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MF报告:内生需求的修复程度是明年经济的关键
2023年是疫情影响消退与经济秩序归位的一年,自去年12月全面优化疫情防控措施以来,在积压需求释放、政策性力量支撑和低基数效应的共同作用下,中国经济增长态势明显,需求收缩、供给冲击、预期转弱三重压力得到了不同程度的缓解,呈现出触底反弹的运行特征。在世界经济复苏乏力、全球通胀水平依然较高、主要经济体货币紧缩外溢效应突出等复杂严峻的外部环境下,我国经济增速在主要经济体中保持领先,彰显出我国经济发展的强大韧性。
论坛现场
11月26日,中国宏观经济论坛(CMF)举办年度论坛(2023-2024)并发布分析与预测报告,围绕“从分化到平衡增长的中国宏观经济”主题,全面解析当前中国经济状况。
报告预测,2023年GDP(国内生产总值)增速为5.3%,两年平均增速为4.1%。报告建议,将2024年GDP增速目标设定为5%。报告认为,影响2023年中国宏观经济运行有三重因素。一是,疫情后生产生活秩序的全面恢复,秩序恢复带来的经济复苏;二是,秩序恢复过程中,内生的市场需求并不强劲;三是,在新发展格局加速落地后,带来高质量发展的扎实推进。这三重因素交织下,导致经济增速并没有出现年初预期的迅猛反弹,全年经济呈现弱复苏的态势。
报告指出,2023年经济有四大显著新特点。一是,经济复苏过程呈现波浪式、曲折式发展。由于总需求修复的主动力来自秩序修复,因此显示了极强的时点性。春节、暑期等特殊时点助力一季度和三季度消费呈现相对较高增速。
二是,内生动力相对疲弱导致今年的复苏与传统经济复苏出现诸多背离。比如交通出行数据与经济增速之间出现背离,交通数据远远好于经济增速。
三是,今年经济复苏呈现分化态势。越接近秩序修复的行业,复苏表现得越好,越接近国家政策的行业,也表现得越好。比如在重大基建推动之下,建筑业增速全面反超工业增速;接近新动能的新能源、装备制造业等增速较高,但传统行业复苏相对缓慢。
四是,经济复苏宏观与微观体感差距较大,尤其是下游民营经济对经济复苏的体感不强。
展望明年中国经济走势,报告认为,明年经济的关键是市场化内生需求将修复到什么程度。报告指出,当前总需求方面还存在结构性、体制性、转轨性问题。例如房地产行业,从需求到供给都处于结构转型期;国际贸易也处于大的转型期,这些问题意味着总需求的修复不会一蹴而就。
本次研讨会由中国人民大学国家发展与战略研究院、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中诚信国际信用评级有限责任公司主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