万亿,位列全球第一。央行及其他相关部门的政策也推动着碳中和债券的发展,2022年我国绿色债券发行量位列全球第一。碳保险等金融工具的发展为绿色信贷绿色债券的发展保驾护航,全国和区域碳金融市场逐渐成熟,并建立了自愿碳交易市场。绿色金融也是生物多样性危机治理的必要工具,绿色信贷、绿色债券、绿色基金等进行了工具和产品创新以适应生物多样性金融的融资特点和需求,并开发出了碳汇+生物多样性等创新绿色金融工具。

新加坡绿色金融中心联合主任梁昊指出,传统绿色金融逻辑存在缺陷和风险,需积极践行转型金融,提供更加有效和包容的金融支持,促进更多经济主体参与低碳转型。传统绿色金融的思路是向绿色企业提供资金,同时限制棕色企业融资,这可能使棕色企业加剧碳排放。因此需要借助转型金融,为棕色企业制定和执行低碳转型的目标和计划,提高能源效率并减少碳排放。向棕榈油行业提供贷款的实际案例也印证了转型金融的重要意义。

法国巴黎银行东南亚企业和机构银行业务主管兼新加坡分行首席执行官Joris Dierckx指出,在全球范围内ESG(环境、社会和公司治理)法规建设的步伐不尽相同,而在未来几年,欧盟ESG方面的法规将越来越多地融入企业发展框架中。他表示,欧盟绿色债券标准为发行人制定了一套自愿性标准,以提高投资者透明度,降低“洗绿”风险,同时介绍了全球可持续债券与可持续贷款市场的现状。

AIIB(亚投行)首席经济学家兼经济部负责人程章斌(Jang Ping Thia)强调了转变治理和政策对净零排放和绿色金融的重要性。他指出,各国政府已做出净零排放的承诺,但实现速度仍不够快,未来需要改革国家机构、提高国家能力,使更多私营企业和投资者能够参与进来,并在整个净零排放的价值链上相互协调。净零排放的实现需要结合碳定价和一系列政策举措,碳定价能够为其他干预措施提供良好的经济条件。国有企业和国有金融机构,包括国家发展银行、主权财富基金、中央银行等,需要进行更多转型,这对于净零排放的转型至关重要。在条件适宜的情况下,市场承担了再分配和创新的角色,而治理的背景也会因地而异。

会议由中国人民大学和新加坡管理大学联合主办,财政金融学院和中国财政金融政策研究中心承办,国际货币研究所(IMI)协办。

【责任编辑:蒋新宇】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