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缩略图

分享到:
链接已复制
首页> 智库中国>

在人口迁移中发现中西部崛起“密码”

2024-06-14 16:18

来源:环球时报

分享到:
链接已复制
字体:


文 | 李长安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国家对外开放研究院研究员

最近有媒体对我国各大城市2023年常住人口数据进行梳理后发现,在人口增长最多的10个城市中,前三名均为中西部的“强省会”城市,分别是合肥、贵阳和郑州。加上排在后面的成都、长沙、西安,我国去年人口增量前十大城市中就有6个为中西部的强省会。这种趋势背后,蕴含着中西部人口稳定增长与经济社会快速发展良性互动、相互促进的“密码”。

经济发展和产业布局是人口迁移的主要驱动力之一。近些年来,在从中央到地方的一系列政策支持下,我国区域发展不平衡问题有了很大改善,地区间差距持续缩小。尤其是在“西部大开发”政策的持续加持下,西部地区保持快速发展势头。2023年,全国经济增速前十名的省区市中,西部地区占据五席。作为西部地区最大的城市群,位于“一带一路”和长江经济带交汇处的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生产总值从2019年的6.3万亿元人民币增长至2023年的8.2万亿元,常住人口从9600万增长至9853.6万,经济增速在全国城市群中位居前列,人口吸纳能力进一步增强。早在2004年,我国就提出“中部崛起”战略,推动中部地区经济社会发展进入快车道。“十三五”时期,中部地区经济年均增长8.6%,增速居东部、中部、西部、东北四大板块之首,实现了从“跟跑”到“领跑”的超越。2023年,中部地区生产总值达到近27万亿元,在全国占比超过1/5。

在此过程中,地区内的产业转型升级和全国范围内的产业梯度转移,为中西部发展增添了新的动力。近年来,通过承接东部地区产业转移和加快培育新兴产业,中部地区特色优势产业实现跨越式发展。通过聚焦工程机械、智能语音、光电子信息、新材料等领域,中部地区培育形成一批国内领先水平的先进制造业集群。西部地区工业保持较快增长态势,近十年来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年均增速不断加快,占全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比重持续上升,发展差距逐步缩小。

以因“合肥模式”引发广泛关注并一举跻身“新一线城市”的合肥为例,目前该市的集成电路、新型显示、人工智能三大产业入选国家级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特别是在新能源汽车赛道,合肥这几年异军突起,2023年当地新能源汽车产量达74.6万辆。而上一年,这个数字还只有15.03万辆。再以2023年人口增量第二的贵阳为例,利用自身的资源和气候优势,贵阳从2013年开始就敏锐地布局大数据产业。经过十年努力,如今大数据产业已经成为贵阳乃至贵州一张引人注目的名片。同时,贵阳还加快提升通算、智算、超算规模,成为全国智算能力最强的地区之一。2023年,贵阳数字经济占GDP比重超过50%。

在产业新布局和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作用下,中西部地区的对外开放也进入新阶段,受到外商投资更多青睐。比如,新疆、山西等7个中西部省份实际利用外资均实现两位数增长;四川作为西部地区代表性省份之一,2023年外商直接投资额达到245.2亿元人民币,超过不少东部沿海省份。

事实上,近十多年来,随着区域经济的结构性变化,我国人口流动方向一直都在发生着悄然而持续的变化。国家统计局发布的“2023年农民工监测调查报告”显示,农民工继续向中西部地区回流,从输入地看,在东部地区就业的农民工下降1.1%,中部地区增长3.1%,西部地区增长1.8%,东北地区增长3.4%。工资收入的地区性差异缩小,是人口流动变化的一个重要诱因,虽然东部地区依然最高,但中西部地区正在与之缩小差距。与此同时,中西部中心城市普遍在人才引进方面发力,也是导致人口增长的重要原因之一。比如,2023年有12万高校毕业生选择在贵阳工作,其中省外高校毕业生到贵阳的人数较2022年翻倍。为了方便人才落户,贵阳是全国较早实行“零门槛”落户的省会城市之一,突出落户政策最宽松、落户流程最方便、落户时限最快捷等“三最”特点。

从趋势上分析,我国产业布局还将进一步向中西部地区倾斜,由此带来的人口向中西部继续回流可能会在未来持续较长时间,进而带动人口区域均衡状态得到更大程度的改善和巩固。这不仅是中西部地区经济持续发展收获的“回报”,人口回流还会反过来进一步促进经济发展和产业结构转型升级,进而进入人口与经济发展相互促进的良性循环之中。


【责任编辑:申罡】
返回顶部