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大学智库报告:中国经济有十大红利可供挖掘
数据显示,今年以来中国经济企稳回升态势显著,这一现象是否可持续?经济动能方面如何进一步夯实?二十届三中全会即将召开,中国经济还有哪些红利可挖?5月19日,中国宏观经济论坛(CMF)举办月度数据分析会,围绕“短期经济企稳回暖,长期动能亟需夯实”议题,发布报告。
报告指出,4月固定资产投资完成同比增长4.2%,1-4月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累积同比增长6.3%,进出口贸易总额由负转正,各种价格指数呈现边际改善态势。中国经济呈现企稳回升态势。报告同时强调,“投资、消费、净出口”三驾马车在拉动经济增长方面仍面临羁绊,亟需破除障碍、夯实增长动能。
中共中央政治局4月30日召开会议,决定今年7月在北京召开二十届三中全会,将重点研究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问题。会议用“六个必然要求”强调了改革开放的重要性,指出,这是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必然要求,是贯彻新发展理念、更好适应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变化的必然要求,是坚持以人民为中心、让现代化建设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的必然要求,是应对重大风险挑战、推动党和国家事业行稳致远的必然要求,是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在日趋激烈的国际竞争中赢得战略主动的必然要求,是解决大党独有难题、建设更加坚强有力的马克思主义政党的必然要求。
再此背景下,报告认为,全面深化改革的中国经济有十大红利可供挖掘:
一是,向“推进城市化、市民化”要增长红利。过去城市化是推进整个中国经济增长的重要动能,未来,城市化、市民化依然是推进中国经济增长、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力量。报告指出, 一方面,中国城市化水平仍有进步空间,按照常住人口中国城市化水平在65%左右,而发达国家普遍在80-90%左右,这意味着中国还有大约20个百分点的增长空间和转移空间。另一方面,已有的城市化中有相当一部分没有实现市民化,未来30年,如若每年增长1个百分点,那也是既可观又持续的高质量发展动能。
二是, 向“城市更新”要增长红利。由于历史原因,中国城市建设存在房屋老旧、规划质量不高、空间利用不合理、居住质量不高等问题,大面积的城市更新将带来巨量增长空间。
三是,向“破除垄断壁垒”要增长红利。当前,下游产品市场已实现相对充分的竞争和供给。但在局部上游依然存在较高准入壁垒,如能逐步放开准入条件,按照现代经济学的规律进行合理管制可激发巨大增长潜力。
四是,向“突破民生短板”要增长红利。改革开放增长奇迹使得人均收入也实现了倍数增长,消费结构不断优化提升,但也存在长期制约人民群众福利的短板。民生供给质量的提升不仅能够解决民生短板问题,还可构成经济增长得长期动力。
五是,“向农业工业化”要增长红利。中国的改革是从农村开始的,但农村改革在之后几十年中相对比较迟滞,造成了城乡收入差距不断扩大。推进农业工业化进程,真正推动乡村振兴,是非常重要的经济增长空间。
六是, 向“土地的优化配置”要增长红利。土地在整个经济增长中扮演着关键角色,目前土地配置市场化水平仍有待提升。
七是,向“金融体制改革”要增长红利。现代经济发展过程中,资本市场、金融市场对经济增长的推动作用非常重要。进一步放开金融管制,对降低下游融资成本非常必要。现代金融监管体系中,在新兴数字经济体系下有序推进金融创新,加强合理监管大有可为。
八是,向“新型工业化”要增长红利。中国是工业化最齐全的国家之一,但在未来工业化中需要多方面的复合,既是技术前沿又有制度支撑,才可迈向新型工业化。
九是,向“科技体制改革”要增长红利。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科技引领是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要真正把科学技术当做第一生产力来引领新一轮高质量增长。
十是, 向“改革集成推动能力”要增长红利。数字经济可更好地改善公共服务、更好地改善营商环境、更好地推动改革开放各项领域制度创新,可激发经济新动能。
本次研讨会由中国人民大学国家发展与战略研究院、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中诚信国际信用评级有限责任公司主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