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刻把握发展新质生产力的三重逻辑
文 | 李悦群 李珂 中国劳动关系学院
高质量发展是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和首要任务,需要新的生产力理论来指导。习近平总书记围绕新质生产力发表的一系列重要论述,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生产力理论,深化了对生产力发展规律的认识,丰富了习近平经济思想的内涵,为推动高质量发展提供了科学指引。新时代新征程,要深刻把握新质生产力发展的理论逻辑、历史逻辑、实践逻辑,以发展新质生产力为重要着力点,扎实推进高质量发展。
理论逻辑:马克思主义生产力理论的继承发展
马克思主义认为,生产力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是推动社会发展的最终决定力量。随着社会历史条件的变化,生产力的具体内涵也发生相应的嬗变和拓展。新质生产力是在科学继承马克思主义生产力理论的基础上,对生产力理论进行的具有原创性的科学回答,是一种理论范式的创新。
新质生产力是对传统生产力“质”的超越。新质生产力有别于传统生产力,由技术革命性突破、生产要素创新性配置、产业深度转型升级而催生,摆脱了传统经济增长方式和生产力发展路径,具有高科技、高效能、高质量特征。新质生产力不是对传统生产力的简单优化与量变迭代,而是在生产要素方面发生了“质”的变化,实现了全要素生产率的大幅提升。与传统生产力相比,新质生产力以科技创新为核心要素,尤其是强调原创性、颠覆性科技创新的引领作用,在驱动要素和发展效果方面存在显著区别。
新质生产力丰富了生产力构成理论。劳动者、劳动资料、劳动对象这三大生产要素及其优化组合的跃升,构成了新质生产力的基本内涵。从劳动者来看,随着技术的快速发展和应用,劳动者在劳动过程中可以使用到海量数据和超越以往的巨大算力,劳动能力大幅提升。从劳动资料来看,大数据、云计算、区块链等高新技术带来了生产工具的全面提升,催生出诸如新能源汽车、锂电池、光伏产品等高效、智能、安全、绿色的生产资料,释放出巨大的生产效能。从劳动对象来看,新质生产力劳动对象的种类和形态大幅拓展。
新质生产力代表先进生产力的发展方向。生产力是一个复杂系统,不仅包括劳动者、劳动资料和劳动对象等实体性要素,也包括科学技术、经济管理等非实体性要素。在新质生产力中,科技创新不再是单一的生产要素,而是具有更强渗透性的核心要素,是全要素生产率大幅提升的关键。科技创新全面引领各生产要素的创新,融入新质生产力系统中的各个部分,嵌入到生产的各个环节,促进生产要素的优化组合和高效协同,从而迸发出强大生产力。
历史逻辑:科技推动生产力变革规律的总结创新
科学技术的每一次重大突破,都会促进社会生产力的深刻变革,带来“技术—经济—治理”范式的转变,深刻改变世界发展格局,推动人类文明迈向更高的台阶。
新质生产力遵循科技在生产力发展中的作用规律。历史经验表明,颠覆性的科技革命能带来社会生产力质的跃迁和人类生活水平的大幅提升。18世纪60年代,蒸汽机的广泛使用催生了第一次工业革命,机械力逐渐取代人力和自然力,人类社会进入“蒸汽时代”;19世纪60年代后期,由机械化转向电气的技术革命,催生了第二次工业革命,人类社会进入“电气时代”;20世纪中期以后,电子计算机技术催生了第三次工业革命,人类社会进入“信息时代”;进入21世纪,数据和算力的积累由量变形成质变,并在实践中形成了新质生产力。
新质生产力是党对生产力发展认识的深化推移。党始终高度重视科技在生产力发展中的作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毛泽东指出“生产力是最革命的因素”“不搞科学技术,生产力无法提高”。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邓小平作出“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重要论断。进入新世纪,党中央提出要“代表先进生产力的发展方向”,要以科学发展为主题,发展先进生产力。新时代以来,习近平总书记提出新发展理念,作出“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的重要论断,围绕新质生产力发表了一系列重要论述,深化了对生产力发展规律的认识。
新质生产力是实现跨越式发展的战略选择。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使科学技术对生产力的影响大幅跃升,日益成为影响全球产业要素重组、全球经济结构变革、全球竞争格局变化的关键力量。历史上每一次生产力的飞跃,都会带来世界格局的重大调整。当前,以发展新质生产力为引擎,加快原创性、颠覆性科技创新,我国就有可能突破“卡脖子”关键领域,实现“换道超车”。
实践逻辑:社会主义本质要求的时代发展
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新质生产力作为生产力质的跃迁,必然带来生产关系的调整,催生新型生产关系,两者相互作用推动社会进步。新质生产力理论来源于对实践的总结概括,也必然会更好地指导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伟大实践。
新质生产力是塑造新型生产关系的不竭动力。当前,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迫切需要以新质生产力改造旧的生产力,以新质生产力引领先进生产力,构建适应新质生产力发展水平的新型生产关系。因此,新质生产力既是发展命题,也是改革命题。既要变革现有生产关系中不适应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部分,着力打通束缚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堵点卡点,也要统筹推进深层次改革和高水平开放,充分发挥畅通各类优质生产要素的流动和配置路径。同时,科技创新只有转化为实践形态,才能产生现实性的力量,要培养与发展新质生产力相匹配的新型劳动者,充分发挥职工在技术革命性突破中的主力军作用。
新质生产力是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的重要引擎。以实体经济为重心的现代化产业体系是新质生产力的主要载体和发生场域。一方面,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有利于将科技创新成果更高效地应用到具体产业和产业链上,带动发展一批新企业,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布局未来产业,完善现代化产业体系;另一方面,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有利于因地制宜挖掘传统产业向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转型的潜力,以全要素生产率的提升,实现经济的合理增长,促进建立现代化经济体系。
新质生产力是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向往的有效途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不仅在于能够解放和发展生产力,还在于能够确保生产力的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新质生产力是依靠人民、为了人民的生产力,丰富了生产资料的构成、拓展了劳动对象的范围。随着新场景新应用的不断落地,新产业新链条进一步延伸,必将带来人民生活品质的提升,推动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协调发展,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